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铸炼一门门“金课”——记中国美院研究生核心课程十五案

        作者:奕品2019-01-21 09:06:02 来源:中国文化报
        铸炼一门门金课——记中国美院研究生核心课程十五案

        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研究课程展示现场

        如果说,常规性的展览往往只展示课堂教育的成果,展示艺术家的艺术作品,而正在中国美院美术馆展出的“铸金炼课——2018年度研究生核心课程十五案”,则从一所学院的根本出发,以“教—学”为核心,试图建构与展示一个个生动的核心课程教案与教学现场。15门研究生层面的年度核心课程,分别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了展示,形式多样,吸引了校内外大量的观众。

        步入展厅,观者会产生和学生进入同一课程空间的错觉。那些长期口耳相传的概念“知识”“技巧”“方法”“感知”“思考”“历史”“现场”……它们是如何落实在每门课程的细微之处,究竟何为良好课程?这些都可以在展览中找到答案。

        通过展示“课程”与“课堂”的方式,以具体的基础语言研究、材料与媒介语言研究、风格与创作语言研究3类15门研究生核心课程,呈现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艺术教育的基本风貌与核心品格。这样一个朴素的理想,如何在美术馆的展厅里实现?

        中国美院研究生处处长杨振宇介绍,此次展览在筹划之初就希望能够别开生面,在现场,观者所见的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山野、园林、工坊、书斋、车间、实验室,都是课程生发的现场。比如,江南园林精测与研究课程就将教学空间转移到了山水园林之中。墙面上挂着数幅的山水园林全景,园林中亭榭楼台的构造,都被一丝不苟地精准描绘了下来,1比30的精测更是开全国建筑类高校的测绘先河。玻璃柜中所展示的,除了常见测绘工具外甚至还有无人机——用来拍摄园林的俯视图和全景。情境性绘画写生课程则是在课堂里由师生共同设置多人物情境,学生以写生方式来完成一幅复杂的叙事主题性绘画。墙面上有大幅已完成的作品,也有小幅草图,也有比草图更进一步、粗粗上色的小稿。值得一提的是,面对统一情景,不同学生画出来的人物、角度都有各自的特色,在这些差异与细节中,不仅梳理出写生的步骤,而且可以窥见学生创作时不同的个性与可能。

        中国美院院长许江在展览前言《金课之始》中谈道:一门优秀课程往往既要有规定的恒常要求,又要有独家的新锐启迪;既要有一般的目的要求,又要有创新点与独门心法。正是本着这样的标准,学校哲匠金课奖评审委员们在展览现场逐一听取了课程负责人的现场称述,并进行提问、对话,最终评选产生五门“哲匠金课”,分别为江南园林精测与研究、艺术史学史、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研究、手工艺术创作方法论、空间多媒体艺术专题创作。

        邵健教授主持的江南园林精测与研究课程,以朴素的方式引导学生一起探究山水园林之本原。课程从“读园”“测园”“说园”到“一园一题”,在精测入微中师生同游,以体悟时间的形状,同时在研学问道间心手相传,以接续园林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曹意强教授自1996年牛津大学博士毕业回国执教,即开设艺术史学史研究生课程。该课程提出的“图像证史”“艺术,作为一种智性模式”等一系列学术观念,深刻影响着艺术史研究的面貌与格局。张捷教授主持的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研究,旨在从当代语境中,探求写生与创作过程中的多元人文体验,试图构建出中国山水画教学从写生到创作的图式语言和本体精神,从而为中国山水画学的学术积累与人才培养奠定了一个值得期待的课程模式。周武教授主持的手工艺术创作方法研究课程,聚焦于专业本体,从材料出发,激活学生的材料体验与艺术感知。在吹、拉、锻、磨中,每位学生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入乎材料,依于技艺,建立起新方法,创造出新理念。这是一门扎实而饱满的核心课程。2005年,管怀宾教授就提出“空间多媒体艺术”概念,十余年来,逐渐探索出一门既包含扎实的技术媒介,又能充分回应社会现实的当代艺术课程,课程以技术为桥梁,联结造物与造境、剧场与情境、场所与空间,也为当代艺术的教与学提供了思路与维度。

        “这些‘金课’在相当的经验积累以及大环境的催生下,在批判、生发、互补各种力量之间脱颖而出。”杨振宇说,作为一门学科,艺术与艺术教育在历史境遇和现实平面之上反复切磋和打磨,其中那些经典的艺术课程不断迭代,也由经典再次生发出新的课程。另一方面,恰是通过课程的深度展示,我们或得以观察到当代艺术教育的真实现状与诸多问题,意识到创造性的艺术教育与社会、与时代之间隐秘的整体关联。

        在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下,以怎样的课程和课程结构以及方法内涵,于日常川流的信息中,从学生们的真实感受和内心打捞起这些沉金?许江认为,技艺的传习、语言的研究,最难者不在于这些纲目,而在于传习中心与手的体察和感悟。从现在做起,以师者的充溢与担当,铸炼一门门金课,将一生的学养与识见投入进去,将艺者的情怀与理想投入进去,并藉此与诸弟子息息相通,十五案正是这样一个开端。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6(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