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展会活动
      分享到:

      “艺术探源路的搭建——重师造化•黎雄才展”设计手记

        作者:培新2020-01-16 09:34:11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1/3)

          (2/3)

          (3/3)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设计主旨:启程探源写生路

        “写生”是黎雄才创作的基石,成为他实现中国画改造践行之路的重要途径。展览主题为“重师造化”,意在阐释黎雄才“寻源之路”的创作轨迹和艺术实践。展览以“写生”作为展示的线索,力图重塑黎雄才艺术寻源的路径。展出作品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作品为主,包含了黎雄才的山水写生作品、相关画稿、速写、花鸟草虫及课徒稿等。

        依照策展思路与作品规划的要求,同时考量了展览的两个子空间的现实状况,本次展览在设计上,遵循了以下的原则:

        (1)整合视觉叙事的逻辑。展览有一条内在的策展的逻辑线索,也就是展览主题中提到的黎雄才“寻源之路”的这条“路”。如何依照这一条逻辑线索,恰当的组织作品并辅之以相关文献、资料,并一并落实在空间中进行展示,则是本次展览工作的首要问题。

        (2)突出展览叙事的重点。展出的主体为写生作品,其写生作品多为小尺幅的写生稿。展陈的规划过程中,要考虑如何利用现有的展陈要素展开设计,形成适宜的展示节奏,突出策展重点,以达成更好的展览效果。

        (3)塑造叙事的整体环境。用情境语言打造适宜的展览整体环境,将所有展览作品置于展览的语境中陈列,使作品、主题、文献等要素与观众得以在具体的展览语境中,更好的“交流”与“对话”。

        空间逻辑:陈列作品讲故事

        展览的展出场地位于北京画院美术馆的三、四层展厅,展厅常年用于进行齐白石陈列展览,且多展出立轴作品。而本次选定的展品以小尺幅的写生与横幅手卷为主。以展出空间的实际情况而言,小尺幅的作品在玻璃通柜内直接悬挂,观看距离较远,大大影响了观看与展示的效果;横幅的手卷类作品的陈列多采用斜面桌的形式,而大量的斜面桌使用会造成桌后的墙面空间的空白。在陈列设计上,则需要系统化的考量,保证作品的观看与展示效果,同时调动展品及其他内容在空间中的整体关系,确保整体的展示节奏既不过度拥挤,也没有无逻辑的大片空白。

        展览所在的三、四层展厅空间是垂直的两个相互独立的展览空间。在展览内容的规划与设计上,以单个展厅为展示单元设置主题内容。三层展厅为“万里只车随屐筇”,通过对照黎雄才的写生路线,梳理黎雄才的写生画(稿),在展出中配合写生路线与写生时间轴的串联、对应作品的对照以及写生地图的呈现,并将晚年绘制的《珠江长卷》作为写生探索的“果”,完整梳理作为他表达思考的观察方式的写生对于其艺术生成的影响。同时,三层增设了“速写”的专题展区作为关于“写生之旅”的补充。四层展厅共分为两个部分。“气倾百代凿洪濛”通过写生的视角,展现了黎雄才将现实生活纳入艺术创作之中,反映时代新气象,抒发家国情怀的转变。而在四层同时设置的“河山脚底蓝本供”板块则有意识的汇集了黎雄才的花鸟草虫写生及课徒稿,在内容上丰富了对黎雄才写生风貌的展示,同时更加立体化的展现黎雄才作为美术教育家的一面。

        在展出作品的空间规划的基础上,依据内容、尺幅与装裱尺寸,将作品的展出方式分为以下几类:(1)小幅画框;(2)斜面桌;(3)立轴画框。以上作品的陈列,在遵循展览叙事逻辑的基础上,根据作品的具体形式完成展线的规划。小幅画框作品的陈列进行了进行局部的凸显与强调,缩短了通柜内至观众的观看距离。同时采用集成化的组合展示方式,调整作品的展示节奏,强化突出陈列与展示的重点,避免形成视觉疲劳,以便更好的说明问题。斜面桌背后的墙面空白,注意内容上的排列与组合,安排补白的内容。

        视觉语言:实虚对比造情境

        首先,笔者通过展览主视觉海报的设计在展览的基础资料中寻找并建立了展览的基础图像素材库。海报设计将《漓江所见》一画进行解构,保留了原作在空间关系上的前后层次。版式上注意调整视觉要素间的“远”“中”“近”关系。在设计语言上,试图找到“年轻化”的视觉元素与结构方式,更好的传达关于传统书画的理念与意涵。

        本次展览的视觉形象也建立在黎雄才的“山水”结构之中。在展示环境的营建上,立体化的再现了海报中的视觉形式与空间结构。展览的主题形象墙仍旧采用了装置化的处理方式。在本次的设计中,注重强调“虚”与“实”的对比关系。装置墙设计,采用多了双层异形墙加灯箱的组合造型:前部以《漓江山水》中的素材为轮廓,设置层叠山形墙;后部用透叠的纱幔材料,制作成内发光灯箱,用若隐若现的层次效果展现展览主题,并增强墙体的空间感深度。在内容逻辑上,前部使用了写生作品中的图像,而灯箱中则采用的是从黎雄才课徒稿选取的临古画稿中的山形图像。前后二者一“实”一“虚”,向前是黎雄才的“师造化”,向后则是黎雄才“师造化”背后“师古人”的基础;向前是代表黎雄才作为写生探索中国画的实践者,向后则是代表黎雄才作为一位美术教育家的身份。

        由于陈列作品以等大的小幅作品为主,但展出场地的层高相对作品来说较高。因此,在本次展陈上,我们将通柜的上下沿进行了“围挡”,辅之以简要的文献内容说明及图像素材装饰。这样的处理,一方面遮挡了照明灯具对整体展陈的干扰,另一方面上下的“围挡”,压缩了露出展示部分的高度,减少了白墙的空白面积,凸显展出作品。

        在展览宣传的配套设计上,除收录展览精华内容的展览小手册,为配合展览的公共教育,本次专门设计制作了《亲子观展》报纸,以报纸的形式,简要的语言和设计叙述展览的要点。同时,也作为亲子共同观展的小礼物。《亲子观展》报也将在以后的部分展览中继续推出作为北京画院美术馆公共教育亲子观展刊物的一部分,与亲子观展手册一道陪同小朋友们一起看展,一起走进艺术世界。

        文后的话

        2019年在忙碌的展览中结束。作为北京画院美术馆展览幕后工作团队的一员,我们工作之本心,就是通过展览探讨更多有价值的艺术问题,呈现更多有价值的艺术展览。作为展览设计师个人,在每一个展览中探索与尝试如何更好的用展览的语言、用现场的语言为观众讲好每一个艺术的故事。也愿2020年我们能在更多的动人的展览中相遇、对话。感谢大家。

        (文∕北京画院美术馆展览部设计 王焕然)


        【展览信息】

        展览

        重师造化——黎雄才的寻源之路

        展期

        2019年12月26日—2020年2月23日

        地点

        北京画院美术馆三、四层展厅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84(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90(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