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教育出版
      分享到:

      杨卫:美术教育也是一种思想启蒙

        作者:杨卫2022-04-21 08:03:40 来源:中国美术报

        近年来,随着就业市场的需要与媒体技术的发展,中国的美术教育也开始大幅度改革,即打破原来国、油、版、雕的垄断局面,许多院校都增设了与设计和新媒体等相关的新专业。然而,虽然美术教育在形态上发生了不少变化,但其根本问题仍然悬而未决,那就是美术教育何为?这个问题长期被搁置起来,也就使得美术教育各门类之间的关系不是拉近了,而是更加疏远。因为丧失了统一的标准,各门类之间只有不断凸显自己特有的技术优势,才能在市场条件下赢得生机。

        这些年,我接触了不少美术院校的教师,包含不同专业。一个突出感受,就是许多人各自为阵,拥有自己的专业圈子,往往是油画家强调油画的分量,国画家倡导国画的价值,而多媒体艺术家则认为只有自己代表现在和未来……总之,都认为自己和自己的专业才是当代美术的正宗。这使我联想到美术教育的改革问题,其实并不是制度局限,而是因为某种狭隘的偏见,加剧了技术主义在学院的泛滥。那么,美术教育到底应该教人什么呢?我想,回答这个问题,可能还得回到“五四”前后的思想传统,也许在那里我们能够获得一些启迪。

        早在1917年,蔡元培就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这是我们已知的关于现代美术教育的最早启蒙。事实上,在传统中国,关于美的教育虽然没有像现代这样提升到宗教的高度,但其作为一种文人士大夫的必备修养,主要还是跟人的精神生活联系在一起。正所谓“大道无术”,就是说美的修养不是技术操练,而是精神层次的提升,实际上跟文人士大夫的道德情操与文化修养密不可分。所以,至近代以来,思想家们的启蒙,首先就是从美术开始。正如鲁迅在1913年所作《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一文中指出的那样:“美术可以表见文化,凡有美术,皆足以征表一时及一族之思惟,故亦即国魂之现象;若精神递变,美术辄从之以转移。”在这里,鲁迅把美术说成是国魂之现象。可见,美术在他们那一代人心目中有多么重的分量。

        当然,鲁迅那时候提到的“美术”,并非我们今天理解的美术,而是等同于现在的艺术,泛指音乐、戏剧、电影、美术和文学等一切与审美相关的精神创造性活动。但无论是指宏观的艺术,还是指具体的美术,鲁迅所说的“可以表见文化”,都不是后来美术教育中凸显的技术。20世纪初,涉及这方面的研究与讨论还有很多,王国维、吕澂、范寿康、戴岳、朱光潜、宗白华等人都曾对此有过阐释和论述。

        在我看来,当代中国的美术教育,不仅要有古已有之的精神传统,也要有现代意识的转换,树立海纳百川的文化理想。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8(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