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徐戎题写的“藏风聚气”是对李长平收藏人生的禅意诠释

        作者:汲平2018-06-20 17:29:41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1/23)徐戎题写的“藏风聚气”

          (2/23)吃茶论器

          (3/23)李会长指导

          (4/23)李会长指导

          (5/23)李长平夫妇、戴锦生在徐戎寓所

          (6/23)李长平买的第一把紫砂壶

          (7/23)李长平女儿与祝贺自己的横幅合影

          (8/23)李长平一家3口在西班牙旅行

          (9/23)两位大家又相聚

          (10/23)山庐合影

          (11/23)为《都市快报》戴题字

          (12/23)夏日喧和

          (13/23)徐戎第二次为华夏紫砂壶博物馆题“一壶得真趣”

          (14/23)一把“清代邵大亨制仿鼓壶”一直是他最为珍爱的藏品之一

          (15/23)一壶得真趣

          (16/23)一气呵成

          (17/23)艺术创作与收藏人生有相通之处

          (18/23)在博物馆,李长平亲自为徐戎讲解

          (19/23)在华夏紫砂博物馆

          (20/23)在徐戎山间工作室

          (21/23)徐戎为李长平收藏人生的禅意写照:藏风聚气

          (22/23)徐戎作品:吃茶来

          (23/23)徐戎作品:花开见佛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绿满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人间四月天”,初夏来临。时令的更替,亦如绿肥红瘦。这时候,每一个中国村庄都在种下“小满”的期待。

        小满的时间,光与色都那样明媚鲜妍。杭州郊区的一个美丽山村,在如雨如烟的静隐庐,于翠竹绿林的环绕中。浙江省收藏协会会长李长平夫妇在《都市快报》部主任戴锦生的陪同下,特地去杭州一山间“静隐庐”工作室看望好友、著名书法大家静隐庐主徐戎先生。

        好友相聚,烹泉煮茶。两位大家茶盏相对,轻啜品茗,谈艺论道。彼此大致磁场相投,同频共振,山庐呈现一派祥和气氛。

        兴致盎然之际,徐戎以窖藏老酒款待,微熏所致,徐戎提笔挥毫,却惜墨如金,特以枯墨用笔,一气呵成,一会儿“藏风聚气”四字便展现眼前,枯中带润,柔刚相济,禅意顿现,烟云供养。徐戎原先答应为李长平的紫砂壶博物馆所题的“壶水禅茶”霎时却变成了这四字。

        “收藏的表相随时物器,但收藏的最高境界是‘藏风聚气’。”徐戎轻声浅笑。

        李长平会长不仅拍案叫绝:“藏风聚气”这四字才是对他的收藏人生的禅意诠释,和他对收藏理解的最好写照,也体现了收藏的一种最高境界。


        认识李长平的人都对他的经历充满好奇:

        他在杭州灵隐派出所干过10年,做过副所长;他下过海,做过房地产生意;他还是一位“状元”父亲,女儿李清扬在2007年以699分的成绩成为浙江省高考理科状元。

        他是国内老紫砂壶收藏顶级大家,2008年,他自建了以古代紫砂为主题的博物馆——杭州华夏紫砂博物馆。现任浙江省收藏协会会长。

        曾经当过警察的李长平,从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涉足紫砂收藏。当时,他在杭州灵隐派出所当治安民警,负责灵隐景区一带的巡逻,景区内有一些紫砂工艺品店,久而久之便与这些店主熟络,耳濡目染也逐渐喜欢上了紫砂,经常会买一些新的紫砂壶。随着对紫砂文化的不断深入了解,李长平对老紫砂器的兴趣日渐浓厚,开始重点收藏民国以前的紫砂艺术品。

        20多年的收藏历程,李长平始终专注于紫砂的收藏和研究,如今他收藏的历代各类紫砂器达千余件之多,其中1949年之前的老紫砂器就有近700件,不仅有邵大亨、杨彭年、程寿珍、俞国良、裴石民、王寅春、顾景舟、吴云根等一批历代紫砂名家的稀世之作,更有明末紫砂名家周季山的圆僧帽壶、清代范鼎甫制紫砂大梅桩、清代“彭城老守”款石瓢壶等难得一见的紫砂孤品。藏品除紫砂壶外,还包括各类紫砂茶具、紫砂文玩、紫砂摆件、紫砂花盆及紫砂生活用具等,堪称品种繁多,看来赏心悦目。

        在李长平的紫砂藏品中,一把“清代邵大亨制仿鼓壶”一直是他最为珍爱的藏品之一。邵大亨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制壶名家,也是继陈鸣远之后的一代紫砂宗师。近代紫砂泰斗顾景舟对邵大亨一直推崇备至,其在世时曾说过,他正是靠着临摹邵大亨的紫砂作品才取得今天的成就。

        一直以来,他都想收藏一把邵大亨的紫砂壶,但始终未找到合适的。2007年时,有一次他跟朋友到宜兴当地一位经营紫砂生意的朋友家做客,意外觅得一把,壶身虽有破损,已属残器,但朴实庄重、气度不凡,处处体现紫砂艺术质朴典雅的厚重气息,实为邵大亨制壶的精品。

        后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得知此事后,还特意与儿子徐达明一起赶到杭州欣赏此壶,并告诫我一定要好好保存,因为此壶是邵大亨穷其毕生之精华所创作的一件作品,代表了他艺术成就的最高水准。


        附:【对话李长平】

        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文人情怀,来自杭州的紫砂收藏家李长平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艺术品投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的形势下,依然能够坚持“藏而不卖”的原则,关注艺术在如今品的文化内涵而不考虑经济利益的收藏家是令人敬佩的,在他们身上依然保留着。


        利润和收藏  常常背道而驰


        记者:现在市面上,假货太多。

        李长平:这不是收藏界单独的问题,是整个国内大环境的问题,社会气氛浮躁了,不计公义,唯利是图。尤其是大量资本进入收藏品市场后,它们固然一方面充分发掘了收藏品的商业价值,但另一方面,比如在紫砂收藏中,“好壶”、“真壶”的标准越来越被放弃,对资本来说,能加钱卖出去的就是好壶,能实现投资回报的就是好壶。


        记者:于是标准就被摧毁了。

        李长平:大环境如此,单单要求紫砂收藏正本清源,不可能。


        记者:你也走眼收到过假壶吧?

        李长平:那太多了,太多了。


        记者:有哪一把假壶让你刻骨铭心吗?

        李长平:十多年前遇到一把壶,自己当时真的非常喜欢,就花了不小的价钱买下来了。但是最后各方求证,发现了疑问。这把壶,我一直放在家里显眼的地方,用这个教训时刻警醒自己。前些年我出版了一部紫砂壶收藏的画册,最终没有把这把壶放进书里。我的理想之一,就是出版一本不收录一把假壶的书,所以有疑问不上书。但后来在一场拍卖会上,我又看到了一把一模一样的壶上拍了。


        记者:你当时的心情如何?

        李长平:紫砂壶本身,就体现着绅士的气质,所谓“既无俗汤气,又发真茶之香”。假壶和绅士气质毫不般配,不能搞假。


        记者:既然资本已经深刻介入收藏市场,你是否考虑过,以更接近资本的方式,去改变假货横行的局面,拨乱反正?

        李长平:有不少拍卖公司请我做顾问,但我都推掉了。你所说的“更接近资本的方式”基本不可能,因为利润是资本的核心动力,但利润和收藏并不能划等号,甚至常常背道而驰。每次我都问拍卖公司,如果是你们的大客户拿来一个壶要拍卖,我说是假壶,你们拍不拍,他们通常就说不出话了。区区一个假壶和大客户带来的利润,这个二选一的选择题,非要拍卖公司选择前一个选项,是很难的。既然如此,那我又何以去给资本拨乱反正呢?


        记者:你会担心像你这样坚持内心准则的收藏者越来越少吗?

        李长平:我这样的人,本来就很少了,很难越来越少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548(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