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中国绘本:用最恰当的方式,讲好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

        作者:田呢、张国圣2017-06-28 08:01:08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绘本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编者按:从王绪阳、贲庆余的《我要读书》,到刘继卣的《鸡毛信》、王叔晖的《西厢记》、贺友直的《山乡巨变》,再到沈尧伊的《地球的红飘带》、李晨的《边城》……“小人书”承载了几代人的年少时光和青春岁月。传统连环画从建国初期的革新改造、八十年代的繁荣以及九十年代的式微,到如今“架上连环画的”的风生水起、绘本产业的方兴未艾,经过了老中青几代画家的不懈努力,经历了从观念到语言的不断试错与开拓融合,才有了今天丰富多元的形式与面貌。作为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形式,连环画这种兼具文学性与叙事性的图文读物应当、也能够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


        连环画以叙事性绘画的形式走进美术展厅,在弘扬民族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为人民抒怀立传等方面展现出了广阔的生长空间—


        小画种 大使命


        日前,在由中国美协艺术委员会与四川美术学院主办的“中国故事”当代中国绘本艺术拓展研讨会上,如何用中国绘本讲好中国故事成为热点话题,与会专家围绕如何以鲜明的中国风格,推动中国当代绘本的国际化发展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保持新鲜旺盛的艺术生命


        最早的绘本不是画完要出版的,而是画家画给自己的孩子看的。早在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就提出,儿童是具有独立存在价值的人,这一观点是欧洲绘本诞生的思想基础。“这种创作意识的不同,是绘本和连环画最重要的差别。”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主任沈尧伊说,“从阅读对象看,中国连环画早期读者是以儿童为主,后来延伸到成人。”


        曾书写辉煌的中国连环画由于多种因素在20世纪80年代末戛然而止。随着引进的绘本越来越多,连环画逐渐演变为收藏者的小众专宠。“弘扬几代连环画人的开拓精神,打破创作思维的惯性与惰性,以不断创新的连环画精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让读者不但有‘架上连环画’可以欣赏,还有绘本可以品读,是艺术家、教育工作者和出版社共同的历史使命。”沈尧伊说。  


        近十年来,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一直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梳理并重。特别是“大连环画观”的提出,为振兴连环画拓宽了思路、提供了范本。从“架上连环画”到插图和绘本,这些新探索不但展示出连环画的多种呈现方式,也证明了即便是传统的大众艺术,只要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把冲击转化为动力,也能始终保持新鲜的艺术生命力。“好的绘本可以提升文学作品的意境,开阔想象的空间。”沈尧伊说,“要解决好文图结合的问题,打破画种界限,谋求共赢发展。”


        《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认为,“中国绘本”并不是对历史的回溯,而是比连环画和插图涵盖力更强的一个当代概念。“从中国绘本的发展状况来看,在绘本的图文关系中,对文学性的理解和对故事情节的再现能力还需要加强。”尚辉认为,绘本的绘画性尤为重要。他强调,以前连环画的创作者都是美术名家,他们的作品至今仍是典范,其中创作者的塑造能力和感悟力具有决定性因素,“今天在文图关系上进行探索的同时,画家的造型能力和艺术应用能力仍需达到一定高度。”


        开拓蓬勃向上的生长空间


        绘本形式多样,受众群体庞大,市场前景广阔。随着绘本热潮的发展,国内涌现出大量优秀的独立绘本创作者以及相应的出版机构。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乐坚认为,近年来我国的经典连环画尤其黑白线描形式的作品得到了欧洲专家的肯定。“专业出版社和绘本作者共组团队的合作形式很有必要。”乐坚说,作者有绘画权、建议权,而出版社根据出版商经验、从市场方面与作者进行交流,两者一起努力把作品打造成受欢迎的图书。同时,他认为,目前绘本的销售系统还不是很规范。“无论是网络销售还是实体书店销售,出版机构都需要理清跟渠道合作的模式,建立互利双赢的合作体系。”


        连环画出版社主编何玉麟介绍,在连环画发展困难时期,他们对于出版的思路进行了调整,强化了推广工作。连环画进校园项目每年选取200余种连环画配送到学校,得到了老师家长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同时,他们还在国内外书展上进行连环画宣传推广,举办相关主题讲座、启动连环画的征稿赛,这些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中国美协艺委会办公室副主任贺绚说,连环画在我国一直属于“小画种”,连环画画家大都有自己更为标识性的专属画种身份,但伴随着全国性的创作动员和学术梳理,“架上连环画”已蔚然可观。这让连环画作者和从业者感受到,连环画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依然有蓬勃的生命力和感召力。“连环画以叙事性绘画的形式走进美术展厅,在弘扬民族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为人民抒怀立传等方面展现出了广阔的生长空间。”贺绚说。


        讲述真实多彩的生活故事


        各个专业高等艺术院校纷纷设置连环画、插画等绘本专业课程,为绘本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空间和条件。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公共绘画系主任刘智勇对中国绘本创新路径的思考体会颇深。他认为:“要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绘本在作品题材上就要回归本土文化的表达,讲出和本土人文精神贴近的现代生活发展故事。”


        绘本艺术的发展契合院校专业融合和跨学科的教学变革趋势。鲁迅美术学院曾极大地推动连环画的创作,涌现和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连环画家。2007年鲁迅美术学院成立了插图工作室,创作不拘泥于某一种绘画语言,不拘泥于传统的“经验钥匙”。学院的连环画精神,概括起来就是“用最恰当的方式,讲好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广州美术学院分别开设了图像传媒研究和绘本艺术研究课程。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师张大风说,该学院在其动漫学院、版画系和中国画系都开设了绘本课程,武汉等城市的地铁里就有很多湖北美术学院师生创作的绘本展示。他认为:“绘本的发展可以更大胆些,甚至可以将绘本故事印到紫砂甚至丝巾上面结合推广。”


        “从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味道,从质朴中发现崇高”,中国绘本这种深受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在经历了跌宕起伏之后,正在以更加多彩的面貌、更有时代气息的形式“走入生活、贴近人民”,讲述中国阔步前行的故事。


        让“小人书”成为“大众艺术”


        ——吉林日报社美术部副主任宋梦寒谈如何发展绘本产业


        记者 田呢


        记者:出版业和现代传媒对绘本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宋梦寒:“小人书”之所以能够成为“大众艺术”,并实现其社会功能,除了本身的叙事性和绘画性外,依托于出版发行进行广泛传播是一个重要保障。“小人书”的蜕变和转型,与现代传媒的发展也密切相关。可以说,印刷出版技术的快速提升所带来的绘本产业化,是推动连环画语言更新的动力之一。


        图文读物的文本与图像在版式上的设计构成,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文字是成为画面构成的一部分,还是置身画外作为旁白,哪种形式看起来使文本内容与图画风格最为相配,最能体现作品的文学内涵,都决定了绘本品质的优劣。特别是在当前的艺术语境下,利用图文之间既紧密又疏离的关系,以新的排版形式适应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要,并通过版式和装帧呈现出时尚、鲜明、富有个性的设计感,全方位地再现文学意境,让书成为艺术品,是图文读物得天独厚的优势。


        记者:中国绘本在发展中存在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宋梦寒:虽然说图文读物在中国的正式出版发行与世界基本是同步的,但我们的绘本产业起步还是相对晚一些。我们要发展连环画、繁荣绘本,不光要引导画家调整思路、转变观念,同样也需要出版社把目光放长远,避免短期的逐利行为伤害到艺术创作。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连环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版社一哄而上出版大量粗劣的跑马书,之后又为了迎合市场不停地再版以前的经典,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国产连环画的衰落。优秀的创作人才流失,新的原创力量无法成长,所谓的连环画收藏也最终变异为资本投机。


        如今,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书籍装帧的国际化的确让国内绘本在外观上更加精美,但从绘画性和文学性的角度看,确实还有很多欠缺。一方面许多绘本在内容上缺乏文学性,故事粗糙缺乏逻辑,生编硬造,不说毫无汉语的博大精深和文学美感,连基本的语句流畅和语法正确都做不到。另一方面,从事绘本创作的人员良莠不齐,许多绘本的图画部分造型简陋,配色难看,不仅谈不上绘画性,更谈不上图像契合文本、文学语言的绘画性表现了。


        记者:如何让中国绘本更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宋梦寒:促进国产绘本的国际化,提高国产图文读物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最根本的还是要把国产绘本做大做强。激励、引导绘本的创作,发掘和培养优秀的创作人才不仅是艺术高校的当务之急,也是出版社应当肩负起的历史重任。所以,现在我们更需要出版社与艺术家、美术院校合作,共同建立起一个良性机制,鼓励、扶持优秀的青年作者,传播优秀的绘本作品,承担起艺术家和出版商应有的社会责任,以高品质的作品发挥绘本应有的审美引导与文化传播职能。


        连环画在新时代的重生


        作者:李晨(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十年前,我们第一次提出“大连环画”的概念,希望通过从理论观念到艺术语言的探究,从学术实践的角度切入连环画的革新创造,为连环画的当代性转变梳理出清晰的脉络,开拓出广大的空间。如今,“架上连环画”的风生水起和绘本产业的方兴未艾,用事实证明了连环画这种兼具文学性与叙事性的图文读物,完全能够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通道,并且以更加丰富多元的呈现方式成为当代艺术不可或缺的门类。


        “架上连环画”因为有画幅上的优势,可以更加深切地带入画家对生活的认知和感受,解决艺术表现对象的精神品格问题。而对于绘本来说,这种开放性的实践同样可以带来新的生命活力,并以极富时代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特征刷新图文读物的创作观念,把对绘画语言的民族性的积淀与感悟,融入艺术品质的个性化与当代性中。


        从我们举办过的几届“架上连环画展”和“钢笔画学术展”可以看出,在文学语言的绘画性转换上,图文结合的艺术形式如今在本体语言上的独特属性已经有了充分地呈现。入选的参展作品不仅取材广泛,形式多样,而且艺术构思独到,艺术手法精妙。许多作品展现出了非常明确的现代设计理念。包括块面构成的手法、符号化的形式语言、正负形的运用等等,都体现出了绘画语言的当代性。一些作品在材料技法的探索上非常大胆。特别是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融入了综合材料技法,从视觉美感上深化了精神内涵。在审美观念与视觉心理的转换中做到了与时俱进。比如用新现实主义手法演绎历史事件,利用观察视角与多时空的交错讲述情节发展等。


        从“小人书”到“架上连环画”、插图和当代绘本,与其说是连环画在探索主体精神的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不如说是在时代与国际的视野里,连环画吸纳了当代艺术理念,重新确立了图文读物的审美品格。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从“小人书”到“架上连环画”和绘本的发展历程,并从理论的高度审视和回顾时,就会发现图文读物在当代审美思潮中逐渐提升的影响力与辐射力,而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将成为这段审美历史的见证人。


        绘本:儿童的认知读物 成人的精神栖息地


        作者:刘智勇(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副教授)


        无论是传统连环画还是当代绘本,都遵循“反映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时代”这一准则。不管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的“热情地向生活学习”创作要求,还是“应当有自己本民族的艺术表现特色”语言规范,都是推动图文读物持续创新、不断校正发展方向的主导思想。回顾60多年来连环画的发展史,不难看出,提倡创作题材的广泛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反映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时代,一直是引导连环画推陈出新的核心思想。正是遵循了这个创作理念,连环画在今天才能够从传统的单一模式中解放出来,摆脱固有的表现形式的束缚,以更加自由的方式呈现出图文读物新的生命活力。


        以现实主义精神为指导的创作,必然会因不同时代的思想特征而产生审美视点上的变化。蕴含在现实主义绘画语言中的人文关怀和社会功能,同样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为图文读物带来新的精神内涵。我们不但要推动图文读物在语言上的与时俱进,在表现形式和技巧层面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更要将语言和形式作为精神价值的阐释方式,在对现实社会的观照和对个人内心的沉思反省中,以画家独特的审美价值审视现实生活,使语言和形式所蕴含的人文思想在润物细无声中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和震撼。


        目前很多人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个误区,即认为绘本是专属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的,只是婴幼儿的认知读物。实际上,优秀的绘本必然聚焦于时代的发展,以鲜活的语言和生动的想象,表达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关切和思考。对儿童来说,绘本不仅具有认知启蒙的作用,也具有审美启蒙的作用,早期的审美引导对于儿童成长的意义要远远大于认知启蒙。对成人来说,绘本是忙碌社会生活中宁静的精神栖息地,可以抚慰心灵。因此,图文读物的发展一定是以对现实社会的人文关怀与审美观照为基础的。画家自我的审美追求与时代的审美需要相应和,并在这种应和中实现艺术创作的社会功能,是当代绘本创作应当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7(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