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艺术馆 书法 艺术 上海 综合新闻
      分享到:

      千幅书法手稿捐赠国家,黄浦区将建胡问遂艺术馆

        作者:admin2019-12-13 09:34:19 来源:澎湃新闻

          (1/6)胡问遂

          (2/6)2017年“正大气象——纪念胡问遂诞辰100周年国际书法大赛和胡问遂师生作品展”现场

          (3/6)胡问遂书法作品

          (4/6)胡问遂临汉隶书法作品

          (5/6)胡问遂书法作品

          (6/6)胡问遂书法作品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胡问遂(1918-1999)是现当代书法名家和书法教育家,也是沈尹默的弟子,继前年上海举办“正大气象——纪念胡问遂100周年系列活动”引起较大反响后,澎湃新闻获悉,胡问遂家属昨天将胡问遂创作的近千幅书法作品及手稿、书稿、物件自愿无偿捐赠给黄浦区政府,黄浦区已选址上海古城公园内的沪南钱业公所作为“胡问遂艺术馆”的馆址,专门展示胡问遂的书法艺术精品。

        据介绍,2017年在中华艺术宫展出的胡问遂书法代表作品都在此次捐赠行列。“现在我们把他一生的艺术结晶贡献给国家,是他艺术作品最好的归宿。”胡问遂遗孀宋玉琴在活动现场说道。

        原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知名画家程十发曾对胡问遂的书法评价道:“青壮时期入书学大师沈尹默室,沈老厚爱其才、身教言传。尤可贵者,虽从其师沈老之学而不蹈沈老之迹,终于径畦别开,世所公认。”

        胡问遂1918年出生于人文氛围浓厚的浙江绍兴覆盆桥。绍兴是我国历史上的文化名城,王羲之、陆游、徐渭都曾小居于此,近代大文豪鲁迅也是从此走向全国。胡问遂有方印章“家邻三味书屋”,的的确确,他的祖居与“三味书屋”仅一墙之隔。胡氏系绍兴望族,父朴斋公在上海经营安定烟草公司,伯父胡之光也是浙东名书家。胡问遂哥哥姐姐都热衷书法,耳濡目染之中,胡问遂五岁就开始临习柳公权《玄秘塔碑》,十一岁时由伯父亲授技艺,改习颜真卿《麻姑仙坛记》,他将颜字放成径尺大字,日书百字,此后二十余年临池不辍。据胡问遂之子胡考的回忆,胡问遂年轻时还曾立下过“书不惊人死不休”的誓言。然而,苦于不得良师指点,只是遵着民间的习俗方法,始终无法达致较高境地。

        胡问遂从学颜中得以其用笔圆润、体态敦实的长处。后来又感到颜出于褚,继学褚河南《伊阙佛龛碑》,得其端庄缜密的体态。自临学褚字之后,深感褚字秀逸之气韵出自晋人,遂学“二王”格调。他先学右军七世孙智永的《千字文》墨迹,然后遍临古人学王高手的墨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胡问遂定居上海,为学书法到处寻师访友,期间虽然接触到一些当时的名家,有所得益,但总有非为良师之叹。直到34岁那年(1951年)9月,胡问遂托柳非杞向沈尹默转达了拜师学书之愿。沈尹默当时虽已是素负盛名的教授,桃李满天下,但却从未收过书法方面的弟子,沈尹默在写给胡问遂的信中曾说:“尹默平生未尝以书教人。”然最后胡问遂还是以自己的诚意打动了沈尹默。据胡问遂回忆,“沈老平时颇不以海上授徒作风为然,但独独对我的诚意请求颇为重视,从我的书法作品到经历、品行,几经考核,终于答应我的请求,并亲订授课时间。就这样,我成了沈老书法方面的第一个入室弟子,师从沈老是我一生经历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此后,胡问遂视野大开,在书法创作日趋精进的同时,逐渐开始承担传道授业的使命。胡问遂擅长诸体,尤工真书和行书,数十年坚持不懈,其书法之气韵尤得力于北碑,浑然厚重。或以擘窠行书为最著名。

        胡问遂对上海城市精神的养育和书法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1961年,在沈尹默先生倡导下,胡问遂受书刻会委派主持筹备在青年宫举办书法学习班,盛况空前,在上海掀起了学习书法的热潮。胡问遂出版过一系列重要字帖,这些字帖牵动了千万只习字之手,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他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著述,他的书法理论引导着书坛的美学品格、审美情趣、人文情怀和书学之法。他是海派书法艺术的典型代表人物,是上世纪90年代上海解放后近50年唯一进京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的海派书法大家。他被选为上海市书法家首次访日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国书法家第一次代表大会,担任全国书法比赛评委,拍摄《中国书法》教学影片和《书坛老宿》电影片,担任《中国历代书法墨迹大观》编委,参与编撰《中国美术词典》,为书法碑帖分科主要撰稿人……所以,胡问遂不单是书法家也是书学教育家。

        上海中国书法院院长、上海书协名誉主席周志高认为,“胡问遂很好地坚持着在继承传统与发扬时代精神外的个性因素,他在沈老的门室学习中,没有局限于帖学一路,而是广览博取,并经反复实践,选定了敦厚宽博的路径。”

        在胡问遂1999年去世以后,胡问遂家属并没有把这些有价值的书法作品作为家庭收藏。在此次“捐赠活动”上,胡问遂遗孀宋玉琴代表胡问遂的全体家属,向黄浦区政府捐赠了他们目前留存的胡问遂全部书法艺术作品真迹和手稿千余件,绝大部分系其代表性作品,另外还捐赠了大量胡问遂生前的书法研究手稿及相关物件。此外,2017年11月,“纪念胡问遂诞辰100周年国际书法大赛和胡问遂师生作品展”上展出的胡问遂作品也都在这次的捐赠作品之中。“我先生一生爱国、爱党,热爱书法艺术,现在我们把他一生的艺术结晶贡献给国家,真正符合他一生的追求,也是他艺术作品最好的归宿。把他的作品捐给国家,不仅是我的愿望,也是我们全家,他所有子女的愿望。我们希望他的作品今后在‘胡问遂艺术馆’永久公开展出,以使我们传统书法的正脉传承有序、代代相传。”宋玉琴在活动现场如此说道。

        在胡问遂之子胡考看来,除却书法上的成就,胡问遂对人生、对理想的追求和抱负,是他人品和人格中最首要的一面。他在昨天说:“父亲是一介书生,但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难当头时,尽管他心中怀有许多艺术梦想,还是毅然投笔从戎,加入了当时由周恩来担任政治部副部长、郭沫若为第三厅厅长的国民党陆军第105师,在政治宣传处宣传队参加抗日。他能画一手好画,用油画和水粉色画了大量的抗战宣传画,还在卫生局战时卫生人员训练班画过医用挂图。当时他已经能写一手好字了,自然在战地宣传画中发挥了作用。1941年战火蔓延时,他又放下画笔随军开赴缅甸腊戍,在运输处当了机务员,参加修建二战中的重要国际通道滇缅公路。不幸染病回到地方后,父亲又想以实业救国,就筹备开设了一家印刷厂,取名“时轮印刷厂”,规模从小到大,成为西南最有影响的印刷厂之一(为现在贵阳新华印刷厂的前身)。解放后,父亲认为他的实业救国任务完成了,就主动把工厂交给政府。”

        胡问遂曾说,唯求“华夏文化千古绝艺能得广传万代,问遂之心足矣”。因胡问遂曾在黄浦区工作、生活过多年,黄浦又是海派文化的发源地,对海派书法艺术的传承推广有着丰富的文化土壤,此次胡问遂的夫人宋玉琴将胡问遂创作的近千幅书法作品及书稿、物件自愿无偿捐赠给黄浦区政府,希望通过此举进一步发扬光大海派书法。

        黄浦区委书记杲云说,黄浦区将收藏、保护和利用好这些作品,并选址古城公园内的沪南钱业公所作为“胡问遂艺术馆”的馆址,专门展示胡问遂的书法艺术精品,并开展书法艺术研究交流、宣传普及等活动,着力将艺术馆打造成为文化底蕴深厚、艺术气息浓郁的文化展示新阵地、海派文化新高地。胡问遂书法作品作为海派书法艺术的瑰宝,对其作品的收藏研究和传承创新,意义重大且影响非凡,随着后续“胡问遂艺术馆”的筹建设立,其更多的精品作品将永久地呈现给这座城市。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3(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3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