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教育出版
      分享到:

      将文化育人纳入艺术教育

        作者:刘修兵2017-03-16 08:14:23 来源:中国文化报

        ——政协委员为艺术教育建言献策

        随着《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政策相继出台,艺术教育越发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今年两会,不少代表委员为艺术教育建言献策。

        规范艺考制度重视育人工作

        “孩子想考艺术院校因为他们怀揣着艺术梦想。”针对近年来的“艺考热”,全国政协委员、导演、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院长陈凯歌表示,报考人数多是好事,但是仅凭艺考人数持续增长,并不能说明当下艺术教育发展一帆风顺,而艺考的任务就是准确考量考生的天赋和水平。此外,他认为,艺术院校的大门不仅要面向高中毕业生,还应向更多社会人士敞开。“社会上有很多真正热爱电影的人士,他们不是应届毕业生,无法报考(艺术院校),这不是很合理。选择电影作为职业,应该有更多样的途径。”

        全国政协委员、男高音歌唱家、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魏松认为,“艺考热”不是坏事,但以成名为目的的考生应该慎重选择。他建议,艺术院校应根据市场需求招生,不要盲目扩大招生名额,造成市场饱和进而导致学生没毕业就失业;应制定统一的艺术院校考试规则和流程,对于如何进行初试、复试,都应有一整套规章制度。

        对于如何培养艺术人才,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徐翔建议,要重视教育最基本的育人功能,应该培养孩子有怦然心动的情怀、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开阔的胸襟,不应仅注重技艺培养,忽略孩子的基本人格、道德和情感的养成。此外,大学教师也要把育人工作融入艺术教育全过程。

        建立公办、民办院校交流机制

        完善艺术场馆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月宁深入民办艺术高校调研时,发现公办高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而部分民办艺术高校将教育和实践结合得十分紧密,能够根据社会需求动态处理学科设置。“应建立公办与民办艺术院校常态化的交流合作机制,这对于我国艺术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极为必要。”她建议,通过举办公办与民办艺术教育联合论坛、设立公办与民办艺术教育联合工作委员会等手段,打破二者交流合作的壁垒;设立国家级、省市级的教育科研项目或专项基金,鼓励公办与民办教育学校联合申请、合作完成;建立公办与民办的常态化人才流动渠道,互派教学及管理人员;由公办与民办艺术学校联合开展一些特色课程,提升艺术人才培养的质量。

        “目前,我国高校的基础设施普遍改善,建设了较高水准的体育场馆,但文化艺术场馆设施严重不足。并且,高校现有的艺术场馆主要是用于专业艺术人才培养的小型音乐厅和剧场,只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无法满足广大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艺术欣赏需求。”全国政协委员、指挥家于海建议,加大文化场馆建设经费投入,同时增加对高校文化艺术场馆的运行支持,如申请对大学艺术场馆运行免收房产税(体育场馆已免收),并将100元以下的低票价高水平专业演出纳入文化部、教育部低票价补贴政策。“否则,即使建得起也用不起、养不起。”他说。

        “艺术类院校重创作、重实践、重感性经验,综合类院校则重理论、重研究。”全国政协委员、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表示,当前正在实施的高等教育“双一流”发展战略,为艺术类院校提供了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实现不同类型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他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应关注艺术院校申报博士点问题,并以毕业生质量、教师创作水准、社会贡献度等来衡量和评价艺术院校,在“双一流”建设评估中,关注艺术院校与综合类院校的差异,重视艺术院校对社会的特殊贡献。

        加强美育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宇一艺术研究院院长刘宇一十分关注如何让年青一代铭记历史,传承民族精神。“在这方面,艺术大有可为。比如红军过草地的故事,单靠文字,现在的孩子可能无法想象。但通过绘画、音乐、舞蹈、影视作品等多种形式,就可以直观地把人物、故事及所体现的精神内涵传递给他们。”他表示。

        “中国人重视先学做人,再学绘画,在艺术培养中摸索人与社会的关系。但我们现在的美术教育重视技巧,忽视了艺术创作和家国情怀的展现,是一种本末倒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表示,艺术家要心怀天下,把自己和天地、民族、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美术学院除教授绘画技巧外,也应涉及西方的技术、科学,但更要增加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所占的比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表示,当下家庭越来越注重青少年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的教育,以文化和艺术来熏陶孩子,培养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让年青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理解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才能在未来更好地扛起艺术传承的大旗,承担社会责任。

        (本报记者李月整理)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8(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3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