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陈绶祥:“大隐”的禅意

        作者:李百灵2019-07-23 08:46:59 来源:中国文化报
        陈绶祥:大隐的禅意

        清平乐(国画) 2006年 陈绶祥

        他被老师称为“鬼才”,被友人称为“奇人”,在学生眼中,他是学识渊博的学者,他就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绶祥。7月13日,“大隐拈花——陈绶祥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分为“品格融雅俗”“无穷化间隙”“天使站针尖”“有梦不觉人生寒——陈绶祥国画教学”“文心生万象”5个板块,集中展示陈绶祥从艺以来的300余幅作品,呈现陈绶祥几十年来的从艺与教学历程。

        陈绶祥,字大隐,号老饕,斋名无禅堂,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他始终将国画与文化、与中国人整体的生命观联系在一起,与中国的文脉联系在一起,为国画品格的发展提出了以文化成的高度期望。陈绶祥一方面继承了文人画的艺术精髓,一方面又打破了传统文人画的文弱气、迂腐气,由此他也在守和攻之间、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找到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并深深地影响到后辈的学人和艺术家。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评价陈绶祥的绘画说,陈绶祥自20世纪90年代居住在北京恭王府、北京南竹杆胡同113号,那时他家经常是新文人画家的聚集地。陈绶祥是一位有深厚传统功力而又不求名利的实力派画家,在哲学、美学、数理科学等方面游刃有余。“他的作品重传统、重基础,有创意、有潜力,不仅有感而发,而且是有思而发。他在作品中广泛吸收传统技法后进行了大胆创新,体现了一种关注历史、社会、自然和中国人的情怀,尤其是人物画、山水画的创作,更是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他既能兼白石、八大家法,吸收各家的长处,同时还从中国的历史文脉和艺术传统中寻找笔墨技法和精神的价值,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宁看来,陈绶祥的作品是“学者型人物画”,从中可以看到吴昌硕、齐白石对其的影响,并不乏丰子恺的幽默意味。不仅如此,陈绶祥还将之融为一体成就了自己的艺术面貌。“陈绶祥的画很接地气,如果用一个词是‘大俗’,要做到大雅是非常难的转换,这个转换陈绶祥做得非常有个人特色。有意思的是,画中的诗文均为艺术家创作和题写的,并且他题的内容有趣味,见真性情、见真趣味,有一种独特的陈式幽默。”丁宁说。

        陈绶祥的作品具有文人含蓄的诗意,并且贴近时代生活,有时幽默、诙谐,有时又辛辣、直白,如《花王图》中的打油诗写道:“做花做人一个样,穷当孙子、富当王,只是做花更洒脱。早早开花扮粉墙。”《大奔图》以汽车为题材,画上题跋“画个汽车本平常,国人大都奔小康”。在作品《油画图》上,他题道:“国画刚习素描罢,油画又学董其昌”。文化为什么要融合?怎样融合?怎样在保有一种本体文化纯粹性的基础之上,又接纳时代的发展?陈绶祥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生动直白地呈现出来。

        陈绶祥善于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入画,如汽车、台灯、书、眼镜、乐器、搓衣板、板凳等等。《岁月图》将日历、闹钟、烟灰缸、书和眼镜等一同入画,画上题曰:“没有预支,从不借贷,存不起来放不坏;可以打发,也能安排,各人一份慢慢来;何苦寂寞,何必热闹,酸甜苦辣好味道;绝不难过,没法快活,一生一世自己磨。”从中可以看到陈绶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趣的是,他又在旁边题道:“友人命图《岁月图》,予草草而成,三思而口占木兰花慢辞以题。友人笑评:词佳于画。予曰:一草怎及三思?”让观众在活泼生动的笔墨之间领略陈绶祥的“老饕”式幽默与“大隐”式禅意。

        陈绶祥作品并非表面上风格样式的固化,而是不拘泥于题材与形式,将自己对生活、对生命的感悟,融于诗书画中,直抒胸臆,从中不仅能够看出其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探究,也能看到他对中国画学规律的认知,他的厚重人格、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生活体验都在绘画中充分地显现出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美术观察》杂志社主编牛克诚评价陈绶祥能够“在我们身边最寻常的事物中,发现生活的真谛,发现生命的绽放”。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吕品田看来,陈绶祥有非常强的当代意识和现代感,“艺术不是锁住某一种风格样式,我们一定要用笔墨这种体现中国人传统文化认知的艺术语汇,来表达当代人的思想情感。”

        陈绶祥的文人画作品,题材包罗万象,趣味十足,令人印象深刻。他的花鸟画受吴昌硕的影响,文人画受陈师曾的影响。他将理论研究和创作结合起来,除了美术史的研究以外,还写了不少创作体会的文章。他将新文人画的创作规律总结出来,为新文人画在当代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成为新文人画最重要的思想资源。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8(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40(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