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展会活动
      分享到:

      境由象生——顾平人物山水画展在京开幕

        作者:李振伟2020-12-16 08:41:38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境由象生——顾平人物山水画展在京开幕

        12月15日下午,由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民盟中央美术院、北京市海淀区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办,北京市海淀区美术家协会、北京歌华文化中心有限公司承办的“境由象生——顾平人物山水画展”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开幕。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张平,民盟中央宣传部部长曲伟,海淀区文联主席苗地,海淀区文联秘书长崔靖,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外联部主任、海淀区文联副秘书长张驰,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范扬,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陈明,民盟中央宣传部原部长吴志实,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国家民族画院副院长容铁,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王勇强,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崔世广,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何军委,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长陈高潮,中央民族乐团笛子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张斌,无锡市委原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王安岭,国家行政学院特聘教授薛红星,中国科学院大数据实验室副主任董大巍,以及文化艺术界的嘉宾与艺术爱好者出席开幕式。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为本次展览发来了贺函,由何军委代为宣读。

        曲伟在开幕致辞中说,顾平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笔墨耕耘,继承、阐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满足时代文化审美需求,创作大量艺术作品,他的艺术创作将中国画的传统性和意象的现代性完美融合,创作出可居可游的心灵家园,回归人与自然共融的天性。

        吴为山在贺函中认为,顾平近年学术与艺术并进,在人物与山水的融汇方面作了有效的探索,使得艺术图像与个性表现,充分契合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理念,并代表中国美术馆祝贺展览成功。

        本次境由象生——顾平人物山水画展,共展出顾平作品66幅。题材涉及人物、山水、书法与墨竹,有长篇磅礴叙事,有组画婉丽畅怀,有自然山川和谐,更有江南小幅柔情。或工或写,水墨淋漓,于古于今,多有涉及。顾平生性豁达,乐观唯美,在人与自然的图像叙事方面,有他独到的见解,他的人物和山水,皆惟美为是,以最美的形态示人,老者睿智,童幼聪慧,佳人婀娜如仙,或聚或散,行坐仰卧,尽得风流,道尽顾平的艺术崇尚与追求。

        范扬和顾平亦师亦友的关系,使彼此都非常了解,除了顾平的代表风格“逍遥山水之外”,顾平的人物画如抗“疫”题材作品依然精彩非常,他认为,顾平在处理的时候是做了很多思考的,不像其他画家只画一两个人,顾平画的是一群人,在抗“疫”之中,固然有像钟南山等突出的英雄人物,但是更多的是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顾平在创作中就是把目光放在这群人身上,如《天使抗疫》组画就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医护人员在与疫情之下的无畏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到现在,无论是绘画语言还是审美情趣,都已经非常成熟,如果在创作上要有所拓展,或是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是非常不容易的。陈明在谈到顾平的艺术作品时认为,顾平的绘画创作既有传统的功底和笔墨语言,又有很强烈的个人风格,是和他长期的书法创作研究分不开的,在创作中,顾平把传统的笔墨元素和当代的审美情趣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既有传统风格又有现代审美情趣的作品。

        顾平在致感谢辞中谈到,展览虽然有些仓促,在仓促之中感到特别的圆满,很多事情就是在节奏里面寻找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就像绘画一样,瞬间完成也能瞬间完美。在谈到他的巨幅作品《壶口旱地行船图》时,顾平认为黄河题材承载的是一种民族的精神,即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精神,而黄河又特别难画,有关黄河的歌曲和绘画我们听到和看到很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顾平还是想到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通过这种意象,利用数月时间,创作成了这幅十多米长的作品。

        国画以意象叙事,在水墨淋漓中求形外之意、会弦外之音,本次展览作品为顾平绘事生涯之撷英,不仅来自于题材与笔墨的典雅,及上溯魏晋传统文人心胸的解读,更来自于画家的心境与对生活的熟悉、体验与创造性描述。据了解,此次展览作品具有极高的系统性和代表性,有许多作品是首次公开展陈,可以全面了解顾平的风格特色与艺术成就。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2月20日。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71(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