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展会活动
      分享到:

      一个用视觉符号写诗的人

        作者:金懿诺2017-08-08 08:49:23 来源:中国艺术报

          (1/3)《公民凯恩》电影海报 亨利·托马耶夫斯基

          (2/3)《羊脂球》电影海报 亨利·托马耶夫斯基

          (3/3)《摩尔》展览海报 亨利·托马耶夫斯基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写在波兰学院派海报之父亨利·托马耶夫斯基中国首展之际


        近日,已故波兰平面设计师亨利·托马耶夫斯基在中国的首次个展——托马耶夫斯基原作展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本次展览共展出逾200件托马耶夫斯基的原作,其中包括40多件设计师亲手制作的第一版丝网印刷的海报作品,逾100件书籍设计的首版印刷和120余件插画手稿,系统呈现了这位波兰平面设计大师60余年的创作生涯。


        “政治犹如空气”


        亨利·托马耶夫斯基1914年6月10日生于波兰华沙, 2005年9月11日去世,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波兰现代海报发展历史的浓缩展现。托马耶夫斯基的父亲是一位音乐家,母亲在其出生一年后离世,他由继母抚养长大。从小他就表现出极好的乐感, 8岁开始跟随知名演奏家修习小提琴。原本父亲以为他会成为一名小提琴家,却事与愿违: 15岁时,托马耶夫斯基放弃小提琴转而进入艺术学校求学。在波兰国立华沙美术学院学习期间,他开始为讽刺周刊《大头针》创作插图和漫画,也是他日后能以简练的图形反映辛辣思想的萌芽。


        二战时期波兰沦陷,托马耶夫斯基留在了华沙,他逃过了纳粹的大屠杀得以幸存。战后华沙重建,他去了临时首都罗兹,在那里他结识了一些电影制作人和电影杂志发行者,开始接受电影海报的创作委托,由此开始了海报设计生涯。1945年波兰电影产业国有化,波兰人看不到外国电影广告资料,电影海报就成为电影和影迷之间沟通的桥梁,这也是波兰海报学派得以蓬勃发展的温床。电影海报不仅具有单纯的广告传播的职能,还为以阐释的方式实验图像提供了发展空间。这些波兰海报不为吸引公众进入电影院而设计,几乎没有暴力、性等主题元素,外观通常生动鲜艳、友好纯真。


        1950年托马耶夫斯基回到华沙,继而开始了戏剧海报和戏剧舞台设计。戏剧海报和电影海报的创作有很多差异。电影海报几乎都是在现有形象上进行设计,设计师可以提前预览剧情。而戏剧海报的委任则提前首映式几个月就开始,设计师只能通过既定文本的字里行间来进行创作,也就意味着有更大的创作和阐释的自由,从中我们也更加可以窥探出托马耶夫斯基的个人风格。其后他在国际平面设计领域声名鹊起,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设计语言。


        上世纪60年代,冷战阴云下的波兰相对封锁,海报是当时最重要的媒体,人们对重建文化场所和恢复文艺演出有着强烈的愿望。与此同时,戏剧、电影、展览的海报创作相对宽松并具文化价值,海报由于其有利信息传播、适合大众户外欣赏、易于创作和复制等天然属性,在物资相对匮乏和印刷技术发展水平有限的背景下,反而为托马耶夫斯基寻获了实现自由创作的舞台:很少使用字体和摄影元素,而采用手绘,以图形化语言,色彩单纯鲜明的艺术创作手法,在海报艺术中找到了外部限制和自由创作之间的平衡点,并发展出了其特有的艺术风格。


        “我一生致力于寻找人人都能理解的符号”


        托马耶夫斯基的海报创作不仅开创了战后“波兰学院派海报”的鲜明气质,也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全球的波兰海报风格奠定了基础。荷兰著名平面设计师修格斯·伯克拉德曾经评价:“托马耶夫斯基的海报属于诗歌的世界,它们是童谣、格言或者警句,隐喻符号是诗意海报的核心。 ”我们不妨通过他的几张海报代表作来感受下他是如何把复杂的文学主题或者故事可视化的。


        展览海报是托马耶夫斯基海报创作除电影、戏剧海报外的第三种委托类型。1959年他创作的《摩尔》被誉为是其创作生涯的转折点和制高点,一种新的平面设


        计方式在艺术家的作品中初露端倪。亨利·摩尔的雕塑语言启发了他在海报中对于字母书写形式的探索。他用剪刀代替画笔进行辅助设计字母。我们可以看到代表作者姓氏的每一个字母都不同于其它,就如同取了不同尺寸大小和形制的积木放在一起一样,尽管被拼贴在一张海报上组成了一个单词,但它们都不同于最初衍生而来的标准字母;同时又用字母营造空间错觉,第二个“O”字在这个单词中巧妙地变成了雕塑的底座,加上摩尔雕塑的摄影复制品,三维立体地呈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效果。


        “他是世界平面设计史的大师”


        这位集设计师、画家、漫画家、设计教育家于一体的“波兰学院派海报之父” ,用他标志性的手绘式图形表达、凝练笔触后的讽刺态度、独特的视觉语言奠定了战后“波兰学院派海报”的鲜明气质,同时,托马耶夫斯基的影响力更辐射法国、英国、乃至整个欧美现代平面设计领域。


        由于其作品中鲜明的极简笔触和凝练的符号语言,托马耶夫斯基在日本也受到广泛关注。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福田繁雄将其创作特征与东方美学和日本文化中的书法、俳句的属性相类比,更将其誉为一位禅宗大师:“精辟的讽刺,近乎哲学,他的感知力好似狂言剧。技法、艺术表达,让人联想到禅宗。他的画笔运用堪称出神入化,他的人物造型,好似东方书法艺术。当我们观看这些作品的时候,能发觉以前未曾注意到的东方韵味。 ”


        本展策展人何见平在德国学习工作期间受到波兰现代海报的冲击并影响了自己的平面设计创作,他相信“托马耶夫斯基原作展”的举办会将其带有普世审美性的视觉语言在中国平面设计界带来多维度的回响。正如何见平所写的: “托马耶夫斯基2005年以91岁高龄去世,他的一生犹如完美戏剧的剧终谢幕。他的离去,就像他1967年的作品、戏剧海报《来自伊尔库茨克的传说》 ,幕终,却留下一只令人回味和遐想的舞鞋,把我们的记忆封存其中。”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6(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