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科技“神器”摸清文物“病情” ​ 故宫文物修复“对症下药”

        作者:薛帅2021-04-12 07:12:28 来源:中国文化报
        科技神器摸清文物病情 ​ 故宫文物修复对症下药

        《蒋懋德画山水图贴落》修复前后对比图     资料图

        纵446厘米、横282厘米,故宫新修复了一幅尺寸大得惊人的“山水画”。200多年前,它曾是乾隆皇帝精心设计的符望阁内的“神来之笔”,阁内的一面墙壁上因为有了它,青绿山水即相映成趣……200多年后的今天,故宫博物院的匠人们在传统手艺的基础上,凭借先进的科技手段,令这幅《蒋懋德画山水图贴落》重焕光彩。

        近日,修复后的《蒋懋德画山水图贴落》在故宫博物院向媒体展出,惊艳众人。“这是故宫博物院首次将尺幅如此巨大、病害情况如此严重的一件书画类文物,通过‘无损伤勘察技术’‘颜料检测分析’等现代科技检测手段进行病害分析,并结合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进行精心修复。”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赵国英说。

        据介绍,5月18日,《蒋懋德画山水图贴落》还将“出宫”来到首都博物馆,在“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中亮相。


        贴落之“病”

        何为贴落?据了解,贴落是清代宫廷内檐书画中常见的一种装潢形式。一般是“命题作文”,皇帝出题,由擅书法的词臣或如意馆画家进行创作。这件贴落的作者蒋懋德就是清乾隆、嘉庆朝的宫廷画家。装裱时,画作四边镶绫边,直接裱糊于墙壁或隔扇上,可随时令更换,因此被称为贴落。相较卷轴书画,贴落的尺幅较大,形式华彩纷呈,内容寓意吉祥。贴落目前是故宫博物院原状陈列中颇具特色的一种展陈元素。

        据悉,符望阁位于故宫东北部的非开放区域,楼内以各种不同类型的装修巧妙地分隔空间,穿门越槛之际,往往令人迷失方向,故有“迷楼”之称。《蒋懋德画山水图贴落》是曾裱糊于符望阁内一面墙上的贴落,描绘的是一派山环水润的青绿景色。修复前,它早已伤痕累累。故宫博物院修复组组长杨泽华坦言,这幅贴落画一直折叠存放,因为尺幅太大,绢质糟朽、缺失严重,修复师也不敢轻易打开。“一碰就掉渣,浑身上下至少十几道折痕,还出现断裂、空鼓、起翘、缺失等病害,断裂破损严重。”杨泽华解释,修复贴落的难度极高。其一是由于贴落的尺寸大,不易操作,非常考验修复人员揭画心、全色时的能力和耐力;再者是贴落画的受损程度高,伤况复杂,因此对修复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故宫博物院书画修复组的修复师通过拼对与回贴、清洗展平、加固绢丝、翻身揭背、揭画心、补缀画心绢丝缺失处、选配背衬、再次翻身、绷平与全色等步骤,才完成了这项复杂的修复任务,其间采用的很多修复工艺和科技手段都是国内乃至世界的顶尖水平。

        科技“问诊”

        透光摄影、多光谱成像、X射线荧光面扫描成像、三维病害模型……这些听起来更像是医疗及化工业的手段,如今在文物修复圈成为必不可少的“神器”。正是这些现代科技手段对文物的“问诊”与“体检”,弥补了用肉眼无法看到、用双手无法摸到“病情”的缺陷,从而使修复人员可以“对症下药”,也让故宫文物医院的美誉更加名副其实。

        “透光摄影、多光谱成像、X射线荧光面扫描成像3种(非侵入)面分布信息提取方法等技术都在《蒋懋德画山水图贴落》的修复中得到了应用。”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主任雷勇举例,通过“透光摄影”可以清楚地看到画作表面大略的折痕分布、命纸拼接的具体位置、画心命纸背后的折画条,以及颜料薄厚、颜料脱落情况等。

        而多光谱成像则是一种获取目标光谱特征和图像信息的无损分析技术。“这是我们的‘左轮手枪’。”雷勇指着一台多光谱成像设备说,“它是通过八滤波片轮转来拍摄文物。”使用多光谱成像技术观察《蒋懋德画山水图贴落》,可判断画中不同颜色树叶的主要颜料成分,比如浅色的树叶主要用靛蓝描绘,深色的树叶主要用的墨色。

        “X射线荧光面扫描成像技术通过逐点扫描的方式对待分析区域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进而可以获取该区域内的元素分布成像。其结果能清晰直观地显示各个目标元素的分布图像,能更好地分析各类颜色所使用的材料及技法等信息。”雷勇介绍,“具体到这幅贴落,可以分析出石青、石绿中主要是铜元素,赭石色中主要是铁元素。”他以画面中一个几平方厘米的局部向记者解释了这项技术的神奇之处,“用肉眼看,这处山石显示出浓淡不同的绿色,似乎用的是同一种颜料,然而X射线荧光面扫描成像技术却告诉人们,这些绿色是用不同材质的颜料绘制出的,因为它们所含的元素不同。这些细节的发现,给后期全色修复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过红外成像技术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贴落中碳墨线条分布的情况。“相当于看到了画家最初的底稿,看清了颜料下掩藏的一些细节,有助于我们研究画家起稿、填色的过程。”杨泽华说,用科技手段揭示出矿物原料面分布不同、薄厚差异,“从中我们能看出画家的技法、笔墨、笔触等诸多信息,意义重大。”他说。

        故宫博物院纪委书记罗先良表示,此次修复工作是故宫“文化+科技”文保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现代文物保护和展示工作的一次经典范例。“未来,如此‘唤醒’文物的方式将成为故宫的常态。”

        数字化展示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通过数字采集、云端服务和智慧科技等前沿技术,在文物保护与文化研究领域深度建设“数字故宫”。“为了配合《蒋懋德画山水图贴落》的修复,我们运用数字技术对符望阁区域进行数字化复原,体现了数字故宫与学术故宫的有机结合。”故宫博物院资料信息部主任苏怡介绍,在《蒋懋德画山水图贴落》修复成果的数字化演示中,通过网页,点击自由观察、红外成像对比、Cu元素等按钮就能在线观看《蒋懋德画山水图贴落》“体检”和“康复”的全过程。“将文物修复信息数字化后面向公众,以方便古书画爱好者对其进行研究,感受文物的文化内涵和修复者所付出的辛苦,换一种方式让文物更好地被大众所认知与理解。”他说。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7(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5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