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艺术 北京 综合新闻
      分享到:

      龚之允:艺术史的乱世危言

        作者:龚之允2017-05-25 08:13:48 来源:绝对艺术

        虽然,不可避免地,我们已处在一个乱哄哄的当代社会中,但无论是庙堂还是江湖,都需要艺术史知识和从业人员,只不过传统的教育必须对这一乱世做出改变。

        英国作为艺术史学科的重镇,却要从2019年取消艺术史这门学科,是什么原因使得英国艺术史学科变得如此惨淡?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英国几大高校的艺术史对学科的安排作出了调整,作为对过去一些艺术史家提出的关于“艺术史终结”的疑虑的有力回应。

        艺术史学科已面临的青黄不接:

        2016 年10月,英国考试联盟(AQA)对外发表申明,决定从2019 年起在英国高考中取消艺术史这门学科。他们给出的理由很简单,找不到足够的合格教师组织出卷和评分。英国自2008 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文主义教育学科的发展情况日趋严峻,进入了恶性循环:第一、本国学生的学费上涨了三倍(一学年从平均3000英镑涨到了9000 英镑);第二、艺术史本科生的生源逐年下降; 第三、各高校艺术史系经费严重不足,据林肯大学的副校长马修· 格利克的说法,很多大学都已把艺术史系并入到了历史系。苏塞克斯大学的艺术史系在英国排名前三,世界排名前十,然而2015 年的本科招生仅17位, 与2008 年招收60多位学生的数字相比,不禁让人侧目。英国是艺术史学科的重镇,坐拥瓦尔堡学院的学术遗产,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培养了大量的研究员、策展人和艺术史家,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英国艺术史学科变得如此惨淡?是英国自身的原因,还是艺术史学科本身已变得可有可无?

        艺术史教纲的变化:

        2008年,笔者来到英国学习艺术史,从学士到博士毕业论文完成,历经8年,而这8年正好是世界经济萧条的8年,艺术史也深受影响。2008年美国出现次贷危机,严重影响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而中国则由于奥运会和政府投资,短期内似乎还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中国当代艺术界也显得欣欣向荣, 私人美术机构不断涌现,比如 : 2007年11 月,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在798开设 ; 2011年, 成都当代美术馆对外开放;2012年,龙美术馆在上海成立,同年银川当代美术馆立项。由于这些机构的林立,急需专业的美术馆学和艺术史学的从业人员,然而中国传统高校中的文博系、美术史系尚不足以应对这样的变化。中国的政府和民间机构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加大了向海外输送人才培训的力度。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都和大英博物馆、大英图书馆以及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开展了对口专业培训合作,以填补中国策展专业的不足。

        英国几大高校的艺术史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学科的安排作出了调整。以苏塞克斯大学为例,艺术史系在2011年新增了策展学硕士课程,后来又开设了学士课程。这一学科的招生情况要远远好于纯艺术史学科。2016 年的策展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已超过40人, 其中来自中国的学生占了很大比例。这与同期艺术史本科研究生招生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学校对教纲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首先,艺术理论的考试难度增加了。大学第一学期由原来的看图写作1000字,改为限时2000字论文。其次,讲座与讨论课结合得更加紧密。讨论课在讲授资料检索、方法论和演讲技巧等实用技能的同时,也需结合每周讲座的内容给学生做答疑和扩展知识补充。第三,与历史系建立了跨学科的教学合作。艺术史系的学生不仅被要求学习艺术史理论,更需要与历史系的学生一起学习时代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历史知识。第四,策展学与英国各大美术馆建立了合作关系。由美术馆的策展人作为客座讲师,带领学生进行策展实践。

        从这几大变化来看,虽然艺术史学科在新形势下面临着种种挑战,比如纯理论研究的内容被大量缩减,传统美术史知识让位于新兴的艺术策展实践,但这也有力地回应了过去一些艺术史家提出的关于“艺术史终结”的疑虑。

        艺术与艺术史:

        由于传统艺术史学科的式微,在英国一些高校已取消这一学科,而这些学校的艺术系则承担了部分艺术史教育的任务。比如伯明翰城市大学的艺术学院,艺术生的招生情况良好,该校学科带头人姜节泓教授指导的博士生就达7人。然而这些博士生所研究的课题早已超出了艺术史的范畴,上升到了视觉文化这一领域,并以当代艺术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据姜教授所说,他教授的是艺术、策展和艺术理论,而不是艺术的历史。这也折射出了艺术史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在当代社会中的尴尬地位。

        艺术史到底教什么?是艺术还是历史?是艺术理论还是艺术的历史?学习艺术史的学生, 毕业后将有哪些就业机会?艺术需不需要历史,特别是后现代主义大行其道下的当代艺术?这些不仅让学生困惑不已,也让老师非常为难。很多教授艺术的高校老师似乎非常在意艺术与艺术史之间的区别。比如,英国皇家美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的莎拉· 成(Sarah Cheang)博士,虽然她在该校教授设计史,但她一直认为自己是教授艺术的老师,并不是艺术史家。无独有偶, 诺丁汉大学的葛思谛(Paul Gladston)教授曾出版有多部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史的著作, 他也认为“艺术史”是一个值得商榷的议题, 他的自我定位是艺术批评家,是艺术史的批判者,站在艺术史的对立面,对“艺术的历史” 这样的词汇持怀疑的态度。

        似乎,艺术史的科学危机,在于其“史”的定位问题。对历史的批评和质疑,使得艺术史的合法性和必要性产生了动摇。于是,一切又回到了意大利历史学家贝内德托·克罗齐的问题原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也可以这么认为,只要历史这一词汇具有合法性, 那么当代史也就具有合法性,艺术史也相应地,有着自身的必要性。

        一次姜节泓教授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多久以后当代艺术可以有历史?” 我作为一个保守的艺术史从业人员,战战兢兢地回答道:“如果有三十年,应该可以安全地说这可以算历史了。”

        当然,现实的情况是,当即发生的事情就可成史。吕澎教授是记录和出版中国当代艺术历史的先锋,他总在历史发生之前就会做好书写的准备。当然,他不会凭空地把没有发生的事情写进美术史中。但是,他的写作策略足以证明,艺术史的书写可以像纪实文学一样具有实时性。美术史的书写不需要等若干年,只要发生,就可以写,就如吕澎教授一直强调的那样,关键的是上下文的影响和意义。没有上下文,历史和艺术都会失去评判的坐标,那么艺术史的写作也就没有了意义。

        乱世非幻:

        随着英国脱欧、美国总统大选等一系列国际事件的发生,冷战以来的世界格局已经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国际主义政治实践,如欧盟大有破产在即的趋势,世界政治环境走向了极右保守。可以预见,地方保护主义会大幅抬头,国际化和多元化的当代艺术会面临更多的挑战。英国和美国内部的社会分裂已昭然若揭。民族隔阂、代沟问题、贫富差距都将在今后的十年间困扰着欧美国家。可以这么认为当代艺术在欧美后现代主义的框架下逐渐接纳了其他区域和国家的艺术史(Alternative History of Art),新的艺术史策略似乎已经接近国际主义的理想目标,但当下的现实是,中东战争不断,欧陆移民问题日趋严峻,环太平洋国际关系紧张,全球化文明这一议题将接受现实的质疑。

        此外,来自西方传统的分学科的教育方式也开始被部分国家摒弃。2016 年芬兰正式启动现象教学法,以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艺术史产生于传统的分科教育法,是学科细分的产物。然而在教学和实践中,艺术史涉及到的科目远不止哲学、政治和经济,似乎现象教学法是艺术史科学危机的一种良好的调适方式。

        苏塞克斯大学艺术史教授大卫· 梅勒(David Mellor)曾感叹道,艺术史还是作为研究主题比较好,过去30年英国高校的学科细分设置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三四十年前,他所接受的教育还是大综合式的,艺术史研究隶属于人文学院,并不存在艺术史系这一单位。过去学生所学的知识范围较现在更广,摄影、音乐、舞蹈、文学都会有机会涉猎。而现在的学生能把艺术史系教学大纲中所提示的阅读材料读完,就已经很不错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科学的专业化越来越深入,但是高校学生接受综合教育的机会却大大减少。似乎传统的大学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趋势了。非正式的教育,如短期技能培训、兴趣小组、社团活动,也精彩纷呈, 也许学生能够在这些场合中学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识,并且培养出更出色的思维方式。

        虽然,不可避免地,我们已处在一个乱哄哄的当代社会中,但无论是庙堂还是江湖都需要艺术史知识和从业人员,只不过传统的教育必须对这一乱世作出改变。最后插曲,英国考试联盟已于2016 年12月发表申明,由于各方的努力,艺术史作为高考科目得到了保留。因此,艺术史还是有希望的。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2(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9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