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因玉而不平凡——我和我的师傅顾永骏

        作者:田健桥2019-09-09 00:06: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因玉而不平凡——我和我的师傅顾永骏

        聚珍图(玉雕) 顾永骏

        我的师傅顾永骏,是江苏扬州玉器厂的老人了,今年已78岁,将近耄耋之寿,身子骨依然硬朗。在玉雕行业,创作了大量的经典之作,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博物馆及社会团体等收藏,其艺术风格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引领了一个时代的发展与崛起,成为了玉雕扬州工艺发展中的一面旗帜。先生是当今中国玉雕业界德高望重且具有非常传奇性的代表人物,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传承人、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因其业绩卓著,为人谦和,57年致力于研究设计玉雕山水、玉雕人物等题材的雕刻创作,取得了诸多玉雕技艺上的开创性成果,被人尊为玉界泰斗。

        30年前,在我刚刚步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就听老师宋建国常常和我提起顾永骏的山子雕作品有明清之韵味、时代之思想,属正统传承,应该找机会观摩学习。

        2004年,我随同两位师傅——北京玉器厂的老厂长刘继庭和范志刚书记参加了在扬州召开的玉文化研讨会议。会上,聆听了顾永骏大师的创作体会和经验交流报告,亲眼看到了当时轰动业界的大型山子雕作品《汉柏图》,也因此和顾老师建立上了联系。大师对我有多年的美术专业基础和绘画基本功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同时我也向他请教了许多专业上的疑难问题。2006年,顾老师终于圆了我的梦想,收我为徒。自此,对师傅、师母心存感激,除了在专业上经常请教,只要来扬州参加活动,必到家中看望师傅师母,有时师傅师母出差来北京了,也会来我工作室为我做“专题”指导,慢慢建立了深厚的师徒感情。

        转瞬13年过去了,在学习师傅专业知识的同时,我也在师傅的指导下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玉雕创作风格。因为,画家齐白石先生有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所以,我继承师傅的技艺更不忘师嘱,既要延续传统路子,也不忘记探索自己的路。

        2012年,我很荣幸摘取了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桂冠,师傅在为我高兴的同时,语重心长嘱咐我“学无止境,一定要多读书,要不断地完善自己,不然,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弟子谨记,也如视重托。

        身上有了大师的光环,渐渐地,参加全国各地经验交流、学术研讨、奖项评比等活动也就多了,有一次在广东四会和师傅一起做评委为年轻的玉雕师们点评作品,师傅依然很是认真,肯定其完美构图的同时,也提出了局部处理的个别不足,还戴上老花镜,亲自执笔写画。老人家几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的精力和青春都贡献给了玉雕事业,堪称我们学习的典范。如果说要总结先生在玉雕创作道路上所取得的技艺成就和社会贡献,可谓艺品、人品、德品齐备,德艺双馨。

        先生恢复了失传200余年的“山子雕”。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的玉器国宝巨作山子雕《大禹治水》是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师傅所雕刻。山子雕是玉雕的一个品种,是在保留原有天然玉料的外形基础上,以各种人物、山水花草、飞禽走兽、亭台楼阁、古典诗词等为创意素材,用圆雕、浮雕、镂空等技艺方式雕出的玉器。这种源于宋、盛于清的技艺曾失传很久。

        1978年开始,扬州玉器厂成立攻关课题小组,力求恢复山子雕。课题的难度超乎想象,作为课题攻关唯一的技术成员顾永骏,其身上的那种超强执著的精神让人敬佩折服。他查阅大量历史文献,不断从文物商店借来明清时期的山子雕作品临摹,反复推敲,积累了大量画稿,在否定中完善,终于让山子雕重现于世。中国工艺美术馆珍藏的碧玉山子《聚珍图》就是顾永骏的成名作之一。

        《聚珍图》的诞生,弥补了失传200余年的“山子雕”空白,成为了新中国工艺美术行业玉雕山子领域里的第一块奠基石。从此,拉开了新中国玉雕山子雕的序幕。

        《聚珍图》由顾永骏潜心设计,黄永顺领衔制作。整件作品在硕大的体量当中,采用古代石刻佛造像的技法和形式,结合传统玉雕的技法和特点,将乐山大佛、大足石刻、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等自然山川的高大雄伟与长江黄河的逶迤壮阔,浓缩在了一件作品当中,让人在一块石头上窥视到了百里之势,而百里之势又通过艺术家的艺术表现,提炼概括浓缩在了咫尺之间。

        在故宫珍藏的诸多清代大型扬州工玉雕山子藏品中,有一个综合特点:构图严谨,凝重平和而恢弘。让人难以想象,在大清时期雕刻工具异常简陋的条件下扬州艺人的良苦用心和神刀妙笔。而《聚珍图》的创作,则在其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就是结合了石窟雕刻的光影透视学和绘画理论学,营构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开创性玉雕作品。

        此外,顾永骏将传统中国画的绘画理念及审美融入到了玉器创作当中。他的《汉柏图》作品中遒劲、挺拔的柏树,源于苏州光福镇司徒庙四棵“清、奇、古、怪”的柏树现场写生。先生以笔墨抒发豪情,以中国画人物画的古代十八描中的铁线描、高古游丝描、曹衣描的表现手法,来传达柏树在历经风云变幻、更迭变迁的历史沧桑中依然不屈不挠,傲骨强健,书写的则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

        山石处理则采用山水画的大小斧劈皴,之后披麻皴盖顶,在皴、擦、点、染中勾勒(勾绘)出了自然山川之势,层叠奇伟的峰峦如历经风雨洗礼后的磐石高耸入云,整体造型形如勒奔马之缰却又外圆内方,极具艺术张力而不张扬。这也道出了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所主张的“刚柔并济”“圆则通”的处事哲理。顾永骏还将传统文学唐诗宋词、古典名著、历史故事、民风民俗、神话传说等融入到玉器创作当中,作品在平缓、静雅、古朴中增添了文人墨客的书香气。

        玉雕行业的传承模式是师承,也就是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方式。先生出生于艺术世家,综合继承了玉雕前人的技艺特点,同时也发现了其中的弊端——没有绘画基础和文学修养单靠设计的墨线来完成,很难培养出有思想、有活力的创造型人才。因此,他主张弟子们到美院进修深造,因读书而博学,集思才能广益,并将自身的绘画优势转换在玉雕作品上,例证优秀玉雕作品是依托于美学修养来完成的。

        先生技艺,天下为公,在言传身教中,因材施教,培养了诸多学生和弟子。无论在工厂同事之间还是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之间,先生从不争名夺利患得患失,总是谦和、文雅、谨言而从容。

        记得有一次师傅和师母来京到我工作室为我指导我的学生们的作品,临走时我准备了一份师母最喜欢的玉雕作品小礼物《玉元宵》送与师傅。师傅婉言谢绝:“我不能夺人所爱。你珍爱的作品,我很喜欢,看一看也就够了,留在你这里,会更能体现我们师徒间的这份情意。”先生的和蔼、坦然、高洁、敬业,体现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

        从清朝到民国时期的山子雕作品多为简洁秀美;民国到21世纪初,山子雕作品清雅、俊俏、讲究章法得体、气势恢宏。而现在,先生所参与创研的扬州山子雕,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代表,为新时代的玉雕山子风格多变、百花齐放,垒筑了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梯。扬州玉雕更是以“和田玉扬州工”的美誉引领了这个时代。

        蓦然回首,静观先生走过的人生历程,让我体会到了做玉的最高境界不仅是技艺高超的艺术成就,更在于如先生一样做人如水的境界修为。正如老子所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先生平凡的人生因玉而变得不平凡,在默默无闻中用一颗平常心,一份爱国情,一腔热血倾注于一项事业近60年,兢兢业业,孜孜不倦。为人师表,无愧于心,无愧于这个时代。而今,先生身体不同以前了,在玉雕创作的道路上依然笔墨洋溢,潇潇洒洒……

        (作者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4(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