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在碰撞中“活起来”

        作者:未知2018-09-23 08:25:07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是小学语文课本中关于南京长江大桥的描述,成为许多人成长中一抹难忘的记忆。近日,在南京长江大桥建成50周年之际,一场以“南京长江大桥”为表现主题的经典艺术作品展在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特别呈现。作为文艺样式中红极一时的主角,南京长江大桥无疑是那个时代广大艺术家热衷表现的对象。站在这些作品前,不仅能看到新中国在艰难环境下“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建设成就,也能感受到大桥精神对于艺术家强大的激发作用。

        同时,大桥也以某种方式,与当下的人们发生着密切的情感联结。据了解,许多热心人都积极地参与到这场盛大的展览中。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横跨各个年龄段,从上世纪30年代出生的“30后”到成长于本世纪的“00后”,足以证明,南京长江大桥作为一个精神地标和一种历史美学载体,依然在持续不断地释放着巨大的社会能量,这也许就是南京长江大桥之于当代的意义。

        将“传统与当代”这一对立的概念融合一直是当代艺术家努力的方向。近日,当代大型苗族艺术发掘与创作实验展“事苗”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教授邬建安的大型装置作品和他带领学生在黔东南考察后的实验性创作,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关于苗族文化艺术生态的多维观想与讨论,也是将传统艺术进行当代转化的一次尝试。

        事实上,对传统艺术进行当代转化并不是一件时兴的事,“85新潮”以来,就有以徐冰和蔡国强为代表的艺术家对雕版印刷、火药等传统元素进行当代转化的实践。而不同于前辈艺术家针对某类传统元素进行创作,此次展览关注整个苗族的文化生态,一批“90后”与苗文化“碰撞”,留下了一批可贵的实验性创作。同时,展览采用的社会公益团体和学院跨界合作的方式,也很好地回应了青年群体作为文化传承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与参与不足等问题。

        除了自省式地用当代艺术的创作形式展开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古都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9月16日至18日,第三届“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在故宫博物院开幕,10余个国家的80多位文化遗产领域专家相聚北京,共同探讨古都文明遗产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论坛上,巴西国家博物馆的火灾事故不断被专家提及,大家意识到,保护古都文明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正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所言:“世界上各种文明都应该受到尊重,得到珍惜。然而,这些璀璨文明也遭受着各种各样的威胁。对于陷入战乱的国家来说,文化的坚持不仅仅是守护文物宝藏,更是在守卫民族的历史与文明,因为人们坚信,只要文化活着,国家就活着。”

        为更好地传播故宫文化,“山水映月——故宫文化主题文创展”在中秋来临之际献礼王府井国际品牌节。2019年故宫日历和月历、《宫里过中秋》等故宫出版物以及多款“四王”主题文创产品悉数在展览中亮相,吸引着消费者前往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如果说文化是一条发源于古代的长河,那么个体就是文化最好的载体。文化遗产应该更多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发生联系,才能真正“活”起来。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1(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2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