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陈永锵 广东 国画 广东 综合新闻
      分享到:

      陈永锵:从农民到职业画家

        作者:董晓妍 尹来2019-03-01 08:47:44 来源:南方都市报
        陈永锵:从农民到职业画家

        陈永锵,1948年出生,广东南海西樵人,曾任广州画院院长、广州市文化局副局长。现任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助理巡视员,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他的作品以田园大自然风物为主要表现素材,以讴歌生命为主要内容。其风格主要体现为饱满、丰厚、沉雄、强烈和充满律动美感。

        曲折坎坷的青年时期,他在生存线上挣扎,却始终与画画、自然为伴。三十而立,人生步入理想的轨道,他考上研究生,当了职业画家,也走上了仕途。“人终其一生,就是"知己",然后各就各位,匍匐前行。”近日,年逾古稀的陈永锵现身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开讲“为人生而艺术”主题,将“人生何处是艺术、艺术处处是人生”娓娓道来。

        从小表现出画画天赋

        陈永锵从小就表现出画画天赋,3岁便拿起了画笔。14岁时,他得到岭南画师梁占峰的赏识,被收为弟子。老师不仅教他画画,还经常带他看电影、去书店,在耳濡目染的艺术氛围中,他进步很快。16岁,他信心满满地报考美院附中,不料却落榜。家境贫困,只好辍学谋生,白天泡在文化公园,为准备展览的画家和雕塑家们一边倒颜料、和泥,一边琢磨着素描、水粉画、油画的基本常识和技巧。晚上才回到厂里干活。

        1968年,陈永锵一家来到西樵,20岁的陈永锵开始当农民。“那时想得很简单,既然回乡下要耕田,那就得结婚生子,生两个劳动力。”他是家里的长子,要为养家糊口做打算。为了生存,他领着妹妹捡砖头、捞河沙盖房子;还为人画过遗像。他学习电工,技术日益精湛,成了生产队的一把能手,“就这样一步步走过来了。”

        “20岁以前也画大自然,但那时少不更事,对大自然是袖手旁观,只看到花鸟草木的形美。当了农民,大自然生态的好坏和我的衣食住行、养家糊口直接相关,我开始很贴近泥土。那时才知道,大地有厚德载物的品格。”陈永锵说。

        骑三个半小时单车到广州学画画

        为了进修画画技艺,在农村时,陈永锵经常骑三个半小时的单车到广州跟国画家黎葛民老师学画。父亲为他腾出一间屋子做画室,劳作之余,陈永锵便在这里读书作画。

        厂里有一名技术员叫杨广明,酷爱读书,藏书丰富,他把自己的书借给陈永锵。海明威、托尔斯泰、卢森堡、卢梭、泰戈尔、罗曼罗兰等名家,在这时走进了青年陈永锵的世界。这些阅读积累也为他日后考取研究生打下了文学基础。

        1978年,陈永锵的《鱼跃图》被广州美术学院何磊教授看中,何教授希望他能考取自己的研究生。《鱼跃图》创作于1973年,以所在生产队“科学养鱼”的真实场景——为防塘鱼肺炎而为鱼注射药物为题材,该作品入选了当年全国美展。

        “我当时以为是去参加学习班。报考时招生老师让我填表,我在文化程度一栏填了初中毕业。他哈哈大笑,告诉我研究生是本科毕业的优秀者考的。”回忆往事,陈永锵觉得当年自己就像愣头青一样。

        后来招生老师知道他的作品曾入选全国美展,打算不再追究学历。招生老师要求他写篇论文交来,在乡下待了十几年的陈永锵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何为论文。他跑去书店买了本《实用文体写作》,按照书上教的论点、论据和结论的格式写了一篇论文,“我当时没有一定要出人头地的想法,抱着听天由命的态度。”

        在30岁生日那天,他收到了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复试的通知,后来顺利考取研究生。毕业后,他进入广州画院,成为了一名职业画家。

        从大自然中寻找意志和力量

        陈永锵一直保持着“神游”自然的习惯。他曾花一个多小时在鼎湖,叼根烟,蹲在地上看蜗牛。蜗牛的一举一动,在他眼里很有意思。“在试探环境安全与否时,蜗牛会把触角伸出,探探情况,又缩回。如此来回好几次。当四个触角都探出来,它就开始爬行。”陈永锵放轻声音,细致地描述他与蜗牛的亲密接触,眼里有孩子般好奇的光芒。他觉得自己有点傻,但心里感到真实、开心。

        从大自然中寻找生的意志和力量,也成为他后来作品中常见的主题。

        在陈永锵看来,画画可以自由地选择题材、对象、表现方式,人的情感在控制笔尖走向时倾泻而出,这是人完全专注和掌控自我的时刻,“一张白纸,可以是我展翅的蓝天,扬帆的海洋。”

        有人曾劝说他,一把年纪,何必还呕心沥血地画画。陈永锵反驳,“要呕血我才不干!我画画开心着呢。年轻时满世界跑,但我现在最想去的地方就是画室。站在一张白纸前,我可以异想天开,为所欲为。”

        听说有人以卖画为耻,陈永锵写文章为卖画辩护。“我的每张画,可以卖也可以不卖,看缘分。”在他看来,尊重市场规律,市场与他的画或许有关,但与他如何画画无必然关系。他曾被问,“如何顺应市场的喜好,又能避免创作重复?”他回答:“客随主便。况且艺术创作根本不存在所谓重复,我只有画画的概念,而没有创作的概念。好的会再来一遍,是善意,那就不妨从善如流吧。”

        进入广州画院不久,他获选成为院长,后又被任命为广州市文化局副局长,陈永锵走上了二十余载的仕途。

        有人曾提问,仕途对其人生和艺术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他回答:“正面。如果不是为官,我可能不懂得团队精神,早已自我膨胀。”

        问及未来的创作计划,他缓缓地说:“顺其自然,现在想法很单纯,我过了70岁,是时间的穷人了,多留丹青在人间吧。”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1.208(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7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