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分享到:

      写取澄明焕楮笺——杨明臣书法读后

        作者:叶培贵2017-12-09 10:28:47 来源:中国艺术报
        写取澄明焕楮笺——杨明臣书法读后

        世说新语一则(楷书)  杨明臣

        30多年的书法复兴之路,风骚迭起,俊彦辈出,各种字体均涌现了诸多令人瞩目的代表性书家。小楷毫不例外地焕发了巨大的活力,投稿和入选数量在历次重要展览中一直居高不下。而在这个领域持续不断地精耕细作,构建自家风格,并终于成为领军人物的,杨明臣是当之无愧的重要一员。

        李铎先生说:“书道无涯,生命有限,一个人一生能对一两种书体深究细研,做出成就,亦殊为不易。 ”言虽至简而意契大道。“书道无涯,生命有限” ,虽曰自古已然,却是于今尤甚!时代进步、科技发展,快节奏替换了慢生活,汗牛充栋的古代书迹借助现代印刷和信息技术,充斥于每个爱好者的书房乃至手机屏幕,“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的情境难得见到了,而以展览为中心的现代书法活动进一步推动了这股大潮,它更期待的是“日新月异”而非“日积月累” 。在这样的背景下,肯于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潜心专力于小楷的杨明臣,就显得十分引人注目。

        杨明臣意识到了时代变化带来的难题,他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考古的深入,书法的传统在不断地扩大,技法体系也随之扩大,与此同时,书法实用功能的缺失又使我们减少了像古人那样开展技法训练的可能。这种状况导致我们对于技法的研究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对技法的锤炼不是“过分”了,而是欠缺深入的成分,甚至只是表面上的追求。

        杨明臣更意识到了小楷与其他字体相比的特殊性。小楷是书法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门类,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这个传统生成于魏晋时期,钟王为其标志,太傅的古朴、右军的中和、大令的俊逸,都是绝代佳品。此后绵延不绝,人才辈出,元明时期名家尤夥,赵松雪的雅正、祝枝山的冲融、文衡山的精劲、王雅宜的超逸、黄石斋的跌宕,使得小楷传承有序。清代虽有馆阁约束,也没有扼尽生机,甚至还有振起,如何子贞的拗峭。

        小楷对功力的要求较其他体式更显著一些,正如杨明臣所言:“小楷因其字形较小,人们观赏作品时往往迫而察之,故对用笔的精到细腻要求更高。 ”他明确反对当前小楷创作的两大误区,随意化、粗糙化和重形貌、轻神采。同样是因为字形较小等原因,小楷在展览竞赛中也不易一鸣惊人。因此,当代小楷在展览中呈现特别的景象:一方面投稿数量巨大,另一方面有创造性的风格却并不多见。原因或许是磨练功力本身占据了太多时间,与此同时,小楷在蝇头大小的空间中,留给艺术家的创造余地并不宽绰——例如,当代书法的重要创新手段之一墨法,就较难在小楷中大幅度地发挥。

        在对时代特点和字体特殊性有如此清晰认识的前提下,杨明臣仍然选择小楷作为主攻方向,显示了巨大的勇气和坚卓的毅力。能够从千军万马中走出自己的道路,成为当下小楷书法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付出是可想而知的。他在《小楷的格调》中写道:“往往需要积十年、数十年之功才能稍显个人面貌。 ”这句话与其说是在劝告读者不可“妄取捷径” ,不如说是他的自况。若无超越常人的艰苦磨砺,他作品中那得古法之妙而又融入我意、我法、我情、我趣的高超技术,是断断不可能实现的。

        但艺术不仅是技术,还需要独到的识见、修养和创造能力。书法家李刚田由社会分工切入,指出当代书坛的一个现象,“理论研究与具体技术实践的社会性分工在其他领域和文艺门类中已很普遍,在当下书界也有所表现” 。他认为,杨明臣的《小楷丛稿》一书填补了书法专业的一项空白,“通过对小楷的深入考察研究体现出其深刻的思辨能力,展示出其综合的修养” 。 《小楷丛稿》涉及了小楷历史、技法、临习、创作等各个方面,展示了杨明臣高远的艺术追求:“楷书有其独立的审美标准、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就审美标准来讨论,窃以为,应具有端严之风、正大之象、庙堂之气……其小字宜沉静高古、萧散简远、飘然灵动。 ”他将自己心目中的小楷格调提炼为五个方面——沉静、高古、精严、峻朗、个性。

        对照作品可以看到,杨明臣的实践完全达到了自己的理论期许和审美主张!他从历代经典中提取凝聚了从容淡定、清澈澄明的气质,以精准而娴静的笔法、严密而宽绰的结构,优雅地在宣纸上呈现不凡的大气象,绝无叉手蹩脚的夸张变形和乱头粗服的任性做作。

        然而,见地还不是终点。小楷对于杨明臣而言,最终是人的确立。他在小楷领域的识见和艺术创造,从根本上缘于内心的澄明,这种澄明使他超越了时代的躁动。当他说出“要从(小楷)作品的简远宁静之中,能感受到作者的仪态心声,因为这种宁静不仅出自于手,更是发乎于心”的话时,我们感受到的已然不是点画、不是结构、不是章法,甚至也不是字的气象,而毋宁说是他的心象!我认为,如此心象,才是使得小楷能够辉焕于楮笺的根柢所在。如此心象,也将持续地照亮他未来的艺术道路,引领他走向更高的境界。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28(s)   7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6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