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市场新闻
      分享到:

      古雅厚重 元气淋漓——李林青作品赏析 文/野狐

        作者:野狐2020-07-17 11:00:43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对于书画的欣赏,我向来只看作品,不看名头。一幅好作品能以其独特的艺术穿透力直接抵达你的心灵深处,让你内心风雷乍起豪情满怀;或似一只无形的素手悄然抚平你心底的沧桑,让你清静如水,明澈如镜。我相信这种最直接最客观的审美感受,只源于艺术家和鉴赏者心与心的碰撞与共鸣,完全可以隔绝纯艺术之外名与利的纷扰,以及那些不切实际的炒作误导。艺术和艺术鉴赏从来都是极私人的事情,虽然有一些貌似客观的标准,但品味和审美的高下,全在于艺术家和鉴赏家个人的学养和品味,所谓见仁见智,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高人品境界。我非高人,但于诗文书画略有涉猎,算是骑门道友,手拙而眼毒,入眼则必有过人之处,至于有提笔议论一番的冲动,此第一回。

        李林青作品欣赏

        未见其人,先读其画,李林青先生的山水甫一入眼,让我首先联想到的是宋人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继而又联想到一位当代中国画大师黄秋园先生。那种古雅厚重元气淋漓的气韵直逼心灵,让我瞬间忘记了自己身处浮华喧嚣尘世,顿时穿越到宋人笔墨晕染造就的恍若世外桃源的世界里,那里层岚叠嶂,山色苍茫,林木萧疏,飞流如练,苍岩寒林之下,小桥流水之畔,隐约着几处草庐茅舍,恍惚着一两个高人隐士的背影,或清心静读,或纹枰对弈,迷醉之态物我两忘,清静无为之境全在道家所言三界之外,不染红尘。曾几何时,我们在人世间奔波疲累之余,一颗无处安放的心灵始终在寻找一处宁静之所,无以为寄的灵魂一直在追逐可以相守的家园,现在,不知不觉将自己融入画中,才恍然明白这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去所。

        很好奇是一位怎样的画家,在这个物欲横流迷乱喧嚣的当下,以一种隐士般不问人间烟火的清雅情怀,以一颗波澜不惊的静心,在一处淹没于璀璨繁华灯火之中的寂寞画室里,抛开一切世事纷扰,用一支抒写心灵的画笔,一笔一画潜心点染着每一处山峦,每一寸岩石,每一枝野树,每一桩竹篱,将它们组合出一个让我们心怀向往的奇妙世界,渲染出一个让我们如此迷恋的精神家园,创造出一种足以涤净我们心灵尘埃的艺术之美?

        李林青作品欣赏

        认识画家李林青后,才发现这只“生蛋的母鸡”原来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他短小精干,皮肤黝黑,看上去与进城务工的农民兄弟没什么两样,如果一定要和艺术扯上什么关联,那就是他那多少有些浪漫气息的自然卷头发,和一双富于穿透力的炯炯有神的眼睛。事实上林青就是一个来自重庆偏僻山区的农家子弟,当过兵,并因为当兵与湖南结缘,退伍后娶妻生子,靠打工养家糊口。与一条跟普通人无异的40年人生轨迹并行,他还拥有不同于常人的另一条轨迹,那就是因与生俱来的艺术潜质驱动的对绘画艺术执著的追求。他从小喜爱诗文、爱好画画,虽然这些高雅的兴趣与他生存的环境和条件完全不相容,但他竟然可以在贫瘠荒芜中让其野蛮生长。

        在部队,他的艺术天赋得到了很好的伸展,他以古为师自学磨练技法,经常外出写生探寻山野生趣,画技不断提高,开始小有名气。但这种衣食无忧潜心艺术的日子在退伍之后结束了,他不得不回到坚硬的现实生活中来。他来到长沙打工开店,赚钱养活老婆孩子,日子似乎就在这条惯常的轨道上过下去了。但这并不是他想要的,那时候他的画作得到越来越多的赏识,斩获各类展览奖项颇多,他觉得应该走自己该走的路了。他毅然关店辞工,拜著名画家肖剑为师,做了一名专职画家,从此纵情山水,醉心笔墨。


        李林青作品欣赏

        “这是一位最具大师潜质的画家。”在第一次见到林青的山水画时,我从心底里冒出这么一句评价,及至相识,交往日深,我更加坚信自己最初的判断。我觉得一位可以成为大师的艺术家,绝对是一位守得住清贫、安得住寂寞、放得下名利纷扰、撇得开世俗浮华,始终坚守自己的艺术理想的艺术殉道者。此外,他还必须脚踏实地,遵崇传统,从远古先贤大哲的足迹里一步一步追索寻觅,同时又要广开视野,旁通各类,在一点一滴的技能学养积累中夯实根基,从而长成参天大树。林青就是这样一位执著的画家。

        他纵览古今,从宋人山水溯流而下,遍学百家,在名明末清初遭遇了最让他敬仰的山水画大家龚贤后,或许是这位既注重传统又注重师法造化的大家本身萃集了宋人太多的营养让他取之不尽,他一直专注龚贤,从技法到意韵无所不学。其以积墨法画山石,层层叠积,又以干笔密点层层皴染,浓淡虚实并用,画面厚实而清幽;散落的村舍茅屋,板桥杂树妥帖其间,宁静而蕴藉;而少施色料,更显水墨风色,古雅而厚重。最有意思的是,在林青的很多画作中,只见山见树见屋见桥,却不见人见水见活物,一片空寂,我曾就此与林青商榷。原来龚贤多以此胜,画中常常清江不流,空山无人,营造出让人难耐的虚空寂寞,却又得平淡幽远之意境,甚得造化至深至静之理。


        李林青作品欣赏

        这种循古探幽的画法注定是折磨人的活。见过太多取巧的画作,作者有个三脚猫的功夫就开始大肆张扬吆喝,籍创新之名,以花哨喧哗艳俗取悦于世,且能名利双收,虽心下鄙薄,却无奈世风浮躁。而林青是个绝不妥协的画家,作画恰如他的人品一样憨厚诚实,容不得半点卖乖取巧。

        某次朋友雅集,以林青的画技,明明可以当场画几笔交差,但他却要在一周后交货。他画的多是四六尺大画,不在画室宵衣旰食闭关几天难竞其功。一画既成,大观气势磅礴,细看精细入微,满纸浓淡墨痕如汪洋恣肆,如云海翻腾,细数何止万千,但每一笔皴擦点染,无不精到妥帖,绝无潦草,让人叹为观止,世人看到的或许只是一幅精美的画作,却没人知道其后的汗水与艰辛。作为朋友,我始终矛盾着,既赞赏且希望林青坚持这种认真创作态度,又想劝其学点世人的取巧油滑,对那种应景与商品之作不必那么认真,搞得自己“连农民工的待遇都不如”。但林青不是这种人,他也许一拿起画笔,眼里就只有作品,作品就像自己生养的孩子,只有倾注自己的全部的爱与心力,才能无愧于心。同为同道中人,我理解这种感受,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艺术家不仅要对他人负责,更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


        李林青作品欣赏

        林青是个讷于言辞的人,他的内心恰如他的画工一样细腻,但却有着超乎常人的坚韧和沉静。苦难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打磨石。现在的林青犹如一块包着粗皮的赌石,只有在坚硬的生活磨去那层硬壳之后,方能显现其至纯至美宝石本色。“古来圣贤皆寂寞”,从梵高到黄秋园,古今中外的大师们概莫能外。想起一篇写八大山人的妙文,这位生不逢时的大明王朝皇族后裔潦倒隐居山野,却用画笔抒写了自己精彩的人生。“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就翻它一个白眼,一个不够,就两个;两个不够,就一群”(八大笔下栩栩如生的禽鸟无论是一个两个还是一群,都是白眼朝上)。对,这就是我们对生活的态度。


        李林青作品欣赏

        值得一提的是林青的画外功夫。林青有很深的文学功底,精于诗词歌赋,一笔源于钟繇王羲之赵孟頫的精美小楷写得出神入化,闲暇时还摆弄刻刀弄金石。这些在古人其实都是画里功夫,诗书画印本来就是中国画必具的元素,缺一不可,只是当下这类四美俱具的画家实属凤毛麟角。我每每观画,必先看款识,款识的内容和书法印章是最能暴露作者的内在修养的,若是粗陋不堪入目,画得再好也是次品。林青在这些方面都不含糊,实属难能可贵。他的山水画配上小楷自书的一两句古诗,整个画面浑然天成古意盎然,算是一绝。


        李林青作品欣赏

        诚然,40岁的林青离炉火纯青的大师境界还有距离,他需要吸取更多的艺术养分,需要磨炼技法,需要更多地走出他的“斗石斋”去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雄浑博大,更需要走出技法的窠臼,去探索艺术的真谛:那就是艺术因人而在,而人能感受到的终是一种情怀。林青一直是这样走着,也会一直走下去。基于此,我想说的还是那句话:“这是一个最具大师潜质的画家”。


        作者简介:野狐,真名胡李平  , 1965年生,湖南衡山人。毕业于衡阳医学院、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作家、书法家、医生。现专业从事医学科学研究,文学、书画创作有成。著作有:长篇小说《幕后新闻》《狼虎之年》等。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73(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44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