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市场新闻
      分享到:

      贵阳219:走出艺术产业困境的“民间样本”

        作者:郑文丰2013-11-29 09:44:46 来源:贵阳日报

          (1/2)图片

          (2/2)图片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一年前,贵阳219文化创意广场开业,由贵州省原创艺术推广人文心先生担任艺术总监。文心有多年的媒体从业经验,两年前,他主持的一家民营画廊——“五之堂艺术空间”提出了“艺术超市”概念,力图让原创艺术真正走进大众生活,市民能够像逛超市一样为自己的家居挑选艺术品。

          履职“贵阳219”后,文心依旧走的是原创文化艺术产业面向家庭消费的“大众路线”。“这是在贵阳的艺术产业普遍面临困境的现状下,我所能找到的生存和发展模式。”他说。所谓困境,具体说来包括:贵阳艺术市场不完善不成熟,这么多年来,艺术市场上卖来卖去的主要还是“宋王孟方”(贵州著名国画家宋吟可、王渔父、孟光涛、方小石),买来买去的还是那么几个藏家;市民的日常生活离艺术还有相当的距离,从市内各种美术展上门可罗雀的现状可以得知;学术层面上,活跃的贵阳艺术评论家为数不多,加之贵阳媒体多是被动的关注与传播,这直接导致了贵阳艺术评价体系的缺失……

          “一句话,贵阳的艺术产业链不完善。”在过去的一年里,文心和贵阳219积极参与本土文化生活的构建,先后举办画展、摄影展、文化讲座沙龙等活动30余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儿童艺术和本土中青年艺术家身上。此外,还尝试结合微博开设网络“微画廊”,定期推出艺术家作品网上竞拍活动,通过微信方式进行艺术品消费模式。“寻找一切可能,在缩短大众与艺术的距离上,在汇集各个环节的资源上,在完善延伸贵阳的艺术产业链做出我们的努力,做出新气象。”文心说。

          前不久,“陶生活·掏生活——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民族民间美术系师生陶艺作品展”在贵阳219举行,参展的200余件作品全部标价销售。这些在文心看来,兼具审美与实用功能的“接地气”的艺术品,很快被市民一抢而空,“这意味着,我们第一次有意识的将贵阳219的产业链,成功地延伸到交易环节。”

          贵阳219,因位于贵阳宝山北路219号而得名。

          从贵阳的一个地理标识发展成为贵阳人渐为熟知的文化标识,贵阳219用了一年的时间。

          既大众又艺术的生存模式

          记者:在贵阳,原创艺术面向家庭消费走“大众路线”,面临两个难题:一是贵阳市民对原创艺术的陌生感与距离感;二是大众的口味与艺术家个性的结合。贵阳219如何解决?

          文心:在西方的家庭,哪家不挂画,不摆雕塑?艺术几乎是生活化的东西。让艺术走进大众生活,先得让大众走进艺术,这涉及到推广的问题。

          不可回避,贵阳市民离艺术生活方式有一定的距离。本市内举行的很多展览,最热闹的是开幕式,开幕式过后很快便陷入冷清的局面。贵阳219要做文化艺术展示,肯定会面临同样尴尬的处境。我们举办了各种讲座、沙龙,让艺术家和大众进行沟通、互动,这对大众进入艺术生活有帮助,对艺术家了解大众口味也有帮助。最重要的是搭建一个交易平台,让艺术交易发生,交易过程中,艺术家的个性和大众口味之间会逐渐达成平衡,艺术产业链也会整个良性循环起来。

          交易平台搭建之初,我们会选择一些接地气的艺术品作为大众艺术消费的尝试。比如,我们和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民间美术系师生合作推出的陶艺作品展。陶艺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不用的时候可以看,不看的时候可以用。结果,大众果然很欢迎,贵州民大师生的200多件作品被一抢而空。

          这让老师和学生们很振奋,因为他们的“原创力”得到了市场的鼓励和有力的引导。要知道,我们当前的美术教育,能解决的只是教学环节。缺乏艺术市场概念的学生毕业后,常常找不到对应的工作,绝大多数被迫转行。如果我们多些类似这种“市场推广”和“学院创作”的合作,将是对贵阳美术教育有利的补充。学生们自然会考虑自己的艺术个性和大众口味有机结合的问题。

          此外,我想指出一点:前两年当代艺术泛滥,很多艺术家醉心于搞一套常人搞不懂的图式,让人觉得艺术就是跟大众决裂的,觉得艺术和大众沾上边就是低俗。事实上,艺术史上哪一件传世的作品是高高在上的?真正的艺术不是人为的与大众决裂。

          记者:这个例子,似乎给文化艺术创意产业提供了一种既大众又艺术的生存模式?

          文心:让艺术更接地气,能保证艺术价值的前提下把艺术的成本分摊化,自然能够让更多的普通人消费得起艺术。

          当然,前提是尊重原创艺术的价值,不能为了实现销售而贱卖。为了做到这一点,当今世界艺术产业的潮流是做艺术衍生产品:将艺术家的原创艺术进行创意开发,通过衣服、文具、用具等生活用品进入到大众生活。我想,我们贵州贵阳的艺术产业,可以尝试用这种思维方式去做发展,这种开发一定是可以实现大众化的。

          艺术衍生产品的开发,不是做成旅游工艺品,而是往文化产品、文化品牌这个领域去纵深发展。

          贵阳艺术产业链最缺艺术评价体系

          记者:贵阳艺术产业链中,最缺的是什么?

          文心:最缺的不是画廊、不是经纪人、不是拍卖公司,是艺术评价体系。这关联到两块资源,一块是学术资源,一块是媒体资源。我们的现状是:活跃的贵阳艺术评论家为数不多,贵阳媒体多是被动的关注与传播。

          艺术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直接关乎艺术品的价格以及艺术市场的信誉。因为,艺术品本身是精神文化产品,由于信息不对称,普通人去消费艺术品本身就带有一点戒备心,他需要有一个外在的可靠的价值参考。

          这么多年来,我们贵州的艺术市场卖画,卖来卖去就那么几个画家的作品,我们买画的藏家就那么几个,为什么?因为艺术市场很脆弱。它是靠信誉立起来的。稍微有一点点问题,艺术市场马上就会消失。做艺术产业,真的是如履薄冰,不能有一点点的急功近利。

          记者:似乎现在艺术产业急功近利的现象很普遍?

          文心:一个交易平台,把人拉近来,告诉他这张画今年你买两千元,明年就变成四千元了;或者说,这个画家年龄已经70多岁了,你现在买再过两年它绝对增值——很多人都这么做的。艺术消费和艺术市场,同样存在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置身其中的人想迅速的想让它变现、换现;家长让孩子学画,看到的也多是上海北京的画家,一张画能买几百万几千万元,他们希望孩子长大也能这样……

          我们真正让艺术产业真正发展,要避免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但怎么改变现有的游戏规则呢?还归结于构建和完善我们的艺术评价体系:我们的批评家非常的积极,媒体非常主动的参与引导,这就可以改变整个贵阳艺术产业的气场。

          记者:在构建艺术评价体系上,贵阳219做了哪些工作?

          文心:贵阳219一开始,定位就是民间的、自由的,以门槛较低的姿态包容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门类。一年来,我们将219整个2楼开发成一个创意工作室区。通过招商,有目的地选择了一些跟文化创意相关的商家进驻;此外,我们有意识的把美协、画院、美术学院,以及民间的文化艺术产业机构聚集在这个平台上,期望能碰撞出一些火花。

          其实做了这么多活动,最上心的还是儿童艺术这一版块,一年下来做了四次儿童艺术展。我的目的是,艺术生活及艺术观念是从孩子的时候开始改变的。艺术不是功利的东西,而是让孩子从内心得到更多的审美体验。艺术可以改变孩子的性格气质以及将来的人生态度,这和是否学艺术,是否成为一名艺术家无关。

          古人说行业讲究的是“前店后厂”。如果说贵阳219是一个“前店”,贵阳应该出现更多的“后厂”,如文化创业园、画家村,艺术园区,等等。但是,做文化艺术产业,不能理想主义,一定要探索一种生存和发展的模式;也不能太实利主义,大多企业对待文化艺术,不过是把文化艺术当做一个帽子,一个工具,一个交换手段来对待。这导致我们的文化产业里面,看起来是百花齐放,实际上很多花是开得快,败得也快。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9(s)   13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