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情感的符号——许鸿飞“肥女”系列雕塑

        作者:毛建波2019-03-06 08:43:39 来源:中国文化报
        情感的符号——许鸿飞肥女系列雕塑

        许鸿飞世界巡展西班牙站展览作品

        在艺术界,许鸿飞以其“肥女”雕塑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而广为人知。这些丰肥的女性形象,远超过一般女性的丰满,她以肥硕的肢体,占据了庞大的体积和空间,在视觉上先声夺人,引起观者的喜爱、好奇和惊叹,从而引起人们深入探究的念头。在31次的国内外巡展中,“肥女”雕塑周围总会聚满兴奋、热情的观众,他们争相与“肥女”合影留念。这也引发专家们对艺术家及作品的关注与解读。

        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中,这些“肥女”,就是许鸿飞雕塑艺术的一个符号。从符号学美学的角度说,艺术作为一种符号形式,其功能是为生命情感构建表现性的形式。因此无论是文森特·梵高那些色彩显得晦暗的《吃土豆的人》,还是色彩鲜艳、笔触旋转的《星空》这样的画面,都是艺术家梵高借由艺术形式传达给观众的内心情感,因此这些色彩、笔触就形成梵高的艺术符号。故而,符号论美学认为,符号只有“表现情感的经验”,才能“成为表达意味的符号”,所以不管艺术家采用什么样的符号,它只有表现情感的经验,才能成为艺术符号。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来的一穷二白,到今日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人均收入大幅提高。勤劳节俭的中国人民终于告别营养不良、面黄肌瘦的形象,而真正显出“红光亮”的脸色。生活的丰足,使国人很快由“燕瘦”转变为“环肥”,昔日“吃过了吗”的问候语,变成“你又瘦了”的恭维。“肥女”于是乎在成为改革后开放生活富足的象征的同时,也成为许多人尤其是女性的自卑点。作为置身改革开放浪潮中的艺术家,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敏感地意识到这种借由体形的特殊性而折射出来的社会的深层变迁,以及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深刻反映了40年来中国经济的巨变。他二十年如一日地投身于“肥女”雕塑的创作,将其作为艺术情感的独特载体,从而进一步使得“肥女”衍变为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符号。

        在人类的文化长河中,语言、神话、艺术都是人类文化的符号形式。艺术家追求独特的艺术符号本身没错,关键是如何让艺术符号具有形式的力量,并让其成为传达精神内涵的有意味的形式。

        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上,我们常会在艺术家作品中看到另一类型的符号,即“符号化”特征。当看到这些符号形象就会知道创作者。但当这些带有符号形象的艺术品由于商业性被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复制时,它就有可能不再是“表现情感的经验”的符号,而是被“符号化”和脸谱化了。这正是当代艺术家在追求自己独特审美和风格符号的过程中,要特别警惕和规避的。我想许鸿飞对此是有主动意识的。

        许鸿飞199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受过专业的雕塑训练,有着很好的写实雕塑能力。几十年间,他从不懈怠,创作了大量的写实作品。在许鸿飞的“肥女”系列作品中,那些“肥女”形象看似写实,却是经过了艺术家巧妙推敲和重构,使其具有新的形式力量。“肥女”们表现出的一些戏谑化的动作和夸张的表情,疏离了现实中的肥胖女性形象。如“肥女”在广场溜滑板,大幅度的动作本身就给人以惊诧感,同时作品形式独具匠心,沉重的身躯与只有一个支点的滑板,造成惊险感。然而看似胖重的女子,却张开双臂,表现出一种轻盈的身姿。这些视觉和心理上的双重矛盾,使作品充满张力。类似的雕塑如骑车飞驰的“肥女”、由一位瘦高男子托起的“肥女”等作品,在许鸿飞的石磨坊工作室比比皆是,这些造型本身极具张力和爆发力。这些形式使对象在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中被凸显出来,使观众始而惊讶,继而认同,看后连连赞赏:“竟然可以如此?”或“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就是艺术的力量。线条、韵律、节奏、色调、造型、构成,在许鸿飞“肥女”身上共同弹奏出一曲曲和谐美丽的轻歌剧。也正因此,在许鸿飞的31次巡展中,他没有将“肥女”全部安置在相对肃穆的展厅,而是重点放置于草坪、广场等市民徜徉嬉戏之所,让市民欢快地发现她们,跟她们拥抱,与她们合影,为她们欢呼。

        著名哲学家、符号论美学代表人物之一苏珊·朗格曾经说过:“艺术家表现的绝不是他自己的真实情感,而是他认识到的人类情感。” 艺术就是“要成为表达意味的符号,运用全球通用的形式,表现情感的经验”。她强调了艺术家的社会情感,我觉得适合许鸿飞。因为真正优秀的艺术,不会仅仅局限于表现艺术家个人的主观经验,还能引起社会情感的共鸣。胖,并不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审美追求,但胖,又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大问题。“肥女”告诉人们,如何自信地面对自己,如何认可自己的价值。这就是一种普遍性的社会情感,因此它们能引起社会的共鸣。从当代的审美追求来说,这些女性形体算不上完美,那她们美在何处?美在毫不遮掩、自自在在;美在自信自得,毫无顾忌。她们快乐地生活着,在平淡无奇的日子中过出美好的滋味。宋代江西诗派学习诗圣杜甫,全在锤炼,盟主黄庭坚作诗力倡“一字一句,必月锻季炼,未尝轻发”。推崇精心淬炼字词,由此,虽然江西诗派强调“字字有出处”,却能“夺胎换骨”,再造新境。许鸿飞的“肥女”雕塑脱胎于他的写实雕塑,是直接的,又是隐喻的;是形象性的,又是抽象的;是一目了然、直达心扉的,又是充满意味、耐人咀嚼的。

        (作者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术批评家)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84(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