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以传世之心打造传世之作

        作者:施闻莲2020-09-01 06:55:44 来源:中国艺术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文艺工作者如何做好培根铸魂的工作?首先自己要具备强大人格魅力和高尚道德情怀,再用有思想筋骨、道德光辉、情感温度的作品去美教化、正人伦、移风俗,用明德引领风尚。

          揆诸以往,在首都文艺界,从不缺少高尚人格和严谨操守的典范,他们用饱含家国情怀的作品,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

          抗日战争时期,齐白石被迫受邀为北平的特务头子作画,在水墨螃蟹完成后赫然题字——“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仰头拂袖而去;这一时期,徐悲鸿创作了《愚公移山》,鼓舞大众争取最后胜利,并奔走于香港、新加坡等地募资救国;同样爱画马的尹瘦石则到武汉参加了义勇队,并创作《流亡图》,激发国人抗战决心。

          今天,由于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文艺工作者往往拥有超出常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其价值取向、道德水准和行事方式,易对他人产生较大影响。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同行关注的焦点,艺术家更应自觉地追求德艺双馨。

          2006年10月9日,曲艺表演艺术家、北京琴书奠基人关学曾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上千名琴书迷自发赶来献上哀思。一位老书迷痛心不已:“我们村的人都爱听他的琴书,《鞭打芦花》《杨八姐游春》《长寿村》……只要我们邀请,他再忙也会来,今天我代表全村书迷来见关先生最后一面。 ”关学曾曾两次赴朝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其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感染了很多人。在关学曾去世前一个月,他荣膺了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和北京“德艺双馨楷模”称号。

          “我们书法界有启功”,这句话曾经给书法界以莫大的自豪。作为中国当代书坛泰斗、北京书法家协会首届主席,启功在谈到协会工作时说:“要想搞好协会工作,须提倡‘文气、正气’,才能创作出‘大气’的作品。 ”他非常重视书法家的修为,常提醒后辈:“文史不通,下笔空空”“修行不到,棍棒夹道”,表露出对流俗与堕落的不妥协。启功的一生,分明是一部启迪治学和做人的“巨著”。作为北京书法家协会首任主席,北京书界每年春季或秋季举办学术讲座,先生对教授人选、讲授专题、时间安排等都很关心。他还会莅临课堂看看大家,说上几句。有会员问:“书法作品是多写好还是少写好?有的书家说一天写了二十张送人……”启功答:“在家自练,多写无妨;若送展或者赠与他人,还是少写为好。以前齐白石说过‘出手与人,必须好画’ 。因为那是你的作品,你总不能闭着眼睛往外扔吧? ”

          走过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的70年,作家王蒙的创作始终富于新意,他的笔触一直应和着时代的声音,敢为人先,永远青春,无愧于“人民艺术家”的称号。2019年,他的小说《青春万岁》名列“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从19岁创作《青春万岁》至今,王蒙的写作已进入第68个年头,作品累计达1800余万字,这些作品记录、展现着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精神风貌。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线劳动力” ,王蒙80多岁高龄仍笔耕不辍。他直言,对人民的感情是他写作最大的动力。作家的创作就是要惦记人民、体贴人民,要写人民、谈人民,为人民说话。

          除了首都艺术家个人以身作则、带头表率,为摆正文艺与时代精神的风向标,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 2011年,北京市文联组织举办“让文艺回归心灵:北京文艺座谈会” ,与会文艺评论家对“文艺被金钱裹挟过于商业化和功利化”“文艺躲避现实,也无力回应现实”等怪现状进行了抨击,掀起了首都文艺界对行风建设的大讨论。

          自2002年起,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北京市文联联合设立“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 ,史铁生、刘庆邦等文艺家首批上榜,此后毕淑敏、曹文轩、任鸣、迟小秋等文艺工作者均获此荣誉称号,成为大家身边的榜样。至今,共有107名各门类文艺家获此殊荣。“这个荣誉给到我,让我多了一份重担,我会更高地要求自己,对得起‘德艺双馨’这4个字。 ”演员冯远征表示。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 ”近些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及《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指引下,首都文艺界发生了令人振奋的深刻变化。广大文艺工作者通过一场场文艺实践担负起“用明德引领风尚”的使命,保障了首都文艺队伍的艺术水准和艺术品位,使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0(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3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