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连环画大师离去 中国动漫在追思中前行

        作者:陈寂 王攀2016-03-21 08:48:29 来源:新华社
        连环画大师离去 中国动漫在追思中前行

        当下全球最好的动漫作品,在青年漫画家叶正华眼中,都有一个共通之处:千差万别的人物性格,通过一两个独有的动作与表情,就能尽显无遗。中国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的作品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每个人的性格,他一个动作搞定。”近日在广州举行的一场追思贺友直的活动中,叶正华如此评价这位已逝连环画大师的艺术造诣。

        从事连环画创作50年的贺友直,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描技法运用到连环画创作中,将难登大雅之堂的“小人书”升格为“传世瑰宝”。他16日在上海病逝,留给世间对连环画这种中国独特艺术形式的无限怀念,也对中国动漫创作如何涌现独特而具有世界水准之作启发良多。

        被人们昵称为“小人书”的连环画,其实是中国历史悠久、极富传统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新中国成立后,连环画迎来了创作和出版的高峰,成为20世纪中国发行量最大的通俗美术出版物。

        上世纪80代是连环画的鼎盛时期,连环画参与创作者众多,出版社也有很多。连环画家洪斯文于1980年在广州创立的《周末》画报成为当时全国影响最大的连环画报纸之一。

        曾任中国连环画研究会副会长的洪斯文告诉记者,市场的火热也吸引了很多画家投身连环画的创作。“连环画稿费高,印数多,很多画国画、油画和其他画种的画家,都愿意投稿,既得名又有利。”当时《周末》画报的一个反映广州社会时事的栏目“乐叔和虾仔”,还被拍成电视剧,连环画人物成为家喻户晓的打抱不平的“代言人”。

        然而,随着国外动漫作品进入中国、电视普及,连环画读者的视线发生了转移。而在此之前,中国出版界争抢出版武打和古旧题材连环画,发行者盲目订货,导致一时间连环画选题重复、粗制滥造,加剧了这个市场的衰落。

        岁月流逝,昔日单本销量动辄过百万册、总销量以亿计的连环画,如今大多寂寞地躺在博物馆的展柜里。当下依然活跃的连环画交易,要么在国内收藏爱好者之间进行,要么依靠重版有限的几部经典作品勉强维持。

        在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金城看来,这些都不足以让连环画这笔已经形成浓郁中国特色的文化财富有效的传承下去。

        “无论是连环画,还是现在消费者更熟悉的动漫,其实都是叙事性画作,在欧美和日本都被视为同一类文化作品。”金城说,“从我接触的情况看,外国人普遍对中国的连环画作品和贺友直这样的大师给予高度评价,但是在国内我们却已经几乎忘记了他们的存在,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贺友直的连环画代表作《山乡巨变》《小二黑结婚》等伴随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也成为众多学画者临摹的对象。他为连环画开辟的“三小”———小动作、小道具、小情节的创作理念,为中国传统的白描、插图找到了独特的出路。

        在金城看来,贺友直等老一辈创作者的艺术历程,正是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的中国动漫亟需深入探索、并从中发觉未来发展之路的精神宝库。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连环画市场的突然崩盘,境外动漫作品的大量涌入,中国本土动漫人才无可避免地出现了“断档”,如今活跃在中国动漫创作一线的作者多半是刚出校园的年轻人,缺少生活阅历和艺术积累的他们虽然热情高涨、技巧丰富,却苦于缺乏题材发掘能力,“扎堆”校园文化和奇幻穿越题材也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在漫画家耳东东看来,贺友直批评很多国内动漫人物“除了眼睛会动以外,其他都不动的”,直指创作者们“缺乏生活体验”。

        贺友直曾说,连环画就是“在纸上做戏”。“怎么做?先要积累大量的生活资料以及常识,通俗点就是脑壳里面有个仓库,根据需要拿出来一组合,就画龙点睛了。”

        “我们希望新一代的中国动漫作者,能够传承老一辈创作者的艺术态度、经验与工作模式,尽快具备从生活中、现实中开掘题材的能力,从而快速缩短中国动漫追赶世界动漫的过程。”金城说。

        年轻一辈的漫画家也坦陈,中国连环画最致命的弱点,是靠改编而不是原创,相当于来料加工。

        “如果能够结合连环画的绘画技巧与国外动漫的想象力,那么中国动漫也活了,连环画也活了。”耳东东说。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8(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