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展会活动
      分享到:

      尹朝阳、陈彧君、李姝睿三位艺术家个展同日在龙美术馆开幕

        作者:admin2021-02-03 07:03:29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尹朝阳、陈彧君、李姝睿三位艺术家个展同日在龙美术馆开幕

        2021年1月31日,龙美术馆(西岸馆)将迎来三场全新的展览,分别是尹朝阳、李姝睿、陈彧君三位艺术家的个展。

        过去的一年多里,在“新冠”疫情的阴影下,全球艺术品行业受到了不可忽视的冲击,在国内,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美术馆、博物馆也重新燃起了艺术的火花。

        然而,今年1月末的上海,疫情再次反复,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时刻,龙美术馆(西岸馆)决定如期举办三场展览。这是一段迷茫的日子,整个后疫情时代都笼罩在人与人的疏离与内心的惶恐中,因此正需要艺术的力量为我们指引属于自己的方向。

        尹朝阳个展以“浩瀚史”为名,展示着七零后代表艺术家之一尹朝阳的气魄与胆识。过去的十年里,艺术家与日月为伴、山水为伍,在天地山间,在最西方的创作语言与最东方的传统山水间四方搏杀,探索新的出路。本次展览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与展览同名作品的《浩瀚史——极昼》,画中人物在俯仰之间目睹着新宇宙的绽放,漩涡带来奇幻与动感,展示出迷人的诱惑,象征着未来的光明。

        此外,本次展览中精心呈现的小尺幅作品和多媒介、多材质的融合则展示了艺术家尹朝阳在语言上的多面性,并在其中达成着个人风格的统一。属于七零后一代中国艺术家的气质、精神与使命感萦绕于作品之间,隐约可见的是开拓边界的欲望、持续乐观的革命精神、粗暴的拆解与强悍的重装。

        陈彧君的个展名为“生长”,包括艺术家与其他领域创作者们合作完成的跨界实验、把故乡建构为本土场域的二度尝试,同时重点展出艺术家最新的水墨拼贴系列作品,由此全面介绍其不断推进的平面语言。为了回应过去一年全球面对的混乱变局,陈彧君将展览“生长”的起点设置在一座巨型金色空间中,通过营造新旧并陈、兴衰交替的矛盾氛围,从而对当下的社会文化情境作出隐喻。

        展览随后出现的长约22米的复刻景观《木兰溪》,原型为陈彧君原籍福建莆田的木兰溪,是贯穿陈彧君自身创作脉络的观念通道。与展览同名的水墨拼贴系列“生长”首次以陈彧君自己的纸本水墨作品为基础,纵横交错、斑驳离奇的拼贴肌理深刻体现了陈彧君的抵抗精神,他有意打破或消解当代艺术系统中主流创作领域与大众创作领域之间的隔膜,培育一片崭新的“生长”土壤。

        李姝睿个展命名“震荡的高光”,研究“光”和“色彩”的本体及其所负载的文化内涵是李姝睿艺术实践的核心。艺术家坚信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里,“光”和“色彩”的运用都能反映、记录和塑造时代中个体需求和精神状态。

        作为艺术家在国内首个美术馆个展项目,“震荡的高光”将以艺术家长期以来关注的创作命题与工作方法作为基本线索,通过展厅中7组面向广泛又彼此互文关联的系列绘画及绘画装置作品,以非时间线性的方式展开。展览的另一条线索,是艺术家在个人绘画语言上的探索演进。如果说《深白》是对这一语言系统的综合性展现,那么近期《补一个春天》系列、《但见天中彩》系列乃是对这一系统的自我破除和超越尝试,其演变的内在逻辑与驱动力则是艺术家作为一个实在的生命个体,向着更为真实而切身的生活敞开。

        当被问及龙美术馆(西岸馆)为什么将三个看似没有关联的展览放在同一天开始,实际上这三位艺术家都是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艺术作品不仅有对内心世界的反省与探讨,更是从内而外以独特的眼光审视这个变革重重、风起云涌的年代。穿过曲折蜿蜒的展厅空间,我们能窥见艺术家在时代洪流中,关于群体与个体对立而又统一的状态的思考,而这正是我们如今需要的一种精神


        展期:

        浩瀚史——尹朝阳:2021.1.31-2021.3.28

        生长——陈彧君个展:2021.1.31-2021.5.9

        李姝睿个展“震荡的高光”:2021.1.31-2021.4.10


        展览地址:

        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145(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