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文化遗产 南京 江苏 综合新闻
      分享到:

      南京将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黄欢2016-07-22 09:54:29 来源:中国江苏网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高淳羽毛扇制作技艺、南京泥人……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已列入国家、省、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达145项,但不少非遗项目都面临着公众知晓率低、推广局限、传承人“断档”的局面。今年下半年,南京将制定出台《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有望通过立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非遗项目。

        目前南京共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5个

        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南京历史文脉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据了解,目前南京共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5个,区级的近500个,还有大量项目在深入整理发掘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221人,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8人、省级38人、市级175人。

        记者昨天从南京市人大了解到,今年下半年,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将制定出台《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即日起至7月26日,南京市人大在网站和微博上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调查”。记者注意到,网友“一生来运”微博留言说:“一是认识上重视文化建设,二是怎么保护非遗文化,三是需要投入更多经费保护。”网友“hbcai”则建议:“很多非遗项目场所可以借鉴云锦研究所免费开放,比如金陵刻经处也可以向市民开放,让全社会了解非遗,加大传播力度。” “网友们这次发表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在统计、汇总的基础上,及时转告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认真研究、吸纳整改。”市人大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南京泥人在1960年代曾年创收几十万,现在却后继无人

        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放进博物馆的老古董”,确实很多项目都曾经有过一段好光景,无奈因为各种原因渐渐没落。据南京泥人非遗传人黄建强回忆说,20世纪60年代南京泥人最受欢迎的时候,全南京有三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都有100多号人。”那个年代,南京泥人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一年可以创收几十万。”但从1980年代末开始,泥人市场陷入困境,南京从事泥人行业的专业人员几乎绝迹,“虽然陆续在中山门小学、南京大学等开设了彩塑课,但真正的传人始终没找到。”黄建强无奈地说,也许自己就是最后一个会做南京泥人的手艺人了。

        同样创造过辉煌历史的还有传承了600多年的金陵折扇,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在栖霞成立金陵制扇厂,一度销售十分火爆,但1980年代,随着电风扇、空调的普及,金陵折扇逐渐失去市场,金陵制扇厂也于上世纪末停产。作为原制扇厂的老厂长,南京市非遗传承人倪世金利用短短两年时间,恢复了金陵折扇的全套制作流程,并把众多制扇老艺人请回了金陵折扇工艺研究所。如今,金陵折扇又回到了大众视线,但让他焦虑的是传承人的问题,“我们这儿年纪最大的制扇人74岁,最小的也已经56岁了。”

        高淳羽毛扇传人网上开店,让非遗项目重获市场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出台了四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式,一种是抢救性保护,解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问题,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浮出水面;第二种是生态性保护,解决了遗产和现代化建设之间的矛盾;第三种是生产性保护,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最后一种是依法保护。而我们提得最多的手工艺类型的非遗传承主要是生产性保护,让老手艺老传统与人们的生活结合起来。

        虽然很多非遗项目缺乏对接市场的渠道,成为“古董”被搁置,但也有项目通过非遗传人自己的尝试重新得到追捧。作为高淳羽毛扇的非遗传人,虽然这门老手艺的传承让邢响生有些担心,但通过网络意外收获共鸣。 “2013年的时候女儿上大学放暑假在家没事,就帮我开了一家网店,没想到第一单生意很快就成交了,而且订单越来越多。”让邢响生开心的不只是羽毛扇就此打开了销路,还让他发现很多人都对羽毛扇存有一种情怀,“有些东西不是没有市场,而是没有找到渠道。”

        非遗传人盼给予费用、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支持

        据南京民俗(非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刘媛之介绍,作为吸纳南京市非遗项目和非遗传人最多的博物馆,南京民俗(非遗)博物馆现在常年为15位非遗传承人设立开放式工作室,免费提供场地让传承人进行非遗传承活动,并按照考勤每月发放补贴。“传承人工作室设立在参观展线上,他们能够与观众面对面交流与展示非遗技艺。博物馆还经常安排传承人参加各类非遗学习培训,推动传承人提高自身素养。对所有传承人个人进行技术晋级评审、作品比赛等都给予经费、人力等大力支持。”

        但刘媛之也坦言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还是面临着一定的难题,“首先非遗大师是专业技术人员,受限于时间和精力,他们很难去迎合市场或者做专业营销。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博物馆作为一个非遗博物馆,真正能够得到国家拨款的只有两位传人,很多老师的保护单位并不是我们博物馆。目前他们按照级别每年可以获得一些补贴,但对于一个非遗项目来说,仅靠个人的努力和有限的补贴肯定是不现实的,不少非遗传人都希望政府能出台政策,在非遗项目的发展上给予费用、知识产权保护,包括在高校开课等多方面的支持。”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0(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7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