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教育出版
      分享到:

      大美至简——书画类书籍装帧观察

        作者:闫敏2017-05-31 08:29:34 来源:中国文化报

          (1/5)《中国碑帖名品(典藏合集)》 上海书画出版社

          (2/5)《杨先让文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5) 《中国书法批评史》 人民美术出版社

          (4/5)《从风格到画意》 三联书店

          (5/5)《郑逸梅友朋书札手迹》 中华书局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市面上的大画册真是鱼龙混杂,不否认有水平高的、装帧讲究的,但的确也有很多粗制滥造、肆意吹嘘、名不副实的烂书,即使包有再华丽的书衣,也是垃圾。所以有时我就会想,从人美出去的书应该是什么样的,怎么能够不随波逐流?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视觉总监徐洁

        以前用铺张浪费的方式去呈现,因为人们总是觉得把所有好的东西都堆砌起来,越豪华越好,越丰富越好。那时候在做加法,现在却是在做减法,能够准确掌握表现方式传递出来的美感和精神意蕴,才是灵活运用美的能力展现所在。

        ——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王立翔

        应当以内容为先,要以内容确定设计风格,遵循艺术规律,从题材和内容出发,考虑图书功能和市场定位,考虑如何服务目标读者,做到“借题发挥”“有的放矢”。不能简单地说繁密华丽就一定不好、简雅朴素就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不变法则,而是应当从内容出发,结合市场定位、作者的修养气质、目标受众的审美取向来综合考量,当繁则繁,当简则简。

        ——中华书局美术设计部主任毛淳

        曾经有一段时间,刮起过办展览除了讲场地、讲排场,还要讲展览画册的装帧、标价的昂贵之风。不过眼下,美术馆自主策划的专题类展览越来越时髦,甚至不再出版画册,取而代之的是制作精良、便于携带的小册子,免费提供给观众。即便是一些个展,其书画册较之以往过于奢华浮夸的装帧也有所收敛。此外,除了展览,记者通过采访观察发现,目前书店出售的许多艺术类书籍的装帧,也都在回归简约之美。或许,书籍装帧早期的简约与经济状况和印刷技术不发达相关,但其后由繁复花哨、重复堆砌到简约干净、清晰明了的审美取向则是在技术层面解决之后,审美需求的变化所致。

        文艺类书籍装帧是否能反映中国当下审美取向变迁?符合时代审美的书籍装帧长啥样?装帧设计如何才能将艺术类书籍中的文艺旨趣最直白地表现出来?当下不同出版社艺术类书籍封面设计的特点和审美理念又是怎样?作为读者,在内容一致的情况下,以装帧形式作为甄选标准者占几成?这些都是今天的书籍装帧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为书做嫁衣,以内容立风格

        常说装帧设计是“为书做嫁衣”,所谓量体裁衣,一定是根据对象的气质、容貌、身材来量身定做,最终以一种得体的外在形式展现给读者。正如中国美术出版总社视觉总监徐洁所说,装帧设计与内容息息相关,所有的设计创想都是从内容发起的,能够准确地表达出内容的设计,才算是扣题的设计;如果把每次设计比作一次考试的话,也就是基本得分的设计;若能锦上添花,那就是高分了。所以徐洁笑称自己是“做书的手艺人”,“安安静静做书衣的手艺人”。

        “就封面来说,当然是针对受众的不同,设计会有不同的考虑方向。”徐洁介绍,书画类的读者,通常就是要看内容,是讲技法还是鉴赏,文字多与文字少等,均要根据内容的要求和读者的阅读习惯来构思设计,从开本到每一个字的字体、字距、行距,逐一考虑。“一般来说,书画类的图书不太会随着当下流行的某个设计样式飘动,而是相对稳定,当然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老套。”

        书画类出版物针对的读者受众群体是文化圈或者有着某种文化需求的人,所以首先要符合这一读者群体的普遍认知。“出版的书籍外观不美的话,何以见得是一个艺术类书籍出版社的产品呢?”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王立翔接受采访时这样感叹,“装帧分为封面和内页,封面是第一印象尤其重要,内页装帧的艺术表现力和手段也必须要符合设计的语言及美感。总体上讲,相对而言,书画艺术类出版社在这方面的要求更高一些。”

        即使是如中华书局这样以多文学为依托的出版社,在书画收藏及文博鉴赏类图书的装帧方面也会要求突出其特点。中华书局美术设计部主任毛淳介绍,书画类图书是艺术类图书中的一个特殊类型,装饰感、形式感相对强,其功能是展示书画类作品,传播文物收藏与鉴赏文化。因此,这类图书一般开本较大且图片精美、印制精良,在装帧形式、材料工艺的选择上给设计者比较大的设计空间以发挥创造力。“设计者装帧设计的前提是基于他对文本内容有了理解和感受,并将这种感受用设计语言和工艺手段制造成一本内外皆美的书。内容是设计的定位点,是构思创意的来源,是形式的先决条件。”毛淳补充道。

        综合素养,特色气质

        眼下这段时间正值毕业季,各个艺术类高校每年都会有数量可观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到图书设计装帧领域,他们通过专业的设计理论学习和实践,对图书类书籍的专业化发生一定的审美影响。然而,除了专业的设计培训之外,好的图书美编还要具备哪些素质?

        结合上海书画出版社对美术编辑的甄选和培养,王立翔谈到,在美院高校中有专门的设计系,一些美编是美术设计专业出身,但对图书内容的深度理解却还有待提高。比如要做书画类书籍装帧,美编对书法知识、绘画知识等了解多少?中国文化基本的传统元素不能掌握的话,内容和形式的整合就很难恰如其分。王立翔说:“我认为这可能与高校综合知识的培养欠缺有一定关系。如何把文化语言既传统又现代地表现出来?用非常现代的方式去表现好不好?当然也见仁见智,但对我们来讲,还是希望首先要懂得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审美和表现方式设计。比如《中国碑帖名品(典藏合集)》每一本书的封面选两个字,要体现出书家的风格精神气质,米芾那一套为何选择‘载酒’这两个字?书上附有来自于古人对书家品评的小字评语,这浩如烟海的品评如何甄选?这套书选择红颜色背后的内涵是什么?这些都对美编的书法文化素养有相对高的要求。”

        由此可见,同样的材料在不同的美编那里起到的作用并不一样,所以装帧设计师的综合素养不可忽视。而每个出版社也在时间的积淀中,慢慢形成了各自的风格特色。徐洁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人美社成立,当时设计水平是相当高的,曹辛之、曹洁这些老先生那会儿都是意气风发的青年,装帧设计上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人美社的风格用几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中正大雅、朴真至美。人美社的气质,经过了65年的沉淀,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一直也在守着这份气质。每做一个设计,都会用这几个字去衡量,希望每一本书、每个封面能够传达出人美的气质、人美的声音。虽然我们做的还有欠缺,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这个信条没有变过。”

        当繁则繁,当简则简

        人美社的金字招牌是“大红袍”,即中国近现代、当代名家画集,而画册也是书画图书中的重要部分。在徐洁看来,“市面上的大画册真是鱼龙混杂,不否认有水平高的、装帧讲究的,但的确也有很多粗制滥造、肆意吹嘘、名不副实的烂书,即使包有再华丽的书衣,也是垃圾。所以有时我就会想,从人美出去的书应该是什么样的,怎么能够不随波逐流?”

        在丰富美观与简明扼要之间做好取舍以繁简得当十分不易。王立翔将之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专业性强、针对专业人士的,从装帧设计到内容更加精美。他结合上海书画出版社代表作《怀袖雅物——苏州折扇》谈到:“这本书是一部详细记载苏扇的大书,全面展现了明清以降苏州折扇在材质、造型、雕刻技艺、扇面艺术上的全貌,特装版里面还配有一把精致的仿明代乌骨泥金折扇,以还原明代折扇的面貌。苏州折扇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当时在编撰这本书的时候,我们请来折扇藏家、老工艺人,探讨如何以不同的角度把握好这个题材,如何在装帧上表现出折扇之美,这就需要我们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解达到一致。装帧设计就花了两年多时间,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称号,可以说是能够代表上海出版社传统趣味和现代装帧艺术审美的一个案例。当然这种所谓的繁琐与豪华得恰如其分,否则把适合做大众读物的偏故意造一个‘神’出来就过分了,当然大众读物造价低却不代表就可以俗,也同样代表一个出版社的水平和颜面。”

        毛淳通过大量的图书装帧设计实践,也谈到他在设计上的体会。“华丽与朴素、繁密与简雅是相互对比和衬托的,在丰富美观与简明扼要之间如何取舍?个人认为还是应当以内容为先,要以内容确定设计风格,遵循艺术规律,从题材和内容出发,考虑图书功能和市场定位,考虑如何服务目标读者,做到‘借题发挥’‘有的放矢’。不能简单地说繁密华丽就一定不好、简雅朴素就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不变法则,而是应当从内容出发,结合市场定位、作者的修养气质、目标受众的审美取向来综合考量,当繁则繁,当简则简。繁密而简雅,华丽而朴素,这看似矛盾的气质,通过设计者巧妙地运用设计手法和工艺材料,是可以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大美至简,稳重端庄

        一本书画类书籍的封面设计与著作者之间的沟通与默契是如何达成的?不久前在呼和浩特荣宝斋办完个展的青年书家张圆满谈到他刚刚制作的作品集说到:“好的作品集,其实就是一件好的作品。我的作品集设计上会考虑到一些综合因素,比如美编提到将我本人和作品的整体感觉融入到整个设计环节中。封面是用亚麻粗布来包的硬壳,封面文字用汉简隶书做成压凹,凸显立体感。荣宝斋出版社的logo采用的烫黑色,背面是专门为展览刻的白文印的压凹。在作品选登的时候,尽量选择以古雅纸色为主,产生斑驳感,寻求自然之趣。整个作品集封面选择土色的纸色,基调素雅,简洁明快。”

        记者走访出售各大艺术类书籍的书店及相关文创机构看到,艺术类书籍的色调多偏温厚。与其将各种繁复元素无限堆积,不如返璞归真,删繁就简,干净利落,如宋代器物般以单色呈现出静敛淡雅情调,这种转变更符合文人集体审美取向。似乎在近两年,此类作品集及书画类书籍的装帧很是流行。

        除了设计的删繁就简之外,刻意制造精美华丽以增加大画册造价的现象近两年也有所转变。究其原因,王立翔说:“中国文化色彩本就温和典雅,不是霸气外张、灰暗极端的。且中国画和书法的高级层次要求是以意境胜,有综合的审美观照和精神状态及审美趣味,我们在常规设计上首先要追寻并引领这种传统之美,书画类书籍封面装帧艺术的审美变迁在某些不同的历史时期还是有着很鲜明的特点。”由此看来,以上转变似与传统文化的回归有一定联系。“这其实是对图书装帧之美的认识提升了,以前用铺张浪费的方式去呈现,因为人们总是觉得把所有好的东西都堆砌起来,越豪华越好,越丰富越好。那时候在做加法,现在却是在做减法,能够准确掌握表现方式传递出来的美感和精神意蕴,才是灵活运用美的能力展现所在。外在技术条件的成熟,对美的观念的改变也起到很大影响。”

        中国的美术遗产丰富,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稳重、端庄、大气的共同特点,中国书画类书籍的装帧与设计,应当以此为立足点,广泛地从中国的美术遗产中汲取营养。在此前提下,求得多样化的个性风格,塑造有“大美”之风的书籍。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3(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