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原创新闻 >>
      分享到:

      吴学斌老师们给他的全是“不”

        作者:admin2017-08-10 09:10:24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艺术简历

        吴学斌,东西方美术院院长、广西政协书画院副院长、致公画院常委副院长。现为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广西区委副主委、广西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

        是获邀出席英国女王90寿辰庆典的唯一中国画家,第一个在英国国会举办个人画展的中国画家。作品被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加拿大议会主席唐沃普尔、老挝总理波松、柬埔寨总理洪森,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查尔斯亲王、威廉王子、哈里王子、新加坡总统黄金辉、总理李光耀、韩国总统金大中、台湾政要马英九、连战等及加拿大议会、美国议会、英国国会、英国皇室等上百个政要、侨领和机构收藏陈列。 为国务院、广西人大会堂、广西政协等20多个厅堂、会堂绘制巨幅国画,获世界华人风云人物大奖,作品荣获法国卢浮宫美术沙龙展学术奖、巴黎东西方美术年展金杯奖、米兰世博会联合国kip最高奖、第二届世界华人美术作品大展金奖等。

        在国内外举办画展20多次。出版《吴学斌神仙鱼画谱》等二十多种著作。是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凤尾樽《合作共赢》的创作者(赠送当届主题国总理)。

        《英国剑桥乔治小王子百日贺画》


        我的老师们全都对我说“不”

        吴学斌


        拿笔画画50余年,获得过20余位老师的指导,有大师亦有小师。有的是授业,有的是从游,有的是登门求教,有的是师门延泽。老师有的籍籍无名,有的名冠天下,诸如黄独峰、关山月、何海霞、周怀民、陈大羽、许麟庐、董寿平、黄胄、亚明、曲波、吴青霞、黎雄才、秦岭云、萧朗、沈柔坚、邵洛羊、沈鹏等等。

        《法国巴黎卢浮宫东西方对话展学术金奖》


        总结50多年的学习经历,得出一个很有趣的经验:凡是那些手把手教我画画的,苦口婆心指导我要这样这样画的老师,现在看来都不如我画得好;反而那些从不教我画画,只告诫我“不要这样、不要那样,你这不好那不好”的老师们,让我受益一生,他们的艺术成就至今我只能望其项背。

        归纳起来,前者,我称之为“益友”,后者,我尊之为“良师”。益友的指导现在已经记不起来了,而良师的一个个“不”字,却依然清晰在耳畔。这些“不”字让我终生遵循,至今不渝。

        《英国女王90寿辰庆典贺画》


        黄独峰老师:“不要俗”。

        此是画家与画匠最根本的区别。随侍独峰师五六年,老师从来不针对画技上的东西指导,他认为那是你跟我之前就应该解决了的。他只从“境界”、“格调”“雅俗”、“意境”“气势”等等大格局去点拨。

        关山月老师:“不要逐时流”。

        关老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大家,思想很进步,对毛泽东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几乎倒背如流。1943年他与赵望云、黄独峰在国统区相约拜访周恩来,后来才有了周总理点名关老和傅抱石绘制《江山如此多娇》故事。与关老交往近10年,每次见面,老人家都会面对面教育:艺术一定要为人民服务,不能受社会上鬼鬼怪怪的思潮影响,要走正道。

        《英国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结婚五周年贺画》


        何海霞老师:“不要舔笔太勤”。

        何老说此法是张大千先生所传之法。舔笔太勤,则易平板流滑,笔笔同辙,全无变化,了无生趣。要每一笔画到干涸后方舔第二笔,自然朴茂华滋,松灵有致。何老曾经只用一个茶杯盖盛水画完两幅4尺整张山水画。这应该是他的“不要舔笔太勤”的最佳示范。

        黎雄才老师:“不要怕黑”。

        中国画就是“黑画”,不要怕黑。要从黑里面搞出变化来,你就成功了。搞不出变化,不懂得墨分五彩,你就失败。曾经多次在北京看黎老与各地来的大家们雅集,每次他下笔后都说:我的最黑!然后一脸自豪状。

        周怀民老师:“不要忘笔墨”

        周老早年以画芦雁、黄山出名,晚年被画坛称“周葡萄”,以石青石绿为之,自成一格。然而不管如何变化,传统笔墨始终是其根本。

        《英国王子查尔斯65周岁贺画》


        曲波老师:“不能了无胸臆”。

        我随曲波老师学习文学,非常喜欢他的小说中的曲折情节和宏大场景,曾经有用画笔描绘他的作品的想法。曲波老师却说他比较喜欢倪云林的“聊写胸中臆气耳”。写小说是写我的“胸臆”,绘画也当画你的“胸臆”。所以他亲自拿毛笔给我题词“意盈胸兮笔出神”(曲波老师基本不拿毛笔,题词都是师母代笔)。

        黄胄老师:“不要怕骂”

        挨骂,表示你的东西有点名堂了,才引起关注。挨骂你才进步,不要怕骂。骂的雅词叫文艺批评。一个画家,被肯定太多并非好事,有时被否定才是幸事。

        吴青霞老师:“不要画鲤鱼”

        “古往今来画鲤鱼者多矣,优者不计其数。而你用水墨画神仙鱼,如此精到,就要坚持下去,使它成为自己的标志,你可以前无古人”。成功、成熟的画家,都有自己的标志。画家再长寿,创作的时间总有限,不可能每样都画得好画得精,要有自留地。

        秦岭云老师:“不要偷懒”。

        这个话题我和秦老在他家专门讨论过。他的画,非常简练,三五笔即成画幅,甚至细节都不收拾。其实他的画简练处是最精炼的,是最为费脑费神的,看似手偷懒,脑筋却更忙、更累。

        《英国哈里王子收藏》


        董寿平老师:“不可无法度”。

        董老非常有气派有架势,随便往哪儿一坐都威严十足。拿作品让他指导,他总是把手中的拐杖“笃笃笃”地在地板上戳,“法度,规矩,不能丢”!然后会推介几本书给我看。

        萧朗老师:“不可无根”

        萧老的这句话,我原来以为叫我守住地域的根本,或者是题材画种的根本,多年后才知道他指的是传统这个根。

        《神游杨堤》欧洲巡展作品


        沈柔坚老师:“不可无业”。

        画家必须有“业”,有职业,更应该有事业。可以用职业养事业,事业也可以回馈职业。目前的体制下,更需要。

        许麟庐老师:“不能太热闹”。

        画家一定要甘于清贫,耐住寂寞,不能像演员艺人一样太热闹风光,读者最终看的是挂在墙上的作品,而不是你这个人怎么样招摇过市。

        卢浮宫《神游巴黎吴学斌画展》


        邵洛羊老师:“不能不姓中”。

        不管你创新怎样天花乱坠,是中国画就应该姓“中”,中国笔墨,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意境等等,绝对不能丢。邵老还撂下一句很极端的话:“中国画就是要站着画的”。

        沈鹏老师:“不可无诗”。

        诗意是中国文人画的魂,若无诗意的中国画,便不可入文人画之列。诗词歌赋都不会的画家,必成不了大家。其所画者,画技而已,非画艺也。

        2017年立秋于帝鼎轩

        《新加坡总统黄金辉收藏》


        陈传席论吴学斌画神仙鱼

        《鱼乐争上图》序

        上篇:

        吾观学斌画鱼乐争上图,如读诗经鱼藻篇:鱼在在藻,有颁其首;鱼在在藻,有莘其尾;鱼在在藻,依于其蒲。夫能游于深,泳于广,又争上也者。

        诗经以文记之,学斌以画状之,其栩栩然神与形俱肖也。夫庄子秋水篇记庄惠濠梁知鱼之乐,乃世人论鱼乐之始也。然不若大宗师篇谓相呴相濡不如相忘于江湖之为。得斯,乃鱼之真乐也。

        吾昔读庄子之文,今览学斌之画,其同道一也!世谓学斌所画神仙鱼独树一帜,独具一格,独领风骚,独步画坛,而不知学斌之画非技也,乃道也。以道心观之,始能知其画之奥耳!览者不可不察。

        二○○八年八月八日二十九届奥运会开始之日记于北京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收藏》


        想象的新境界

        ——《神游世界-吴学斌作品巡回展》序

        下篇:

        吴学斌以画神仙鱼而闻名于世。

        画鱼和画其他物象一样,无非分工笔、写意、没骨,或水墨、彩色,或写实、夸张,但吴学斌画鱼的突破点不在以上这些。八大山人画鱼,不画水,已有在水中之意。吴学斌也意不在此。他画鱼,或飞翔在群山高峰之上,千岩万壑之中,或穿梭于梅林怪石之内,或在古松苍壁之间。更有甚者,他的鱼穿过八大山人的“孔雀”,徐悲鸿的“群马”,齐白石的“阵虾”,徐文长的“葡萄”,黄宾虹的“山水”,潘天寿的“雁荡山花”,吴昌硕的“巨石”,乃至毕加索的梦,卢浮宫的厅,梵高的星空,莫奈的日出……都是吴学斌神仙鱼的游翔地。想象可谓丰富矣。

        哲学家和美学家界定:“想象,不论自觉或不自觉,总是受着客观对象本身的要求所规定和制约。它必然地指向一定的方向,这样才能达到对于对象的审美素质的真正把握”,但这个界定不适用于吴学斌。

        吴学斌开辟了想象的新境界。

        2014、12、20

        卢浮宫《神游巴黎吴学斌画展》

        吴学斌和亚明老师

        吴学斌和沈鹏老师

        吴学斌和邵洛羊老师

        吴学斌和关山月老师

        吴学斌和黄独峰老师

        左起:关山月、黎雄才、黄独峰、吴学斌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0(s)   9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8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