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绘画 艺术 浙江 综合新闻
      分享到:

      从丁辅之绘画成就得到的启示

        作者:一俊2019-09-05 08:39:07 来源:收藏快报

          (1/3)1928年作《夏果图》,成交价171.1万元

          (2/3)1929年作《古柏长春》,成交价56.25万港元

          (3/3)果品图册(十二开),成交价123.2万元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丁辅之(1879—1949),民国时期德高望重、才华横溢的篆刻家、书画家、鉴藏家、诗人,也是西泠印社的创始人之一,还与其弟共创方形聚珍仿宋版字模。

        记得张大千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成名不久后,曾与郑曼青携作品专门赴杭州请德高望重的丁辅之和高野侯点评。有趣的是,那个时候丁辅之还没有动笔学绘画,可见丁辅之在当时艺坛的影响力有多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丁辅之从1927年颁布润例后,画作一直很受市场的青睐和追捧,即便在当今海内外拍卖场上,尽管他的作品尺幅很小,价位也没有张大千、傅抱石、徐悲鸿、齐白石等名家那么耀眼,但是海内外各大拍卖行都乐意推出丁辅之的画作、印章、书法及信札,特别是绘画作品,常常受到海内外藏家甚至大藏家的青睐。

        如2009年北京保利推出了国际大藏家尤伦斯夫妇的旧藏——丁辅之1944年所作的《果品十二开册》,作者以传统没骨技法,运用红、黄、绿紫,赭等色彩,浓淡交错,描绘了不同果品的鲜润姿容,达到了“其香欲泛,其汁欲流”的艺术效果。拍前估价20至30万元,上拍后即受到众多藏家的追捧,不少买家你争我夺,互不相让,结果被一买家以123.2万元收入囊中。不仅价格突破了百万元大关,而且成交价高出了最高估价3倍。

        2013年,丁辅之作于1941年的《蔬果图》被中国嘉德推出,作者在2平尺多的画面上画了梨、紫葡萄、绿葡萄、枇杷、杨梅、苹果,估价8至12万元。上拍后,同样受到各路藏家追逐,以92万元拍出,高出最高估价7倍多;同年,丁辅之的《夏日果品》扇面在香港苏富比以56.25万港元成交,小小的扇面能有如此价格实属不易。

        2016年,丁辅之1928年所作的《夏果图》立轴在北京匡时国际推出,尺幅约4平尺,描绘有莲蓬、西瓜、莲藕、菱角等南方夏季时节常见的果实;创作采用长条形三段式构图,上部绘有密密匝匝的一桶莲蓬,中部绘画西瓜数枚,下部绘有莲藕与菱角;用色有别于丁辅之常见的浓丽用色,以清新淡雅取胜。此作估价40至60万元,成交价高达171.1万元。

        应该讲,近年来,艺术市场整体疲软,名家字画价格大幅下滑,丁辅之绘画作品能够取得如此价格完全是靠自己作品的实力和魅力。那么,为何丁辅之的绘画作品能广受海内外藏家的欢迎?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笔者作如下分析:

        一、学画晚也能成就大家。丁辅之在46岁之前主要学习书法,尤嗜甲骨文,尝以甲骨文撰书楹联编成册,又喜篆刻,名印金石,代有收罗,尤以西泠八家印作为多。丁辅之约46岁开始学画,无师自通,悟性极高,自学成才,尽管从学画到70岁去世只有26年的时间,但绘画成就很高,让人刮目相看。所以,他属于大器晚成的画家。记得吴昌硕学画也很晚,他自己说50岁学画,曾拿作品去请教任伯年,任伯年对他的石鼓文笔法去画画拍案叫绝,鼓励他用此法去画画,并预言吴昌硕会成为海上画派的中流砥柱,果然大获成功。所以,学画晚并不影响一个画家的成功,有的画家尽管学画很早,但画不出成就的那就太多了。

        二、自学绘画也能成才。丁辅之是晚清著名藏书家“八千卷楼主人”丁松生的重孙。其家以藏书、藏画之丰闻名于海内。幼承家学,并从小受父辈督责,耳濡目染刻苦治学。在学画之前,对诗文、书法、篆刻、古文字、鉴藏等已有很深的造诣和影响,要不然张大千、郑曼青也绝不会拿着画去请教他。丁辅之学习绘画主要源于家藏,他没有老师,而是靠临摹、感悟古代名迹;另外就是注重写生。丁辅之最拿手的绝活是果品创作,这类作品来源于生活,平时十分注意观察四季果品的结构、形状、色彩,有的果品甚至画得很透明,因而他笔下的蔬果能够如此生动鲜活。尤其是学画2年后即颁布润例,可见丁辅之对自己画作的自信。

        三、只要作品精到,尺幅小也能卖好价钱。早在1927年,学画只有2年的丁辅之就制定了“鹤庐画松梅果品商卜文润例”,开始以鬻画、鬻书为生。从他颁布的润格看,润格限制较多,特别是尺幅较大的不画,导致今天市场上几乎见不到他四尺整纸的作品,一般以2至4平尺作品居多。尽管如此,喜爱他的书画的大有人在,民国时期卖画如此,当今拍卖也是一样。原因主要是丁辅之的画实在是让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甚至连老外藏家也青睐有加,像比利时大藏家尤伦斯曾多次出手购藏丁辅之的作品。

        四、学画需要全面的修养。丁辅之印、书、诗、古文皆擅,并在民国时期享有很高的声誉。他是诗人,常常在画上题诗,曾在罗振玉等人基础上,集自撰联语、诗作,1928年刊印有《商卜文集联(附集诗)》,1938年刊有《商卜文分韵》《唐宋三百首集联》《全韵画梅诗》及以卜文书写成《观水游山集卷》。书法擅长楷书、行书、篆书,尤精于甲骨篆文,结字婷匀,虽瘦而有劲力,变恣意天然的古朴卜文书风为整齐工丽且带有装饰效果,颇具整体感。在篆刻领域,丁辅之的贡献也是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他一生嗜印成癖。有专家认为其篆刻用刀劲健,布局安详,宗法秦汉,兼取众长,深得浙派妙谛。在印作中仿玉印、战国官玺、私玺,各具神态,其刀法精细,印风苍郁朴茂。曾将家藏及自藏之印章,先后辑成《西泠八家印谱》《杭郡印辑》《悲盦印剩》以及袖珍本《丁氏秦汉印谱》,一生共辑印谱近二十种。

        五、学画需要与同行特别是一流画家交流。丁辅之作为西泠印社的创始人之一,与国内一流艺术家多有交往、交流。如与叶品三、王福庵、吴石潜共同创立西泠印社,曾专赴上海请吴昌硕出任会长,李叔同、黄宾虹、马一浮、丰子恺、吴湖帆等都是首批社员,杨宗敬、盛宣怀、康有为为赞助社员。

        从笔者已知的资料看,丁辅之与叶品三、王福庵、吴石潜、吴昌硕、黄宾虹、高野侯等关系极为密切,情同手足。上世纪20年代初丁辅之还经常与吴昌硕、王一亭、童大年、黄葆戉等相聚于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切磋探讨金石书画。交友广,自然见多识广,眼界就高,这对丁辅之绘画艺术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六、绘画题材要有特色。丁辅之绘画题材不广,但很有特色,他擅长松树、梅花、果品题材,旁及花卉、人物。他的松树、梅花相当精湛,作品笔意工致,韵味清雅,有书卷气息,吴昌硕、张大千等都曾在丁辅之画上题跋赞誉过。但是,当今画这两类题材的高手很多,如松树有汤涤、董寿平、黎雄才等;梅花有关山月、高野侯、董寿平、王成喜等,丁与他们相比恐怕是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但果品题材古往今来罕有人与之匹敌,如樱桃、梨子、香蕉、杨梅、枇杷、荔枝、西瓜、葡萄、水菱、生梨、石榴、柿桔、南瓜、白瓜、黄金瓜、甘蔗、藕、橘子等数十种,其种类之多,令人惊叹。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75(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2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