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收藏新闻
      分享到:

      邮票衍生品缘何沦为鸡肋

        作者:马嘉会 宗泳杉/文 贾丛丛/漫画2017-02-10 09:08:40 来源:北京商报
        邮票衍生品缘何沦为鸡肋

        文化衍生品系列调查(之一)

        随着“集邮热”的持续升温,包装精美、价格昂贵的邮票衍生品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机构对邮票衍生品的开发趋之若鹜,这些邮品将邮票与贵金属、瓷器、刺绣等工艺结合并搭载邮票一同出售。然而,看似华丽的邮品却面临着尴尬境地,一方面,邮品中搭售的邮票成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不少消费者为获取其中的邮票而购买邮品;另一方面,邮品的二次出售还未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变现渠道以及升值预期都处于未卜状态。那么,随着集邮市场的发展,邮品能否走出鸡肋的尴尬境地?

        各类衍生品频现市场

        最初,邮票的功能只是用于支付邮资,后来因其往往以本国著名景点、文物、重大事件等为主题而成为了记录时代的一种独特方式,极具审美情趣和收藏价值,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不知从何时起,邮票渐渐退出了通讯领域,成为了广受欢迎的大众收藏品。近年来,邮票市场持续高走,据统计,1980年,中国发行的首枚生肖邮票“猴票”已经由面值8分上涨为1.2万元一枚,较37年前上涨了15万倍,而一张大版的“80版猴票”售价超过百万。

        然而,在邮票市场火爆的同时,由中国邮政授权机构发行的邮品也顺势而生,如盖有纪念邮戳的封片、邮折、小型张、纪念封等。资料显示,1983年为了纪念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一种镶有铜币的首日封,该邮品一经面世就引起了广泛的反响,甚至有人当年用一枚猴票换取镶有铜币的首日封。随着“集邮热”的持续升温,一些公司发行的仿真金属邮票也陆续出现在市场上,这些商品性集邮品受到集邮爱好者的青睐,有些品种还未问世,就已经预订一空,有些则在销售当天,求购者排起了长队。2006年推出的《文房四宝》丝绸邮票将邮票与传统的丝绸工艺相结合且发行量小,成为许多消费者眼中的潜力股;2016年初,限量发行30万套的《丙申年》邮票金更是在短短的时间内一抢而空,在收藏界引起了重大反响,邮票衍生品也成了集邮爱好者们热议的话题。

        现如今,市面上大大小小的邮票衍生品多达几十种,业界对邮票衍生品的讨论也从未停止。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华夏专题邮会会长、世界邮展专题类我国第一位金奖获得者李伯琴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能否作为邮资凭证是邮票与邮票衍生品的最大区别,邮票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邮政信息使邮票拥有长期的升值潜力。而邮票衍生品则属于纪念性质的商品,集邮热引发的热潮为一些企业的新品种开发带来了启示,此类邮票衍生品的不断出现,正是一种新品种不断开发的营销方式。”

        热捧与争议并存

        邮票衍生品作为一种商品,其优势显而易见,这类纪念性的商品是将邮品与丝绸、贵金属、陶瓷等工艺结合进行二次创作的结果,把邮票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以及风土人情融汇在方寸之间,产生了高于邮票以及材质本身的文化价值。其次,邮票衍生品华丽的包装带来的新鲜感也给更多的消费者提供了认识邮票的契机,对集邮文化的发展有着“反哺”的作用。

        但是,在邮票衍生品受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一些观点认为,邮票衍生品不过是“华而不实”。

        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发现,在各大黄金卖场内,随处可见各式各样“邮票金银”、“邮票金砖”的身影,这些由贵金属制成的商品价格均在千元以上,商家向记者介绍道,该款邮品是由中国邮政授权发行的,邮票本身的升值空间再加上黄金的保值潜力极具收藏价值,在听过商家的介绍之后,现场有两位消费者购买了该款邮品,当记者问及其中一位消费者购买的原因时,该消费者表示该款邮品的价格属于自己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购买该商品是为了赠送亲友。

        除此之外,邮票衍生品的另一种销售渠道是通过邮政销售,当某一热门邮票库存销售完毕时,邮局的工作人员会告诉消费者可以购买邮票衍生品,邮票衍生品内会赠送邮票,但邮票衍生品的价格却远高于邮票面值,一些消费者为获取其中的邮票而不惜以高价买下邮票衍生品。

        作为收藏品,变现渠道以及变现能力是衡量商品是否值得收藏投资的重要因素,北京商报记者在福利特邮币市场发现,未见有任何一家商户开展邮票衍生品的交易业务,一位商户表示:邮票衍生品只是看上去很华丽,其实根本没有收藏价值,只能当做工艺品,既然是工艺品又何谈升值呢?

        对于邮票衍生品如今变现渠道不通,收藏面临尴尬的现状,李伯琴表示,目前,集邮市场上鱼龙混杂,包装华丽的邮折存在着溢价太高的现象,而最终变现的关键还是要看其中邮票的价值。对于与其他材料结合制成的邮票衍生品来说,最终变现的不过是材料的价格。

        难脱鸡肋困局

        尽管邮票衍生品市场面临着尴尬的处境,但作为工艺品,邮票衍生品依然有着一定的消费群体,但对于邮票衍生品市场的未来,李伯琴表示并不看好,在他看来:“通常邮票衍生品包装精美,价格相对较高,多数消费者处于馈赠的目的进行消费,而且消费者多为新手藏家,因为邮票衍生品华而不实早已是集邮圈里公认的事实,但随着集邮知识的普及,消费者很快就会认识到邮票衍生品的价值究竟几何。”对于为获取邮票而购买邮票衍生品的消费者,李伯琴表示:现在邮票的发行量越来越大,但随着人们以书信作为通讯工具的减少,邮票的消耗也会越来越少。在发行量大、消耗少的情况下,消费者手中的邮票即便涨的价格再高也不过是有价无市。所以消费者更不会为获取邮票而去购买价格较高的邮票衍生品。

        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邮票衍生品用于馈赠自然无可厚非,但那些试图将邮票衍生品用于投资收藏的消费者又该怎样规避风险呢?李伯琴表示,若想投资黄金不如直接投资金条,若想收集邮票就应该收藏真正的邮票,在收集邮票的同时,要注意邮票的发行意义、数量、工艺以及升值空间,只有正确地评估邮票的未来预期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78(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5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