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苏丁:永葆艺术的初心

        作者:李百灵2020-10-12 07:47:26 来源:中国文化报

          (1/3)钟馗(国画) 苏丁

          (2/3)湘碧(篆刻) 苏丁

          (3/3)知进退 守方圆(篆刻) 苏丁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书画家苏丁的出生地江苏连云港灌云县,因南有大川灌河、北依名山云台而得名,素有“东海福地、北方水乡”和“东瀛胜境,少昊古国”之称。这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环境优美之地给了苏丁最初的文化启迪和艺术感动,使得他对书画艺术有了浓厚的兴趣爱好,自幼研习书法,笔耕不辍。苏北大地的自然滋养和军旅生活的磨砺,造就了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独特的审美视角,以及学而思进、刻苦钻研的艺术品质,为其后来30多年的书画艺术求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书从印入 印从书出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苏丁以古为师,广泛临摹历代名碑名帖。他尤为钟爱王羲之《兰亭序》《十七帖》、米芾《蜀素帖》等,从而获取精华,提高眼界,锤炼技法,锻造“出新意”。苏丁的书法艺术脱胎于古代书法名家精华,但生发于自然,显现出既有传统功底、又具时代精神,既重形质、更重神采,雅俗共赏的特性。

        但书法艺术本身不是孤立的,它需要创作者有高层次的审美观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正如“字如其人”“人品即书品”。凡善书者,不但重其笔墨,更注重自我人格的完善。苏丁自研习书画起,就十分注重提升自我文化修养,不仅购置大量文学艺术类书籍,而且随身背包中也总是放上三两本,一有闲暇就翻阅研读,即使身在陋室,仍能思接千载。他说:“我研习书画篆刻艺术越深,越觉得自己不懂的地方还有很多……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用一生来学习。”

        苏丁不仅长于书法,还擅篆刻。他说:“画家须会书,书家须会印,这是对书画家的基本要求。‘书从印入,印从书出’,而篆刻之美、之难更在书法之上。”苏丁并非只从技术入手,也十分注重理论学习,在他看来,做好篆刻,理论与实践缺一不可。他游走于秦汉之间,旁涉古玺及明清诸家,又善于从汉画像石刻中汲取营养。故而,他的印风沉稳清丽,雍容古雅,灵动含蓄,飘逸朴厚。尤其是他运用穿插、挪位、欹侧、呼应等手法,以刀代笔,精心安排,巧妙布置,使篆刻作品稳中寓险,险中求稳,令人拍案称绝。如他的作品《门外人》用刀稳健、险中求稳,人字起笔一波三折,余味无穷;《知进退守方圆》《坦荡荡》等作品,刀法运用灵活,切刀、冲刀、劈削不一而足,刀刀见笔;线条或长或短、或柔或刚,意趣十足;字体丰富多变,金文篆楷隶皆可入印,随心而发;在布局上,虚实相宜、错落有致,方寸之间,富有变化。苏丁还以画像入印,作品《观音像》,寥寥几笔,观音形态尽出。

        别出新意 不落俗套

        书法和绘画虽然在表现方法、内容上存在差异,但是因为同为以线构形的手法而被称为姊妹艺术。尤其中国画,其线条意识及体道本质与中国书法可谓同出一辙。也因此,长于书法和篆刻的苏丁,研习国画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但这背后是他在绘画领域的刻苦钻研。尤其近年来,深夜画、凌晨睡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苏丁还是已故著名国画家孙菊生的关门弟子。孙菊生是国内画猫流派中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代表人物,有“猫王”之称。苏丁表示,老师的猫、鱼等题材作品水平高超,自己有责任将师者艺术传承下来。因此,苏丁致力于花鸟画的探索,他的花鸟画作品兼工带写,生趣盎然。在习画过程中,苏丁还接触到许多当代知名书画家,并得到孙其峰、张立辰、王明明、刘梵天等大家的指点,并经常与段忻然、白静玉、成德玉等众多书画家进行作品研习交流。

        也许是工作的原因,使得苏丁的作品题材虽然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但是与普通书画家的创作截然不同。苏丁尤其喜爱创作观音、济公、弥勒佛等题材。他的这一系列作品动静多变,不拘取势,返朴归真,形态各异。人物画像中,尤以开脸为多变。开脸最重要的是晕染,用水墨染料烘托出脸部阴阳向背。质感立体,人物表情才能够丰富自然,给人以栩栩如生的感觉。为了刻画这些不同人物的面部特征,苏丁还潜心研究,翻阅了大量古今中外作品,以达到得心应手,心意相通。在其一系列弥勒佛画像中,苏丁以其喻人喻事,劝诫人拓宽心胸气量,可谓用心良苦。人间正道是沧桑,在他的作品里,既表达了中华民族宽容、和善、智慧、幽默、快乐的精神追求,也蕴含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这也正是苏丁身上所体现出的人格魅力。

        显时代风貌 展文化精神

        今年疫情突袭,苏丁有感于老百姓生活的艰难不易,悲天悯人之心油然而起,创作了传统人物画钟馗系列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一改以往他创作的传统黑衣钟馗形象,所有钟馗均身着红衣。他激动地说:“钟馗是民间传说中有名的赐福镇宅圣君。中国共产党是红色的政党,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同心抗疫。我想用红衣钟馗降妖伏魔驱走瘟神的形象比喻这种精神。”苏丁以钟馗系列为主题,搜集、探索、研究、临摹,取得了丰硕成果。由于绘画对象名气大且形象固化,千百年来,深入人心,他笔下的钟馗融传统与现代于一身,有的手执白折扇,有的腰悬宝剑,其脸相庄肃,刚劲中不失儒雅,威猛中平添了许多端庄之气。下笔虽然简洁,但神韵十足。

        济公也是苏丁非常钟爱的题材。济公原为南宋高僧,学问渊博、行善积德,人称活佛济公。后世流传下来了很多有关济公的传说、诗词、影视作品等。为了更好地刻画济公的形象,苏丁也做足了功课,查阅古籍文献、诗词歌赋,甚至补看了电视剧《济公传》。苏丁介绍,吴昌硕、闵贞、石涛等都有济公作品流传,给了他很多的灵感和启发。但他的作品不仅在构图、内容等方面与其他艺术家不同,还题上了他自创的打油诗,使得作品更加幽默诙谐,令人阅之会心一笑。如《吃酒去》中,济公颈戴着红色的佛珠,身体后倾,手抱酒坛,其上题曰:“酒肉穿肠过,禅意如去来。”几十幅作品中,济公的形象神态各异,惟妙惟肖,他把活佛济公的形态、样貌、动作举止,以及看似疯癫却蕴含智慧的人物魅力刻画得栩栩如生。“他是公平与正义的化身、惩恶扬善的典范,刻画济公,就是要展现我对‘公平、正义、良善’的追求,这种精神也是这个时代最为需要的。”苏丁说。

        文化艺术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书画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既要温润他人的心灵、启迪他人的心智,又要引领时代风尚,观苏丁的作品,不仅赏心悦目,更凝聚着他的技法特点、文化修养和精神状态,体现出深厚的功力,更彰显出时代的风貌。而今,苏丁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与书画艺术相伴30多年来,他不追求沽名钓誉、不热衷于功名利禄,而是徜徉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在书画中,他找到了人生的乐趣与方向,并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创造美的双手,展现出他对生命和艺术的热爱。他说:“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给我以精神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我将永葆一颗艺术的初心,不断求索。”。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2(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