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油画 艺术 国外 综合新闻
      分享到:

      鲁本斯《爱之园》

        作者:莫晓雯2018-02-12 00:31:57 来源:中国文化报
        鲁本斯《爱之园》

        爱之园(油画) 198×283厘米 1632—1634年 彼得·保罗·鲁本斯

        《爱之园》绘于1633年左右,是佛兰德斯艺术家彼得·保罗·鲁本斯晚年所作的具有其成熟期艺术特征的代表作品之一,现藏于西班牙马德里的普拉多美术馆。1666年,这幅画首次出现在马德里皇家宫殿,被悬挂在西班牙国王的卧室里。

        初观这幅作品时,由于它涵盖了人物、建筑、雕塑、风景在内的丰富内容,致使我们的目光会不自觉地游走于画面的各个角落。饱满而极富动感的构图,结合威尼斯画派明快奔放的用色以及戏剧性的表现手法,将充斥着浪漫色彩和欢愉之感的庭院之景描绘得栩栩如生。一旦潜心端详时,便会慨叹这位巴洛克绘画大师对大型画面的掌控力以及从中宣泄而出的活力与律动。

        正如西塞罗以“情感和运动不惜任何代价”来概括巴洛克艺术的本质一样,鲁本斯以精准的人物动势和情感表达,将世俗生活变成了圣洁美好的神话。神话人物被置于一个现实的庭园场景,产生了梦幻般的画面效果。作品中真实人物与自然景色的描摹,也让审美经验大相径庭的我们对于此类宗教神话题材的创作不会觉得过于抽象和生疏。

        画面左端,一位红衣男子以华尔兹圆舞曲般的动作将女子拥入怀中,他的头向左微倾,嘴唇微张,似是试图将脸稍稍退远以便更全面、细致地欣赏女子白皙红润的脸庞,一副如痴如醉的神态。女子目光微垂,宁静安详,有别于画中其他女性而展现出一种圣母般脱俗且神圣的美。画家以他惯用的再现细节的精细笔触,描绘出这名女子的丝丝金发和发上的装饰品,有着丝绒质感的黑色裙摆让女子显得更为端庄秀丽、温文儒雅。这名女子被认为是鲁本斯的第二任妻子海伦娜·富尔曼,她多次出现在画家晚年的创作中。身后展开翅膀的小天使呈腾飞之势,欲将女子向男子推进。离他们最近的是坐在地上的一对情侣,男子深情注视着女子,以虔诚的姿势在她的耳边喃喃细语。女子一手托腮,一手搭在腿上,神情尤为妩媚。处于画面中央的几名女子身着华丽入时之服,或立或卧,沉醉在欢快甜美的气氛中。右侧是一对正从台阶走下来的情侣,女子右手执扇,左手提裙。男子搀扶着女子,紧随其后大步迈下台阶。贵族身上绫罗绸缎的炫目光泽和奇珍异宝的璀璨光芒,皆是画家精湛技法与超常耐心的体现。在这一方面,鲁本斯承续了佛兰德斯传统绘画中所呈现的实体触感,同时,他对文艺复兴前辈们精深的研究也沉淀在那颤动的色彩和挺劲的用笔之中。

        右上方的裸体雕像是象征着爱与美的维纳斯,她坐在吐水的鱼背上,清泉如乳汁般从丰满的乳房中涌出,她与建筑内部的三女神喷泉共同装点着浪漫涌溢的爱之园。画中还有些清晰可辨的象征婚姻爱情的图像,如孔雀、鸽子、丘比特、花冠等,也有代表着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犬类,这一切都包含着画家对美好婚姻的向往与升华。

        无论是盘旋于天空的小天使,还是活跃在庭院里的人群,他们时刻处于不停的运动中,因而这种画面仿佛电影镜头中的一处定格,动作与时间的骤然凝结,孕生出宛若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所散发出的静态美。这个瞬间往往将画面的情感推向峰值,你也会自带惯性地预见将会发生的事情。人物排布更是有意避免了并排关系的出现,结合建筑的透视和用色,形成了一种具有纵深特性的效果。他们夸张、扭动的姿态下,是厚实、沉重的体块。这些贵族紧密相依,形成了巴洛克艺术典型的团块凝聚,与右上角的雕塑及建筑内部的人物共同组成了三角形构图,使观者可以从稳定与骚动的交织中获得一份平衡。

        纵使整幅作品极致地展现着人们沉浸在温馨怡悦之中的甜蜜,但黑衣女子那忧郁的面容以及背光状态下脸部呈现的冷灰色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情感洪流中的一笔节制。眼前这位与自己年龄相差37岁的妙龄少女,是否勾起了鲁本斯对亡妻的思念?或许,他悄然地将那份深沉的悲痛与爱意植入了这年轻的生命。于是,我们看到了奢靡之下的一份浓情,也望见了悲情之后的某些期许。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1(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6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