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国内 绘画 何香凝 作品 民国 北京 综合新闻
      分享到:

      “叛逆”何香凝 民国时期绘画作品的政治用途

        作者: 2012-08-08 11:05:15 来源:搜狐艺术

          (1/3)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何香凝。何香凝及孙儿于同年底至次年初,从广西回到广州,继又迁至香港,结束了4年的流亡生活。期间,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旺盛的创...

          (2/3)何香凝在杭州与傅抱石、潘天寿合作绘画。

          (3/3)1916年4月9日,孙中山(前排右四)、廖仲恺(后排左二)、何香凝(前排右三)及友人在日本东京田中昂寓所举行“帝制取消一笑会”。右五为宋庆龄、右七为廖梦醒...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摘要:何香凝先生从日本绘画接触了中国的传统绘画,那时候与柳亚子、经亨颐、陈树人等经常在一起合作。她是国民党的右派,政治上有很多地方不能在内部实现,借此通过绘画、诗画来表达内心的激情或者愤满等等,这是中国传统文人绘画中那种人贵风骨的精神,实际是一种传统的延续。从她的绘画作品中松、竹、梅、虎的作品可以看得非常明显,通过中国绘画松竹梅耐寒的植物来表达,实际是一种自诓自喻自励,这与他们的政治是吻合的。——乐正维 何香凝美术馆馆长…

          虽然廖仲恺何香凝墓在南京,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何香凝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者,同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画家,并曾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8月2日,"何香凝艺术精品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展出了何香凝女士的50件艺术精品和历史图片等文献资料,展品从艺术创作、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展现了何香凝伟大的艺术人生。

          何香凝的革命工作与艺术创作,集中体现在民国和建国以后的这两段时期。她的政治身份、社会活动与她的艺术创作三者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但这关系通常被认为是,其艺术创作的动力来自于时代环境的需求和工具。若是如此,在近现代中国画变革中,早期留学日本的何香凝的创作为何又向中国传统文人派靠近?作为社会活动家的何香凝其画作又是如何经营周转的呢?她是如何成为民国时期重要的妇女领袖之一?

          从“叛逆”的大脚千金到同盟会第一位女会员

          1878年何香凝出生于香港的富商家庭,少年时代她就有着强烈的抗争意识,据称何香凝年幼时受太平天国女兵影响,坚决不缠小脚,一次又一次将母亲给她缠的裹足布剪成“花蝴蝶”。他父亲最后与母亲商量,由她去了。因此,何香凝保留了一双大脚。

          那个年代,大脚女人出嫁都成问题。何香凝父亲听说廖家公子要讨一个大脚女人做妻子,不禁为女儿的婚事松了口气。就这样,廖仲恺同何香凝于1897年10月在广州举行了婚礼。 此后得到廖仲恺引导开始接触诗词和绘画。

          1923年,何香凝以娘家资助,在广州百子路建了一所住宅,取名双清楼。这双清楼曾作为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后被日机炸毁。廖仲恺后来以《双清词草》命名其诗词集,何香凝则自称“双清楼主”。

          1903年1月,廖仲恺离开广州抵达日本求学,4月份何香凝也来到东京。同年6月何香凝在《江苏》杂志第四期发表开山之作《敬告我同胞姐妹》,开宗明义地表达现代妇女应关注和参与社会事务的用意和精神。这篇文章的发表与中国第一本宣传男女平等、由上海中国女学发行的《女界钟》同年问世。尽管这在当时并没有引起明显的社会反响,但文章的发表对于早期妇女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这也为何香凝日后研究妇女问题、组织妇女运动和革命工作奠定了基础,使她成为民国时期重要的妇女领袖之一。

          9月一天晚上,何香凝与廖仲恺在黎仲实介绍下拜访了孙中山。 何香凝与廖仲恺十分佩服孙中山建立民国的想法,从此坚定了革命信念,1905年8月7日,何香凝经孙中山、黎仲实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她是同盟会第一位女会员。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何香凝(34岁)至1949年(71岁)之间,何香凝的政治和文化活动使她在国民党内和地方上的妇女运动中逐渐确立了其政治地位,她的文化名望在国民党官员幕僚、左派人士、共产党人士及文艺界中产生过一定的作用,同时这份文化名望的累积,也成为1928年何香凝辞去国民党内职务后所能依赖的社会资源。 1921年时(43岁),何香凝与宋庆龄在广州筹备组织“女界出征军人慰劳会”,这是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第一次慰问义师的组织。

          民国时期的作品用以自娱、售卖、答谢

          何香凝,1909年至1911年(31-33岁)从日本本乡女子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辗转返回广州。这时的何香凝已是一位具备日本画风格及技术精湛的艺术家,并与当时姚栗若、高剑父、高奇峰等文艺界人士在广州家中常有来往,廖仲恺更喜将何香凝这个时期的画作当作赠礼。

          策展人房桦在《民国时期何香凝绘画个案研究》中解析何香凝的革命工作与绘画创作:她的一生横跨三个朝代,清末、民国、建国后,基本是三个朝代。但民国时期是何香凝参与民主革命和艺术创作的重要历史时期。何香凝的政治身份、社会活动与她的艺术创作,三者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但这关系通常被认为其艺术创作的动力来自于时代、环境的需求。民国时期的何香凝,绘画创作主要用以自娱、售卖、答谢。

          民国期间何香凝的作品中,菊花是她较为擅长绘制的精致花卉之一。在江苏省美术馆展出的何香凝绘画年代最早的花卉作品是1913年赠给宫崎夫人的《菊》。菊花在何香凝的 花卉作品中所占少数,目前仅见6幅,独幅的菊花精品更是微量。这件绢本《菊》以早期日本画风格绘制艳美端庄的菊花,并以楷书“宫崎夫人雅鉴”为题 ,精致的描绘和上款中的称呼,都显示了受画人在何香凝心中的地位。次之,则是菊花和石头的组合题材。

          何香凝在另一幅石菊组画中, 题诗比喻自己与宋庆龄之间的关系,题诗:“惟菊与石,品质高清;惟石与菊,天生硬骨。悠悠清泉,娟娟皓月;惟菊与石,品质高洁”,此画是三十年代时何香凝 赠送给宋庆龄的礼物。照此推测,菊花是何香凝花卉作品中比拟品格高尚的女性形象,时而嘉许自己,时而赞颂他人 。

          1934 年颂祝经亨颐夫人的《虎》,题款中写道:“二十三年六月在白马湖作此祝,经夫人康健,何香凝识于双青楼”,款识中提示了此时的何香凝正身处于经亨颐在白马 湖的处所作画,期间了解到经夫人身体不适,特别绘制了这张猛虎画赠予她。这种赠送的方式是何香凝交游经历中一个精简的片段。类似的馈赠酬谢的例子,在四十 年代初粤东避难过程中也有见。1942年何香凝与家人达到海丰县,当时广东东江水上游击队负责保护他们一行人在海丰境内的安全,为此何香凝离别海丰前绘制 过“威震群峦”的虎图和“凌霜傲放”的菊图答谢过共产党人。可见,菊与虎的画作题材是何香凝在日常交往中用于馈赠予重要人物时才会使用。因此数量较少也受此一影响。

          何香凝绘画的用途 以卖画筹款救国

          “丹青写烟霞”,出自何香凝1931年创作的题画诗《梅花》:“俗虑尘心且尽赊,丹青为伴写烟霞。沽酒莫愁阿堵物,石头城下卖梅花”。此诗奠定了何香凝以 绘画为伴、清雅脱俗的品格。“丹青为伴写烟霞”反映了何香凝在民国时期弃职去国、卖画筹款的史实,也见证何香凝终其一生对艺术的挚爱。

          民国时期何香凝的绘画在她的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多用途,从结交友谊表达祝福、画图易米、维持生活到义卖慰劳等。何香凝的创作多是应这些情境所需要而完成。她曾在一首诗中表达这样的感叹: 卖画(1935年)结交从古重黄金,贫贱骄人感慨深。写幅岁寒图易米,坚贞留得万年心。

          何香凝不违直言她以卖画换取粮食,甚至钱财等基本生活物资。何香凝卖画的原因,为私是卖画易米维持生活,而为公则是筹款救国。最早见何香凝卖画筹款的记录始 于1921年与宋庆龄在“出征军人慰劳会”的义卖中,何香凝已经开始现场作画,协助义卖。1925-1926年间,以纪念廖仲恺爱护农工、扶助农 工的意志为宗旨,筹建仲恺农工学校,训练中级技术人才以振兴国家经济为目标。因国库亏空,北伐也在筹备当中,政府不允出资办公学。何香凝立志卖画筹款成立 私立仲恺农工学校,并作为该校校董之一。二十年代初期,何香凝已经开始卖画筹款的初步实践,目前所得资料尚未有记录她这两次售卖的具体成果。但学 校建设经营的经费则一直困恼着何香凝。她在1931年发表的“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宣言”中补叙了她从1929年时上海文艺界人士捐画售卖得到的启发:

          民国十八年,何香凝个人将历年所作画件,举行展览会,悉数变价 出售,即以售得之款,为反日救伤工作费用。

          南京展出老照片 痛斥汪精卫背叛革命

          有三张与南京有关的照片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第一张是1935年9月1日,57岁的何香凝在南京参加廖仲恺灵柩安葬仪式,照片上的她一身朴素长袍,端坐于前排,深情肃静;第二张仍是1935年,何香凝手拎长袍,在两人的陪同下急速离开的照片。原来,她痛斥当时汪精卫背叛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背叛革命,愤然步出一会议的会场。

          第三张,是重新篆刻的廖仲恺何香凝墓碑照片。1972年9月1日,何香凝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根据何香凝生前的愿望,她的灵柩被移到南京与廖仲恺合葬长眠,二人的合葬墓现在南京中山陵园。这对革命伉俪在近代史上的作为始终让后人敬仰。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2(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3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