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10年之约 中国书法的申遗与传承保护

        作者:admin2019-12-25 00:06:57 来源:美术报
        10年之约 中国书法的申遗与传承保护

        甲骨文样本 新华社记者 赵鹏/摄

        10年前,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传向祖国大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正式批准“中国书法”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2月25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在北京主持召开“中国书法”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闻通报会。

        10年后,让我们把视线又重新聚焦到这群众基础面最广的“非遗项目”——中国书法。

        漫漫申遗路

        “中国书法”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受到了书法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许多人都误以为2008年全国“两会”之后,中国才考虑将书法向联合国申遗,时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副院长、有“中国书法联合国申遗第一人”之称的李胜洪表示,早在2004年,就开始考虑中国书法申遗了。

        2005年11月26日,中国书法院根据中国艺术研究院王文章院长要求,提出课题并开始研究“书法申遗”的必要性及可能性,邀请专家学者对该项目进行前期论证。同时组织力量开始进行有关资料的搜集、准备工作。

        自2006年起,中国书法家协会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达成合作共识,开始密切配合,有条不紊地组织进行“中国书法申遗”的相关工作。2008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书法”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院也首次被国家明确为传承与保护书法艺术的直接责任单位。

        同年9月8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召开“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动员大会”。自此,“中国书法”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具体工作开始全面、正式启动。

        经过紧张有序的工作,2008年9月底,“中国书法”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式文本和申遗片等相关材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正式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0月14日、10月30日,2009年6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三次复函,告知项目申报的进度以及所需准备的材料。2009年6月20-21日,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三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主要针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6月11号复函的具体要求做最后确定。李胜洪带队出席并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最终确定了申遗文本、申遗片及相关资料的准确、有效性。

        终于,经过周密的准备,中国书法正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600字,浓缩3000年书法史

        现在,当我们又回过头去看那短短10分钟的申遗视频,仍然会觉得热血澎湃。而正是这一部片子,打动了来自全球114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代表,助力“中国书法”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000多年的中国书法史,从金甲文字到楷行草篆隶,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再到现阶段的发展,这10分钟,浓缩了太多的“精华”。李胜洪提到,当时中国书法是第一次申报,没有规范的文本可以参照,比如“遗产的说明”一项,规定不能超过1000个英文单词,必须囊括中国书法的特点、历史及现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当时委托的评审推荐委员会没有中国的评委,而且这些评委大都没有东方文化背景,完全不知道中国书法为何物。如何才能让这些专业和非专业人士知道“中国书法”是什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学术部主任的肖文飞在接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采访时表示,撰写申报文本和申报视频解说词的时限仅一个月。他回忆道:申报文本的每项内容,都有严格的行文规范和明确的字数限定,必须用最朴素的语言,把书法是什么,书法的历史、现状及未来,书法的保护工作等内容在非常有限的篇幅内说清楚。由于对规范不了解,申报文本第一稿出来后,在评审会上专家提出了很多意见,自己心里也很着急。修改、专家评审、再修改、再评审,把文字打到屏幕上,逐字逐句地改,反复思考和打磨。项目组的同事通宵达旦,前后改了不下20稿,冲刺阶段甚至就睡在办公室。他还清晰记得,时任中国书法院常务副院长李胜洪和办公室主任曾翔深夜提着点心水果去看望他们。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最后的定稿会上,中国书法的申报文本及申报片解说词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10年取得的成效

        “申遗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它只是为书法的当代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历史契机,接下来对书法的传承和保护是一个更艰巨、更具体的系统工程。”时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王镛在当时的新闻通报会上如是说。在2009年项目申报时,我国承诺对中国书法的保护工作将主要围绕书法文化、书法艺术、传承人三方面进行。经过10年的发展,都取得了哪些成效?

        据了解,这些年来,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国书法院共同承担或单独承担,主要落实了《中国书法发展纲要》,编撰了《中国书法年鉴》,推动书法人才工程,举办古代书法经典研究系列展和对外交流书法年展,开展全国书法古迹研究与保护系列活动,编辑出版中小学生书法教材,推动书法进中小学课堂、书法进万家和环球行工程,建立中国书法名家资料库,对历代书法名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建档等。

        在书法教育领域,2011年起,教育部相继出台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2013年起,书法课正式走进中小学课堂,校外的书法培训更如雨后春笋;书法高等教育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5月,全国招收书法专业本科生的院校共有130所,招收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院校共有110所,招收书法专业博士研究生的院校共有22所,每年全国书法专业本科生招生人数约3700人,已形成梯次完备的书法人才培养体系;师资培训方面,2015年正式启动的由教育部与中国文联联合实施的“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社会层面有志愿者于2013年发起的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

        书法是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它的传承与保护,除了中国书法院和中国书法家协会外,更离不开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广泛参与。

        (本报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74(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