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对话青年

        作者:未知2017-07-10 09:51:01 来源:凤凰艺术

        近日,《复旦博士生自述:一枚贫困生的十年》一文在朋友圈广为流传。作为“寒门子弟”,该文作者“昨天往中国银行的固定账户存入400人民币。至此,还清了本科时候的国家助学贷款,加利息一共28000元。”

        寒门子弟的阶层流动,一直是大众热议的话题之一。同为青春逐梦人的艺术类考生中,是否也有寒门学子在负重前行?

        “中央美术学院录取的学生中,很多就来自农村,来自矿山,来自边远地区,来自贫困地区。”

        7月7日,作为特邀导师做客“未来成长计划”导师青年面对面对话时,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范迪安表示,“就我自己而言,我出生在福建、江西、浙江三省交界的一个山区,从小学画条件也比较艰苦。一步步走来,我觉得,不管是学艺术,还是学任何其他专业,和自己的出身关系并不重要。”

        当日活动中,范迪安与中美高中生和大学生交流协会主席、“未来成长计划”发起人罗曌青就“寒门能否再出贵子”“天价艺术品”“艺术与教育”等话题进行了对话。


        当我们谈贵子,我们在说什么

        “教育有其公共服务属性,但艺术生留学本身是凌驾于这种公共属性之上的,是一种更高的需求,花费自然也更高。”罗曌青开门见山,“虽然有少部分优秀同学可以拿到奖学金,但媒体报道容易误导一些学子以为奖学金好拿——让我们回想,拿奖学金这种荣誉都是会上新闻的,所以当然不是常态。”

        由此,对话内容从“寒门难出贵子”细化到“寒门子弟留学难”。

        范迪安回应罗曌青说“我不是很赞成用‘贵子’作为成功人士的代名词。”他表示,所谓“贵子”,不能简单地以收入、阶层来划分。“贵”是体现在能力上,体现在精神境界上,体现在奉献意识上。“艺术工作者要为社会、为他人作出有益的贡献,不能觉得寒门就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也不能幻想寒门就直通‘贵子’”。范迪安表示,“对得起这个时代,对得起自己的初心即可。”

        “不管是学艺术还是其他的专业学问,自己的出身并不重要。”范迪安以梵高与齐白石两位出身寒门的艺术大师为例,指出学艺术首先应该源自热爱、理想、执着,“在这个意义上,没有寒门和豪门之分。”


        与其关注“天价艺术品”,不如走进博物馆

        说到艺术,基于大众传媒的报道,外行人经常被“天价艺术品”这样的新闻吸引了眼球。“有没有一种可能,寒门艺术家,得益于自己艺术作品的高价成交,而摆脱窘境?”罗曌青抛出问题。

        范迪安认为,国内艺术市场的繁荣,首先得益于中国的经济大势;国外市场上,中国艺术品的强势表现,也反映了中国越来越大的文化影响力。

        “但是,艺术创造的价值和艺术品价格之间不能划等号,”范迪安表示,艺术要经过历史检验,才可以证明其经典性。短时间内对某种艺术品的推崇,对某种风格流派的推崇,说明不了本质问题。他说,“与其关注艺术品的价格,倒不如我们花更多时间走进博物馆,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就我个人来讲,我还是希望艺术品更加亲民一些。”


        艺术教育:规则与自由

        学院教育是系统化教育,延续多年的教案,使用多年的课本,沿用多年的流程……难免趋于“固化”。而艺术,讲究灵光一现,千人千面——罗曌青在对话中提问:对艺术教育而言,如何把握规则与自由之间的度?

        范迪安认为,在全世界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中国学生的造型基本功、造型能力非常突出;另一方面,和其他专业一样,中国学生在自由思考、放松表达、个性表现等方面存在不足。

        范迪安以中央美院的艺术教学为例,表示,基本训练之外,还更加注重通识教育、综合素质,要求学生了解艺术的发展历程,社会发展的现实,培养其大爱的艺术情怀,同时在专业上为其定制自助餐式的知识营养,让其在自我发展中不断明确自我。

        “很多人认为自我是天生的,实际上,自我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既包括别人的发现,也包括自己的觉悟,”范迪安表示,“我们今天按照艺术规律加强学生综合思想、知识素养等方面的培养,让其在学习过程中,找到更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艺术表达,发挥年轻人的无穷想象力和创造性——但如果没有基本的知识系统建构,也就失去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即便拥有再自由的空间,也难以成才,要二者兼顾。”

        本次专场对话由中央美术学院、中美高中生和大学生交流协会、中国青年网联合主办,由中国青年网总编辑助理、重大采访策划中心主任吴楚主持。“导师青年面对面”是“未来成长计划”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打造一个平等开放的对话平台,以导师的阅历经验为青少年答疑解惑,与青少年分享成功。“未来成长计划”是一个面向17岁至21岁全球杰出青少年的常年公益活动,以“开拓视野、助力成长,成就梦想”为宗旨。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8(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3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