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审美世俗化 民间化:陕西子长北钟山石窟造像欣赏

        作者:未知2019-09-17 09:11:04 来源:美术报

          (1/4)第三窟左坛迦叶、菩萨 宋

          (2/4)第三窟菩萨 宋

          (3/4)第三窟自在观音 宋

          (4/4)第三窟中坛文殊菩萨 金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陕北是我国石窟艺术的重镇之一,尤其是大量宋、金时期石窟。

        被誉为陕北石窟之首的子长县北钟山石窟,位于子长县(古称安定县,1935年红军创始人谢子长在此牺牲,改名)城西15公里的钟山,开凿于北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

        主窟中央设石坛,四周八根石柱顶住窟顶,顶上是八角覆斗式藻井。石坛上并列三组佛像(“三世佛”)。中间为释迦佛(“现在佛”),东侧是“燃灯佛”(“过去佛”),另一侧是弥勒佛(“未来佛”)。也有认为,左右分别为“无量寿佛”和“药师琉璃光佛”。每组佛旁均有二菩萨、二弟子(迦叶、阿难)。东侧的主佛结跏趺坐于莲座,双手置腹前,袈裟长衣。头顶螺发细密高肉髻,袒胸;双眉上扬,目光下垂。迦叶长衣露臂,头后仰;菩萨S形扭腰;两者似耳语,十分有趣。阿难丰满文静,双手合十。中间一组释迦佛(高3.54米)结跏趺坐,右手施说法印。弟子之外两菩萨坐于莲座。第三组主尊头顶“肉髻”不甚显著,波状发型,别具一格,似现实生活中的女性。阿难年少清秀,迦叶沧桑年迈。动作表情与前两组有别。阿难一侧,立有小型胁侍菩萨,菩萨头顶无华冠。迦叶双手握拳,面容严肃,与前两组无雷同。此外,佛手刻划细腻,指甲、掌纹都如实雕出,纤柔真切。

        这些宋代造像,不似北朝神秘和大唐的庄严,而是内敛沉静,平和近人。明显继承唐代莫高窟唐代彩塑,手法精细写实,刀法圆润娴熟;人物比例匀称,衣纹流畅,疏密得宜。有论者评为“敦煌第二”。自然敦煌更早,但将坚硬的石头变成血肉之躯,难度无疑超过彩绘泥塑。

        佛坛下还有两尊大型菩萨坐像。一骑狮为文殊;骑象者普贤,雕造精巧。女性化的菩萨面部却呈“英气”。窟室中央佛坛和洞窟四壁之间,留有贯通的回廊通道。刻千佛,造像龛内有“涅槃像”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主窟四壁及佛坛粗大石柱上,刻有不少“自在观音像”。作“半倚坐式”,造型极潇洒:左臂支撑着微向左倾的身体;右手轻搭于膝;一腿下垂,一腿高置于座上,极为生动自然,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此坐式虽早出现在唐代,但仅是“半倚半趺”,而不是一腿高高翘起。有论者称之为“安乐”坐式;更有称之为“泼辣像”或“泼洒坐”。摆脱了超凡入圣之菩萨所要求庄重的形态。这坐姿洒脱优美的菩萨,在别地区石窟宋造像中也能见到,但没有如此集中。这当然与这一地区宋代佛教造像彻底走下“圣坛”,进一步“世俗化”、“民间化”有关。

        在陕北多个石窟中,如延安清凉山石窟、富县石泓寺石窟中,都有此类优美坐姿的菩萨像。上一期介绍四川安岳“水月观音”,也是此类型。

        钟山石窟及其他陕北石窟中的宋(及“金”)菩萨像,优美中呈现一种“英武”之气,“英姿”中透露出豪爽。早年留法归来,潜心专研中国雕塑史的王子云教授评云:“这一现象,全国佛像(指菩萨像,笔者注),不乏‘维纳斯’,但在‘钟山’,可找到‘阿波罗’。”即陕北女性容颜的菩萨,兼有男性般“英俊”“英武”之气概。这大约契合了自古以来陕北人的“尚武”传统。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6(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6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