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郭伟波:闲谈书画小品

        作者:郭伟波2020-03-06 10:39:41 来源:美术报
        郭伟波:闲谈书画小品

        五代 杨凝式 草书神仙起居法卷 27×21cm 纸本

            小品,顾名思义,乃小的艺术品之简称,在文学、书画以及戏剧中的定义理解各不相同,然而都是指向小而精的作品。《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读小品”句下刘孝标注:“释氏《辨空经》有详者焉,有略者焉。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这段话说明了在中国古代,小品最初指的是佛经的简略版本。而后演变为小品文,变成一种文学样式。小品是大作的俭省版、精选版,这种所谓的小,不是简单的缩小删减,而是高度浓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果把小品简单理解为篇幅小,诚然是不足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品之妙,也正在于以小见大,以少蕴多。

            在书画的领域中,小品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可以说是案头书画的副产品。书画小品的诞生与兴起,大致可以管窥中国文人的思想境界变化轨迹。书画家们随手在案头涂画书写的作品,最终形成了一件精致的小品,或为扇面,或为斗方,各具形态,妖娆多姿。

            小品虽小,意境却广阔无边。如芥子纳须弥,尺寸之间,有风云变化之痕迹,更有千里盈缩之妙趣,令人神驰。

            近40年来,大型展厅的出现,使得书画作品悄然发生改变,书画家的审美情趣也随着展厅的扩大而发生变化。现在一些大型展览里面,精致的小品几乎看不到了,动不动就是四尺、六尺。很多的书画征稿信息中,不小于四尺几乎是标配了,八尺、丈二的也开始出现了,大作品无疑在空旷的展厅中最具有视觉冲击力,而书画小品的式微也大致是从展厅书画的兴起开始的。近期十二届书法篆刻国展、第十三届全国美术展刚刚结束,从已经展出的作品来看,精致的书画小品数量实在太少了。

            这实在令人担忧。

            书画小品之所以可贵,在于它能用俭省的篇幅,反映丰富的信息,笔法墨法等等并不会因此而丢失,相反,还能因为篇幅的短小而更加凝练简洁。书画小品比拼的其实不是视觉冲击力,而更多比拼的是思想内容,让观众在驻足欣赏之余,能以小见大,看到更为广阔的场景。现在的大尺幅作品太多了,更多强调的是一种视觉冲击力,反而会淡化思想内容的赏析。

            在众多的大尺幅作品审美疲劳中,书画小品的出现,无疑拯救了观众的眼睛,观众可以久久站立在作品前,仔细欣赏一笔一划,眼睛可以更加专注。书画小品中的思想情趣往往超越了笔墨的审美层次,一叶孤舟,几抹远山,境界已出,无论是工笔细描,还是笔墨酣畅的写意画,都耐人寻味。

            书画小品并非把大尺幅的作品缩小而已,它更多重视的是一个“品”字,即要让观众在书画中品出一些笔墨以外的东西,关注作品背后的思想文化厚度与作者的思想情趣。小而精之外,还要小而大,这个思想空间的大比展厅空间之大更为有意义。书画审美,很多人以为就是一种视觉上的审美而已,其实,书画审美的高级阶段应该是思想境界的审美。

            英国布莱克有一首诗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两句诗用来形容书画小品最为恰当,真正好的书画小品,不是因为技法的高超或布局的精致而取胜,而是因为在书画作品中隐藏着更为广阔的审美空间,这个空间突破了原来的作品篇幅,令人浮想联翩。

            书画作品的好与坏从来都不是按照尺幅来区分,而是有多种因素综合考量。书画家们要学会看到画面以外的东西,要能学会使用“不说之说”的书画语言。笔墨既是直白的,也是含蓄的,画出来的、写出来的东西,只是一个引子,像是禅宗的话头、公案,像是文章的导入,隐含着无数的信息。只有这样,才是真正表现小品的精妙绝伦。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1(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3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