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天津 收藏 天津 收藏新闻
      分享到:

      收藏先须传承“学徒”精神

        作者:赵畅 2019-03-19 08:57:56 来源:美术报
        收藏先须传承学徒精神

        范宽 雪景寒林图 北宋 193.5×160.3cm

        水墨绢本 天津博物馆藏

        署款北宋范宽的《雪景寒林图》被称为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描写北方冬日山川雪后壮美景象。图中群峰屏立,山势高耸,深谷寒柯,萧寺掩映;古木结林,板桥寒泉,流水从远方迂回而下,峰峦沟壑间云气万千,真实生动地表现了秦陇山川雪后的磅礴气象。全画布置严整有序,笔墨质朴厚重。

        它的入藏也充满传奇色彩。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一天,在天津生活的刘光启,来到位于市中心的花园路散步,从眼前驶过的一辆装着书画作品的三轮车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他从三轮车上的一个蓝布画套,看到上面的标签赫然写着几个字——“雪景寒林图”。他跟随三轮车,得知这批书画是被查抄后运往天津财政局仓库的。

        随后几年,他也多方面了解作品信息。之后,他被调入天津“文物图书清理小组”,由于过硬的鉴定能力,刘光启负责清点过去时间查抄的书画作品。经过多次鉴定、检查,在他极力保护和努力后,这件作品最终被原藏家张叔诚捐献给天津市博物馆。


        上个月,惊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文史馆馆员刘光启先生因病去世,甚为感怀。在书画鉴定领域里,刘光启有“刘半尺”的美称,意在说明他的眼力好,字画仅打开半尺,即能立判真伪。刘光启从小在琉璃厂学徒时,练就了博闻强记的过人本领。少年时,为生计所迫,没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后随吴玉如、龚望等硕儒读书,可以整部地背《论语》《孟子》;可以整本地背唐诗宋词;可以背画史、画论。经他看过的字画,若干年后谈起来,画的内容、题款、题诗、盖的什么印章,都能娓娓道来。

        刘光启先生能够成为书画鉴定领域的一代大家,除了其发奋刻苦努力,更与其“从小在琉璃厂学徒”,后又“随吴玉如、龚望等硕儒读书”学徒的经历分不开。正是这些不寻常的学徒经历的积累,不仅令其弥补了“为生计所迫,没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的不足,而且终令其厚积薄发而骐骥一跃。“刘半尺”的美称,实在是对他在书画鉴定领域作出特殊贡献的生动评价。

        耳听心记

        言及鉴藏,传统的学习方式主要就是到古玩铺里学徒。为什么要强调学徒?理由至少有三:一是可以从师父与顾客交流中获得教益。比如买卖瓷器,“对器物的画功、发色、器型、底足、款识,器物为什么是真的,怎么认定年代等等,交易时师父与买家沟通方式、行话等,徒弟能在一旁耳听,心记”,这无疑能够大大缩短鉴藏的适应期;二是可以受到极为严格的鉴藏学习训练。据说,学习鉴藏书画,师父总是要求学徒必须熟记几百个书画家的书画特点,比如画的内容、题款、题诗、盖的印章,都要求了然于胸。如此,方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确保鉴藏不会出错;三是可以更好地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得到质的提高。身在古玩铺,既能亲手触碰到各种文物古董(据前辈讲述,学徒期间毎年都要上手几千件真伪古玩),又能学习到各种鉴藏知识和实战技巧,这对于学徒鉴藏水平和技能的跃升,当是无可替代的。

        学徒毕业了,意味着业已具备鉴藏实力,可以在文物古董收藏行业赢得财富了。毕竟,鉴藏文物古董是一项高知识、高智慧、高风险的高端文化行业,你只有具备相匹配的知识和技能,才会收藏到高端的文物古董艺术品,也才有可能凭自己的知识与眼力去捡漏。“三年不开张,开张吃十年”,乃此之谓也。时至今日,传统的学徒形式正在式微,尤其是随着鉴藏队伍呈几何级的猛涨,要进传统古玩铺学徒也再无可能,但无论如何,传统的学徒方式其精髓要义还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比如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关注实战技能的培养;再比如要拜能者为师,尽可能与比自己水平高的藏友交流;又比如要在专一、精一上多下功夫,力争成为某一类、某一行的鉴藏专家。

        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很重要,这是为鉴藏打底的事情。否则,连起码的基本理论知识都不了解、不具备,又怎么谈鉴藏?怎么能不被忽悠而上当受骗?因此,对于正规高端出版社出版的理论书籍、专家大家撰写的鉴藏著作,我们一定要认真去读去记去领会。强调关注实战技能的培养,是因为光具备理论知识而缺乏实战能力,则难免会因“刻舟求剑”而闹出笑话。尤其要知道当下出现的一些以假乱真的仿品,其实就是造假者按书籍上的表述及其图样“依葫芦画瓢”制作而成的。鉴藏者只有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备实战技能,才能驾驭鉴藏而避免上当受骗。就如看瓷器,老的瓷器总是呈现精光内蕴的特点,熟透、醇厚而舒适,而新瓷器的光泽不免浮在釉面,乍看,很刺眼很浮滑很肤浅。这些特点,单凭书上的理论知识是很难判断甄别的,只有多上手、常观察、长积累,才能一眼洞穿。提升实战能力,关键是要多去大型的博物馆参观学习,多参加国内外的一些大拍活动亲身体验。

        拜能者为师

        现在虽不流行传统意义上的拜师学徒,但既玩鉴藏,就必须寻找相类似的师父,要拜能者为师。所谓能者,实际上就是那些在某一收藏领域有知名度、美誉度的专家。能够成为专家,就足以说明他们的鉴藏水平已经达到了一般藏家所难以达到的高度,或者说,这一高度正是他们在不断的失败与成功的交替中建立起来的。若能拜在其门下,也就等于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可以少走弯路、断头路而加快适应成长的“捷径”。与此同时,自己选择与藏友交流,也要为自己把好关。哲人说:“即便是个子矮,也要站到巨人中间。”的确,选择和谁在一起很重要,正所谓“跟好人学好人,跟着师婆跳大神”。因此,与藏友交流时必须选择比自己鉴藏水平高、实战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人交流。否则,自己就难以提高,也只能在原地打转,甚至极有可能被人牵着鼻子走以至而被引入歧途。

        刘光启先生面对须鉴定的字画,“仅打开半尺,即能立判真伪”,说明他的眼力好。他的好眼力,一方面说明博闻强记很要紧,终令其鉴定时能够做到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另一方面也说明搞鉴定做到专一、精一也很重要。想一想吧,如果刘光启先生既爱好书画鉴定,又跨行搞其他多种文物古董的鉴定,他怎么应付得过来?即便都有所涉猎,都知晓一二,但最终必然会因浅尝辄止、一知半解而陷入“样样懂,样样松”的尴尬境地。是啊,文物古董因为时间跨度大、分类繁复,加之材料不同、工艺不一、讯息各异,再说搞鉴定的人们其精力有限,要对各个门类所有的文物古董都有精准的掌握,不仅不可能,也没有这个必要。事实上,只有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某一个门类,学精、搞懂、玩透,方有可能成为这个门类中具有话语权的专家。

        收藏先须传承“学徒”精神,绝非空穴来风之言,更非附庸风雅之举,而是强调收藏是一门必须下苦功夫学习、钻研、积累的学问。谁不承认这一点,或者虽承认了却不愿投入其中,那还是趁早离开为好,免得自己给自己难看。

        (作者为艺术评论家)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0(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9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