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分享到:

      摄影与二十四节气如何碰撞出火花?——图书《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于山西首发

        作者:范雪娇2020-01-16 09:23:24 来源:中国艺术报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通过观测太阳运动规律,认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变化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也是人们日常预知气候变化晴雨冷暖的参考。我国古人以五天为一候,三候十五天为一个节气。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于2016年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际气象界也将其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

          当摄影与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结合起来,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1月3日,由中国摄影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图书《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来自历法源头的影像物候报告》在历法源头——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首发,用影像的独特方式为读者呈现出了直观、立体、给人丰富体验的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

          二十四节气,一年岁流转。二十四节气发源于尧舜时期甚至更早,形成于西汉,完善于清代,走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是中国人民一项伟大的发明,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据《竹书纪年》记载:尧“元年帝即位居冀命羲和历象” ;舜“元年帝即位居冀作大韶之乐” ;禹“元年帝即位居冀颁夏时于邦国” 。夏时即夏历,冀便是古冀州,即以晋南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历史上便有舜耕历山的记载,相传舜带领先民们创制了中国最早的历法——七十二物候历。2018年,山西翼城·历山被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授予了“历法之源”的称号。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来自历法源头的影像物候报告》一书的作者李学峰是一位“跨界”型的学者和摄影人。李学峰是翼城县人, 1983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临汾农学专科班,目前为中国气象学会会员、国家古代气象文化之“历法之源”探究课题组成员,也是中国摄协会员、全国粮食系统第四届书画摄影展银奖获得者。2018年9月,他的“二十四节气摄影作品展”在第18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展出。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来自历法源头的影像物候报告》正是李学峰结合自身农学专业并多年拍摄节气物候现象和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后的出版成果。

          该书从中国农历的历法源头(晋南地区)说起,以影像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解读说明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物候的特点和来龙去脉,同时将与每个节气有关的天文、气象、物候、农事、民俗等知识娓娓道来,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意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揭示了自然的魅力和农业生产中的趣味,颇具科学性、知识性和欣赏性,是一部集气象科技与摄影艺术为一体的科普摄影作品。

          “我是粮食系统的一名老兵,也是摄影领域的一名新兵。多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让我对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物候颇有些了解和掌握。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普及和节气文化遗产的申报,我看到太多的反映节气和物候的影像美则美矣,但就其科学性而言,总是差了那么一口气。于是我就想何不自己拍一套科学反映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物候的照片” ,李学峰表示,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理由不把这一优秀文化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本次图书首发式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委、县人民政府主办,翼城县委宣传部承办,翼城县气象局、翼城县粮食服务中心等协办。

          首发式后举行的研讨会上,闵庆文、周梅生、毛巧晖、高扬、邵俊年等各界专家学者从农业、气象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世界遗产与中国文化自信,节气与文学、民俗等方面的联系及当下传播,非遗进校园的现状和可能性等方面深入研讨了该书的文献价值和出版意义。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5(s)   7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50(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