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漫画 艺术 北京 综合新闻
      分享到:

      协和病案:讲述百年医学历史的图书馆

        作者:焦俞萍2018-07-21 09:39:32 来源:中国艺术报
        协和病案:讲述百年医学历史的图书馆

        协和医学生林俊卿1940年用漫画描绘当年内科大巡诊的壮观场面,题为《1940内科G-3病房大巡诊》

        “金风拂琉璃,翠柏映新阁。碧瓦崇阶,朝晖夕阴,名医荟萃,叩问民瘼。形而中,实而西,坐拥京师繁华地,长奏救死扶伤歌……师从名师而名师辈出,学以精深则精深医术,八年寒窗,如琢如磨。苍髯皓首,鹤发童颜;芳林新叶,流水后波。科室五二,教授六百,白衣逾万而日拯万众,解疑难,疗沉疴。杏林春暖,三宝长存,三基永续,三严不辍……”北京协和医院院史馆内,保存着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李东东撰写的《协和赋》 ,言简意赅地阐释了北京协和医院的历史、传统、精神、风貌等,里面提到的“三宝”便是传承至今的“教授、病案、图书馆” 。其中,保存了97年的病案更是承载了协和医学发展的历史,记载着一代代名师的成长足迹,蕴育了协和悠久的文化,堪称浓缩了一个世纪的医学图书馆。

        简朴而浩瀚的“病案图书馆”

        病案其实就是医务人员对患者患病经过诊治的情况所作的记录。 《史记》所载仓公诊籍二十余例,其实是我国最早的相对完整的病案。宋代以后,一些医学家开始收集病案并编印成册,明代江瓘父子所著《名医类案》是我国第一部中医全科医案专著,既是明代以前著名医家临床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密切结合的成果,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临床价值。

        中国现代病案管理以北京协和医院病案室的创建为开端, 1921年建院即成立了中国最早的病案室,从第一个病人开始,建立病案已达380万份。协和医院以保存病案历史最悠久、保存数量最大、名人病案最多而享誉海内外。高质量的病案在医、教、研、管各个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而被誉为协和“三宝”之一。

        在业界,协和病案是浓缩的协和医学发展史,是中国现代医学发展的活化石。在简朴而浩瀚的“病案图书馆”里,我们看到了协和医院的第一号住院病案和第一号门诊病案。协和医院第一例住院病人是1921年1月26日接收的澳大利亚病人Dann Agner。第一号门诊病案的病人叫郑长寿,就医日期为1921年7月1日。在院史馆第一展厅的玻璃柜里,放着孙中山、宋庆龄、蒋介石、宋美龄、张学良、于凤至、冯玉祥、石评梅、高君宇等近现代社会名流在协和就医的病案袋。他们真正的病案收藏在病案科里,因涉及病人隐私,不公开展出。此外,还有记载世界首例、中国首例疑难重症及罕见病例的病案。这些病案,记录了患者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的真实情况,不仅是一份客观的病案文书,更是一本严谨的科学报告、一本丰富详实的教案、一本体现医生临床思维的教科书,具有十分重要的医学价值。

        通过病案对话医学大师

        在观摩协和病案展时,我们见到了张孝骞、林巧稚、刘士豪等医学大家在担任实习医师、住院医师、主治医师、教授等不同时期写的病案。无论是老协和时期的英文病案,还是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接管后改为中文书写的病案,记录病案语言的变化,并不影响病案内容及思想精髓的表达。随便翻开协和医院某一天的住院病历,其中不乏上乘之作。其字迹俊逸、语言流畅、图文并茂,说它是一本精致的教科书一点也不过分,字里行间又渗透着协和人对待病人的一片爱心、细心、责任心,和对医学事业的虔诚。

        病历不仅是病人就诊过程和医生诊治过程的真实记录,更是病人继续治疗的依据和支持。在协和医院医生眼中,病历被视为是病人的“命根子” 。医学泰斗张孝骞就极为重视临床的第一手资料。20世纪60年代初,经济学泰斗马寅初的夫人罹患怪病,一感冒就休克,很多专家束手无策,张孝骞没给病人做任何辅助检查,仅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查阅既往病历就准确诊断了马夫人的病症。这件事在当时轰动了医疗界。张孝骞表示:“病历是有历史意义的公共财富,不能看成个人的小事而漫不经心,要对别人和后人负责。 ”

        病案的价值来源于协和医院对病案书写的内在质量的重视。协和医院的医生是在医学生时期和住院医师期间就接受了病案书写的严格训练。在协和医院,广为流传着“万婴之母”林巧稚的一个故事:一批见习医师到妇产科实习,林巧稚要求每人完成10例初产妇分娩全过程的观察,并用英文写出完整的产程病历。一次,学生们仔细观察并认真书写了自己认为满意的病历,但林巧稚检查后,仅有一份病历被评为“优” ,其他均为“不及格” ,并严肃地说:“你们的记录没有错误,但却不完整,漏掉了非常重要的东西。 ”学生们偷偷地去看那份优秀病历,结果发现,各项记录都没有区别,只是病历里多了这么一句话:“产妇的额头有豆大的汗珠。 ”一句简单的话语,表现出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人学。一份普通的病案,将林巧稚的医术、医德、医风尽显其中。

        病案中的医学美术

        医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这在协和医院病案展展出的病案资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933年,被称为“中国医学摄影之父”的蒋汉澄在北京协和医院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医学摄影室及医学绘图室。他曾给北京猿人头盖骨绘图照相,制作我国最早的印染法彩色照片,还为临床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大体标本摄影和显微摄影照片。

        一幅好的手术绘图,既需要一定的绘画技巧,更需要对手术解剖部位的烂熟于心,医学界从不缺少用画笔演绎别样风情的有心人,近百年来北京协和医院的病历不仅书写正规、详细、耐读,手术记录的绘图更是令人击节叹赏。手术绘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医生心思缜密的职业特性及医者仁心的人文关怀。相比单纯的语言沟通,图画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可以把治疗方案解说得更为详细和直观,有利于医生和患者更好地沟通。医生绘图还可以准确、明了地表示病变,描绘手术路径,为后来的阅读者提供更为直观、准确的病例信息。

        带有绘画性质的病案资料,从另一个侧面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了医学发展的历史。协和医学生林俊卿1940年用漫画描绘了当年内科大巡诊的壮观场面,题为《 1940内科G- 3病房大巡诊》 ,画中记录了朱宪彝、刘士豪、李洪迥、傅瑞思、郁采蘩等20余位各学科的专家在病人床旁查房会诊的情景。这幅漫画以诙谐幽默的方式,揭示了早在上世纪发端于协和医院、如今正方兴未艾的多学科协作诊疗( MDT )模式在疑难病诊治中的应用。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2(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8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