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美术 艺术 北京 教育出版
      分享到:

      朱健:高校开设美育必修课势在必行

        作者:朱健2020-12-16 08:38:23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翻阅中国史书最不愿触碰的就是近代史,这一时期的国家命运风雨飘摇,先贤为救国图存想尽办法,蔡元培曾提出“美育代宗教”,晏阳初发起以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教育为重点的“平民教育运动”等。然而,事实证明,在国家积贫积弱的时代,艺术只能望洋兴叹,空恨生不逢时。

        时至千禧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经过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发展,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上世纪末,盛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理工科的繁盛成就了中国制造的“全球化”态势,帮助中华民族重归世界舞台。然而,当“疯狂购买日本马桶盖的中国游客”成为新闻热门、“中国芯”成为全民话题时,我们却不得不正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种观念的局限性。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等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可见,如今的决策层对此已有反思。众所周知,无创新不艺术,艺术的发展史就是创新的历史,“工匠精神”更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根本。历史在召唤,艺术也将必然成为满足新时代发展新需求的一枚利器。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如果说曾经的“中国制造”是从无到有,那么现今的“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就是要实现从有到好、从好到精的转变,实现“好与精”的关键离不开创新,离不开“工匠精神”。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中国教育的中坚、砥柱、重地的高校,面对时代新要求,也应担当更多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正所谓“青年强则国家强”。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公布之后,教育部组织学科专家进行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凝炼出美术科学的五大核心素养,即:审美判断、美术表现、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创意实践,并把促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在情境中解决问题”作为关注的核心,这轮修订直接关系到亿万中国学生的基础教育。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然发生转变,基础教育开始倒逼高校教育进行改革,通过创新、创意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高校美育更应该担负起不可推卸的时代担当与使命。落实到执行层面,首当其冲的建议便是将美育选修课变为必修课。

        这个建议,绝不是照搬艺术专业课程给非专业大学生,也绝无强迫之意,实乃时势所需。这个时代的美育不仅是审美的特指,看基础教育美术五大核心素养便能发现,审美判断素养只是位列其一;流传甚广的网络段子“因给女朋友拍丑照而被分手”,影射了因美育的缺失而对人际交往造成的障碍;“千年文物被毁容式修复”证明着美盲的破坏力之大,这些均体现出美育对个人认知、专业行业、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也是在告诉我们,高校开设美育必修课势在必行。

        高校若设置美育必修课,需警惕课程内容过度专业化的倾向,因教学对象是非艺术专业出身的普通学生,若想通过美育课程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应把它从学科的视角上移,彰显其在跨界应用方面的社会价值,凸显创新与“工匠精神”。借用课程改革专家尹少淳教授的“以用带学”观点,我们提供给学生的课程应该尽可能的“有用”,即帮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

        此外,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工业标准化生产线培养产业工人的时代即将消失。当大部分重复性、体力性工作被机器劳动取代以后,惟有创新型人才才能在未来立足,也惟有成为创新型国家,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把开设高校美育必修课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对待,打造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课程,将会是高校美育成为时代担当的关键,这条路虽任重道远,好在已经在开始的路上。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7(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6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