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中国营造学社的意义

        作者:王长森2020-04-21 06:45:17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中国营造学社的意义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975 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营造学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考古,而更在于其将中国古代建筑在考古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化、社会化、国际化,最终将中国古代建筑由经验性工匠思维发展成了国际上认可的科学性技术,改变了中国只有建筑,没有建筑学的状态。

        刘致平是东北大学梁思成担任系主任时建筑系的高材生,有绘图的天赋,并受到良好的学术训练。1931年,刘致平随梁思成拜访朱启钤时,朱启钤对科学精神的拥护和卓越见识给22岁的刘致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启钤对营造学社价值观的阐述,也成为刘致平终生奋斗的目标:“今后一定要深入调查、测绘,作图要用比例尺,要用科学方法对中国古建筑进行研究……运用中国古建筑中的优秀遗产,创作今天民族形式的新建筑。”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营造学社的宗旨不仅仅在于为考古而考古,也不是纯粹为复古而考古,它详尽地研究古建筑只是为民族的新建筑和新形式提供素材和服务的。古代建筑的精髓是附着在新的民族建筑之上的,是发展和创新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它在用近现代的科学方法搜集、整理、考察乃至改造中国经验性的传统建筑范式,使它更容易为世人理解、接受和广为传播,从而成为人们未来美好生活的新源泉。

        营造学社从诞生之日起,便逐渐开始引起世界特别是西方的关注。

        最早对营造学社引发关注的是英国学者席尔柯。他发出了第一个认可营造学社成立的文章。1930年春天,席尔柯在《东方学研究学报》上面写了一篇探讨营造学社出版的杂志《营造学社汇刊》的文章,这是中国以外的国家对营造学社的第一份书面认可。

        1962年,李约瑟发表了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第四卷。这套专著第一次向全世界系统介绍了中国营造学社的科技成就,成为全世界中国科技史研究的里程碑。这套巨著的中心论题,即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而中国营造学社对古建的改造不仅体现出了中国古建领域的这些不足,而且设法对其弥补。它不仅用近现代西方科学理论和方法收集、探讨和改造传统建筑,尤其是梁思成和刘敦祯从国外学成归来,带回来了西方先进的测绘技术,并将其社会化并与国际学术界加强了交流,互补短长。并试图结合各国之长,在古建的基础上创造民族建筑的新形式且取得累累硕果。可以说,营造学社使中国古建摆脱了经验化的模式,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2(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