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展会活动
      分享到:

      “乡愁”——以艺术的方式

        作者:郭继锋2017-08-01 08:12:35 来源:西安晚报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乡村是一种情结,乡村是一种思念。

        近日,“乡村密码——中国·石节子村公共艺术创作营文献展”在西安当代美术馆启幕,几十件围绕乡村主题、令人耳目一新的当代雕塑作品,在乡愁和艺术之间搭起了一座崭新的桥梁……


        重回乡村进行艺术创作 共同面对当下“乡愁”情结


        “乡村密码——中国·石节子村公共艺术创作营”活动是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交流项目,也是一次全国美术院校大学生公共艺术创作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一次艺术介入乡村生活,将当代艺术精神根植于生活当中的有益尝试。


        中国有着深厚的乡村基础,乡村文化影响和改变着社会进程。随着城镇化进程,乡村的生存范围在不断地缩小,古香古色的乡村面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乡村所散发出来的纯朴性和亲切感,不断地引发着人们的“乡愁”情结。据介绍,以艺术的形式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使艺术融入生活,关注“乡情”、留住“乡愁”,是本次活动的主要意义。来自全国13所美术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来到中国的古老山村甘肃省秦安县石节子村,走进村庄,那份古朴,那种原始,那种久违的乡村记忆,历历浮现在眼前。乡村出生的大学生,在收获了大自然馈赠,经历了大学教育培养,重回乡村进行艺术创作,当曾经的乡土文化与当下现代文明在乡村重新猛烈碰撞时,这是一种反哺还是一份情结?对进驻乡村的雕塑系师生来说,他们与当地村民一起面对当下的“乡愁”情结。


        寻找中国的“乡村密码”


        这是当代艺术家的人文情怀


        此次汇聚石节子村,来到似曾相识又几度陌生的大山里,来自全国美术院校的多位青年艺术家品味着远古神灵——女娲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畅想着大地湾遗址华夏祖先曾经赖以生存的肥沃之地,感慨着农村当下的贫瘠与没落,不由得思绪万千。青年艺术家们利用当地的乡土材料,用奇妙的艺术语言在最古朴的乡村,与村民共同创作了22件(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和来自全国各地著名雕塑家的33件雕塑作品一起给石节子村带来了一场艺术盛宴。


        本次“文献展”就是对石节子村公共艺术创作营活动意义及现场创作进行归纳梳理,还原了石节子村部分生活场景及创作营作品,活动主办方还邀请石节子村村民观看展览,希望以城乡对话的方式,呼吁大众对艺术介入乡村生活的关注。


        据介绍,在这次活动中,青年艺术家们深入农村生活,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保留最完好的乡村,真切体会传统文化保护和现代化城镇建设之间的传承与矛盾,从而引发思考,促进艺术创作内涵的提升。艺术家们带着课题走进乡村,从农村的发展变化中,去感受文化艺术需求的多样化。他们从旁观者变成深入到其中的一员,与村民一起生活,一起创作艺术作品,从村民们最熟悉的大自然入手,并充分利用乡村的自然资源,深入挖掘地方乡土文化特色,通过现场艺术创作展现乡村艺术魅力,提升乡村精神内涵和品质。村民们在参与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逐渐拉近了艺术与生活的距离,增强了自信心,有了不同寻常的艺术追求。


        艺术不过是生活的另一面,在艺术和生活的相互观照中,我们追寻着生存的意义,这正是当代艺术的精神所在。特别是在中国的农村,建立村民的审美自信,是呼唤文化自觉性的基础。从艺术出发,以“社会写生”的概念去追寻艺术与生活的意义,寻找中国的“乡村密码”;从乡村出发,去思考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这是一个当代艺术家的人文情怀。


        女娲故里的乡村雕塑


        让我们渴望自己的神话与科幻


        在这些大学生中最带给我们感动的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田雨泽。他的作品《最美丽的人》,用记录了乡村发展的泥土,用雕塑“塑”的方式为山村的老党员、新党员和幼儿园园长塑像。正是有了这些人的存在,才为山村的道德回归,为山村的留守儿童种下了最深切的希望。为他们塑像,留下这份真情,留下这份感动,留下这份最美好的记忆。


        最代表乡村人梦想和期望的是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齐浩冲的作品《大地之眼》,他用雕塑“雕”的方式,在新建设的黄土墙上,利用村子里废弃啤酒瓶和广角镜的结合,表现出一种最富生活意味的质朴之眼。雕刻出的眼睛造型表达了乡村留守人群的情怀,广角镜映射出石节子乡村的壮丽,在眺望之时,也充满了对外出人的期盼之情和对外界生活的向往之意。最富乡村意味的作品是西安美术学院岳琦的作品《涟漪》,他用最原始的雕凿方式,在黄土地上留下了石节子人对雨水的渴望,正如乡村艺术家靳女女所说“艺术很重要,雨水更重要”,贴切地表述了艺术介入乡村后,普通乡民对于生活、生存的最基本诉求和对于生活与艺术的最根本理解。四川美术学院黄家琦的作品,以一种含蓄亲切的方式,得到乡亲的积极响应。他邀请村里的13户人家,在各自相邻的地界旁,用双方合手在泥巴上共同印下手印的方式,共同认定这条既明确又相互尊重的界限。这个手印纪念碑凝固了时空,保留了记忆,赢得了尊重。


        雕塑家董书兵的作品《赤子》,用镜面不锈钢的方式表达了赤子游魂对于故土的热恋和对于和平的渴望。郭继锋作品《对弈》,黄土墙边,杏叶之中,木门之前,遮阳伞之下,一盘楚河汉界之杀,展现了乡野之阔静。


        在我们看来,乡村是中国古老文化传统的完整保留地。在这里,我们可以介入,可以生根,可以辉煌,同样,也可以交流、碰撞、升华。在充满各种西方飞侠的年代里,我们渴望自己的神话与科幻,石节子,女娲故里,或许是艺术创作者获取最本真本土文化冲动的沃土。


        (作者系雕塑博士,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创研室主任)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0(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41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