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展会活动
      分享到:

      不是“不可能”——在中央美院“相遇”达·芬奇

        作者:高素娜2019-04-21 09:56:31 来源:中国文化报

          (1/3)最后的晚餐(壁画) 1498 年 达·芬奇

          (2/3)岩间圣母(木版油画)

          (3/3)抱银貂的女子(木版油画) 1488—1489年 达·芬奇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不是巴黎,不是佛罗伦萨,不是罗马……这次,高科技让你在北京就可以一览达·芬奇这位“跨界奇才”的艺术人生。

        4月16日,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联合呈现的全球艺术教育推广项目中国首站“达·芬奇的艺术:不可能的相遇”在中央美院美术馆拉开帷幕。作为纪念达·芬奇逝世50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该展采用了国际领先收藏级数码还原技术(“Opera Omnia”技术),对《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天使报喜》等17件分别收藏于卢浮宫、乌菲奇美术馆、梵蒂冈博物馆等世界级博物馆级的代表作品进行高清晰度且等大的复制,高度还原画面质感与色调色温,集中重现了达·芬奇最重要的艺术创作遗产。

        此次展览位于中央美院美术馆南侧的弧形场地,在由中央美院建筑学院院长朱锫创作的建筑装置作品中呈现。进入展厅,静谧的长廊仿佛让人进入了时空隧道,《圣母子》《抱银貂的女子》《美丽的弗罗妮叶》《蒙娜丽莎》《酒神巴克斯》……这些特殊材质的高清大图镶嵌在长廊两侧的画框里,作品中精确的色彩控制、丰富的细节表现,让观众仿佛正在近距离欣赏一幅原作。来自高校的张军说,此次展览虽不是原作,但无论从画面质感还是呈现的效果来看,都跟原作相差无几,让人一饱眼福。

        在展厅的尽头,许多参观者席地而坐,长时间静静地观赏《最后的晚餐》。“站在等大复制品跟前,才发现这幅壁画里每个人物的脚被刻画得非常细致。”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鲁湘感慨。由于达·芬奇绘制这幅作品时摒弃了当时通行的“湿壁画”画法,导致这幅作品历经数次大修。在复制品上,壁画残缺、剥落和修补痕迹也都如实反映出来。

        除了那些在书本或网络上被众所周知的经典艺术作品外,普通大众没有太多机会可一睹达·芬奇的其他作品。因此,此次展览能够使原本分散在世界各地、无法移动的珍贵原作,以新的方式汇聚一堂,无论对于这些作品之间,还是对于这些作品与观众之间,都不啻为一场“不可能的相遇”。“‘不可能的相遇’包含了多重含义:首先,我们和人类文明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相遇了;其次,我们和人类智慧的高峰相遇了。达·芬奇曾说过‘最高尚的乐趣是理解的乐趣’,而今我们遇到的,是达·芬奇把人类对艺术、对科学、对哲学的深刻理解融为一体,创造出的人类奇迹;再次,我们和探究奥秘的机会相遇了。”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说。

        意大利学者安东尼奥·保卢奇曾评价:“回顾达·芬奇50多年的艺术生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那些出自他之手的作品数量非常少,甚至不足20件。一些有文字记载的画作已经散佚;一些作品并未完成;还有一些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因技术缺陷而损毁。实际上,对达·芬奇来说,绘画更多的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它是获取知识的工具,是科学研究的工具,也是一种前卫的专业实验的工具。”正如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所言,达·芬奇对知识的探求不设边界,他对人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满信心,他的一生集中反映了文艺复兴精神中对于人的价值和尊严的高度肯定,他在各个领域的丰富实践,为后世的人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据了解,此次展览的所有复制品版权清晰,均经过相关博物馆的明确授权。意大利的Opera Omnia项目意在为同一个地方提供一位艺术家的全部资料,因使用原作存在诸多困难,因此该项目成为传播意大利文化的宝贵工具。迄今为止,该项目已在意大利和世界各地举办了30多场展览,这些展览得到了权威艺术史学家的认可和数十万游客的赞赏。这一做法也令人思考,在那些人类璀璨文明变得愈发珍贵与脆弱,同时又面临着宽广的观看需求时,技术对于艺术的“重制”显得愈发重要。一方面,这些数字绘画会激发观者强烈的情感共鸣,在原创作品无法随意移动的情况下,这不失为一种宝贵的文化传播方式;另一方面,它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播与交流方式也有诸多新的启发,“不可能的相遇”完全可通过现代技术的支撑创造更多“相遇”的可能,将中国艺术推向全球。

        此次展览也打破了中央美院美术馆的多项常规,不仅票价是近年来央美美术馆票价的高位,观展时间也打破了17时30分闭馆的习惯。在这项展览开放期间,每周有4天闭馆时间延至21时。尤其票价在预售阶段时即引起观众讨论,有网友留言:“花120元看的却是数码复制品,有点贵。”也有的观众说:“那可是达·芬奇的复制品,贵点又何妨?”针对观众的不同意见,张子康回应:“非营利艺术机构只有获得更大支持和关注才有发展。以门票方式获得观众支持,更能放大美术馆的社会效益,逼着美术馆把工作做好。” 张子康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作为一所大学美术馆,肩负着服务社会、加强全民美育的使命。在国家提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探索文物保护新突破、加强创新教育等政策的鼓励和启发下,举办此次美育推广活动,也反映出央美美术馆在探索文化遗产再利用的新形式,以及普及大众美育的新方法上的开放态度和大胆尝试。

        据悉,展览期间,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将持续为公众呈现一系列学术讲座,主题包括“创新者达·芬奇:文艺复兴时期科技的象征”“达·芬奇与解剖学”“达·芬奇笔下的女人”等。展览还配套印制了小册子,介绍达·芬奇的生平,以及17幅作品的背景知识及相关学术讨论。“我们的美术馆既是艺术的殿堂,也是美育的阵地,我们以此次教育推广项目来表明我们美术馆和中央美术学院对于全社会推广美育、加强美育工作的诚心和努力。”高洪说。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121(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7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