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融合障碍何在?

        作者:未知2016-08-29 09:31:10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当前,在推进供给侧改革、重构新型供需关系的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对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以及提升国家软实力等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国文化产业主要脱胎于文化体制改革,相对于其他领域,文化产业发展起步晚、基础薄弱,加之其自身具有一些特殊性,造成目前文化产业投资来源较为单一,服务于文化产业的金融中介体系薄弱,配套法律法规政策仍不完善,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融合不足,融资困难情况较为突出,严重制约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文化产业以其自身的优势成为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力量,不仅是支柱产业,更是发展新动能、提高经济增长效率的重要依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意义重大,事关“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能否完成,也是供给侧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一环。然而,我国的文化产业主要脱胎于文化体制改革,相对于其他领域,文化产业的发展起步晚、基础薄弱,加上其自身具有一些特殊性,造成发展的严重制约,最突出的问题是与金融资本融合不足,出现了融资困难的情况,严重制约着产业的快速发展。

        1、文化产业的投资来源仍较为单一

        2、文化产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缺乏有效联动

        3、文化企业的自身特点阻碍了与金融资本的融合

        4、服务于文化产业的金融中介体系薄弱

        5、财政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仍然不够

        6、法律法规及政策配套仍不完善

        文化产业的投资来源仍较为单一

        文化产业的投资主要来源于5个方面:财政投入、银行贷款、社会融资、外资以及文化企业内源资金。

        我国文化产业的投资来源则较为单一,国有文化企业仍以财政投入为主,投资方式也很简单,大多局限于财政补助方面,贴息、转贷等方式很少运用。民营文化企业大都由旅游、房地产、广告等其他关联行业转入,资金来源主要靠私人公司的原始积累,部分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投资来源虽然有多元化的趋向,但在资本市场上其直接或间接融资一般相对困难,利用外资和社会捐助更微不足道。

        文化产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缺乏有效联动

        2010年中宣部等九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为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融合提供了政策支持,但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当年文化产业共获得贷款5328亿元,总量仅占86.8万亿元贷款总余额的0.6%,占当年全部新增贷款9.78亿元的5.4%。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不重视,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的了解不够,

        二是传统文化企业不擅长使用金融工具。

        三是金融机构制定的贷款门槛较高。

        四是对文化产业方面的金融创新较为薄弱。

        文化企业的自身特点阻碍了与金融资本的融合

        文化企业往往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具有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另一方面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具有经济属性。除此之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起步较晚,许多文化企业还处在“转企改制”的进程中,进一步增加了文化产业的复杂性。

        一是文化企业的行政色彩较浓。

        二是文化产业的盈利模式比较特殊。

        三是大量文化企业小而分散。

        四是文化企业的投资风险大。

        服务于文化产业的金融中介体系薄弱

        完善的中介服务是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对于文化产业而言,其资产评估、担保以及产权交易等环节均十分薄弱,成为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另一个障碍。

        一是文化资产评估难。文化企业拥有的产权多是无形资产,包括影视著作权、版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品牌等,对于这部分资产的评估业界虽然进行了大量探索,但仍存在很大困难。

        二是文化资产融资担保难。文化企业自身缺乏足够的有效资产进行抵押或质押,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贷款或其他融资的条件,在寻求抵押或质押过程中,一部分文化企业试图通过联保的方式解决担保难的问题,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仍在于文化企业有形资产不足,只要现有资产评估办法和担保规则不改变,担保难的问题就无法根本解决。

        三是文化资产交易难。文化资产的产权涵盖面广,其中包括大量具有文化属性的知识产权,转让的对象可能是所有权,也可能只是使用权或者其他外延权利,加上评估困难、风险不宜把握,增加了交易对象的复杂性,影响到产权交易的进行。

        财政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仍然不够

        在我国,文化产业资金中财政投入占据主导地位,但从绝对量和人均数量看都还比较小,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在财政投入的方式以及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缺陷,影响到财政资金效力的发挥。

        一是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不足。

        二是投入方式不尽合理。  

        三是各类文化投资基金行政化色彩严重。

        四是财政资金的后期管理较为薄弱。

        无论财政拨款还是通过各类投资基金投入,由财政资金形成的文化资产也是重要的国有资产,理应纳入严格、规范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但相较于其他国有资产,文化资产具有“轻有形、重无形”的特性,管理起来有一定难度,资金投入的实效也不易评估,这就造成了财政资金投入文化产业“重投入、轻管理”的现状,即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财政资金的浪费,又极易形成国有文化资产的流失。

        法律法规及政策配套仍不完善

        文化产业具有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的特征,在现代服务业中处于高端位置,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健康发展必须依赖于强有力的产业政策支持,只有制定出系统、科学的法律、政策体系才能确保产业发展的规范和稳定。但是,当前涉及于文化领域的立法还不多,涉及到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更少,不适应产业的发展需要,也不利于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的进一步融合。

        一是现有法律法规立法层级较低。

        二是现有法律存在“重审批、轻保障”的特点。

        三是存在着许多法律上的空白。

        四是缺乏统一完整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6(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5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