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刘开渠:时代的雕塑者

        作者:吴为山2018-09-03 08:36:17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1/2)刘开渠

          (2/2)人民英雄纪念碑·胜利渡长江(雕塑) 1958年 刘开渠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今天,我们研究与展示曾担任30年中国美术馆馆长的卓越雕塑家刘开渠先生的艺术人生及其作品,是中国美术界不忘初心,在新时代语境下重温经典,进行艺术创新的有益实践。

        刘开渠先生曾说过:一位真正的雕塑家,应该拥有一颗皮格马利翁的心灵。因为赋予创作对象以生命是雕塑家不可抑制的祈愿,当他进一步把这种创作自信和美好期待应用到生活与工作之中时,会收获更大的价值,达成更高的目标。刘开渠先生正是这样一位真正的雕塑家。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如皮格马利翁创作的伽拉泰亚那样让“内在心灵性的东西显现出永恒本质上的独立自足”(黑格尔)的生命意蕴;从他的人生中,我们更可以看到历经坎坷却始终坚定理想,让中国雕塑实现历史文脉传承、民族身份认同、文化价值彰显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可以说,刘开渠先生的一生是将个人理想与民族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紧紧相连的一生。

        提到刘开渠先生,很多人首先会想起由他主持并与同时代优秀雕塑家一起设计创作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汉白玉主题浮雕。这组浮雕作品选择了十个重要的历史瞬间,形象地概括了一条自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线索,生动呈现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的艰苦历程。2017年9月,中国美术馆主办的“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上,就运用3D扫描技术首次全方位展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其中《胜利渡长江》《欢迎人民解放军》《支援前线》三块主题浮雕,便是刘开渠雕塑艺术的代表作。

        20世纪上半叶,中国雕塑家从西方学习肖像塑造法和纪念碑建造法,不断尝试将西方古典写实手法与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相结合,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雕塑语言。众所周知,中国古代雕塑的传统是塑佛像、塑俑子而不塑现实人物,因此,中国雕塑史上鲜有真实指向的人物塑像。而以刘开渠为代表的一批雕塑家通过对西方雕塑的深入学习,促成了中国雕塑的现代性转型。

        刘开渠24岁负笈欧洲学习美术,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雕塑系,师从法国著名雕塑家、法兰西艺术院院士朴舍教授,后留在工作室做朴舍教授的助手。1933年,刘开渠应蔡元培、林风眠之邀从法国回到国立杭州艺专担任雕塑系主任、教授。他胸怀远大抱负,开始塑造民族的英雄形象,以激发国人的爱国精神。他创作的《孙中山先生像》以及一系列关于抗战题材的纪念碑雕塑,如《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川军出征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王铭章将军骑马铜像》《饶国华像》《李家钰骑马铜像》等,影响极为广泛。这些作品将塑造伟大人物和建造纪念碑联系在一起,以直观的、现实的人物形象立碑,有着巨大的感召力,为中国现代雕塑建立了新的审美标准。

        他1944年创作的《川军出征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塑造了一名普通的中国战士。令人赞叹的是,我们能从这名普通中国战士的塑像中,感受到无数中华儿女奋不顾身的爱国担当。他将古希腊以来西方雕塑的写实传统与中国人文精神相融汇,以中国人和中国历史为表现对象,创作出具有中国精神和时代风格的作品。他雕塑的线和体,不但体现了一种超拔于形态的单纯之美,更体现了创作者光明磊落的人格之美。通过作品,刘开渠先生将自己的精神凝固在时间的节点上,表现了对善与恶、美与丑、雅与俗的价值判断;通过作品,刘开渠先生把雕塑艺术返还给人民大众,还给大写的“人”。在那些精彩的作品中,人性的力量与生命的意义深深地渗透到泥、石、木、铜之中,将雕塑家心灵的无限意境通过雕塑形式集中表现出来。

        刘开渠先生长期以来所遵循的文艺思想和路线,与党所倡导的大众文艺方向,特别是与毛泽东同志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精神高度吻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他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全身心地投入到管理与创作中。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在多方面体现出重要意义:一是顺应伟大时代,组织艺术家一起进行创作,创作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纪念碑;二是倡立城市雕塑以顺应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三是为中国美术馆事业作出了理论与实践的开拓;四是为中国现代雕塑教学体系的完善与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

        1980年,刘开渠先生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提出发展雕塑艺术、用雕塑来美化城市和园林的设想。同年,他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指出,雕塑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标态。1982年,经中央批准成立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刘开渠担任组长,同时,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也成立了,亦由刘开渠担任主任。在刘开渠先生的不懈努力下,雕塑艺术被列入国家城市文化建设项目,拥有了更丰饶的社会文化土壤和更坚实的社会资源支持,从此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短短十年之间,中国的城市雕塑便达到数千座,成为美化环境、陶冶情操、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景观。

        新中国建立之后,刘开渠先生成为中国现代美术馆事业的奠基者和创业者,他尽其所能地把中国美术馆的事业推向了稳步、科学发展的轨道。刘开渠先生提出,中国美术馆要将收藏、藏品保护与研究、策划、展览、公共教育、国际交流等方面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性研究。1986年,刘开渠先生还主持了首届“全国部分省市美术馆专业工作会议”,在会上颁布了我国第一个《美术馆工作暂行条例》,今天看来依然有它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后,刘开渠先生在全社会都强调经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美术馆不但要重视经济效益,更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重视社会效应。这一思想被中国美术馆历任馆长继承发展。

        刘开渠先生曾说过:“我愿以我走过的全部道路证明一句话:人生是可以雕塑的。”的确,作为一名杰出的雕塑家并长期从事国家美术馆的领导工作,他不但雕塑了自己的精彩人生,而且让自己的人生与所属时空背景形成有机的关联——正如其雕塑赋予空间以生命形式,他还让中国雕塑事业与所处的时代相得益彰、相映生辉。

        (作者系中国美术馆馆长)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1(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6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