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天津 艺术 漫画 天津 综合新闻
      分享到:

      灾难之后 艺术不缺席

        作者:未知2015-08-15 08:46:00 来源:99艺术网

          (1/8)天津塘沽开发区爆炸事故现场

          (2/8)漫画家Tango在天津爆炸事故发生后创作的漫画

          (3/8)灾难之后 艺术不缺席

          (4/8)生活在北京的平面设计师HuaQianhua创作的MH370主题海报

          (5/8)盐田千春作品《手中的钥匙》

          (6/8)奈良美智作品《无常人生》

          (7/8)井上雄彦的《Smile》漫画系列之《Smile287》

          (8/8)徐冰作品《何处惹尘埃》在英国威尔士国家博物馆展出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天津爆炸事故发生十多小时后,已有10多名消防官兵丧生,多人失联。图为微博用户妖妖小精在事故发生后为消防员创作的漫画。在向消防员致敬的同时,也有不少声音呼吁消防员职业化,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8月12日晚23时许,天津市塘沽开发区发生爆炸事故。据《天津日报》报道,截至8月13日下午18时,事故已造成50人死亡,其中包括10多名消防官兵,701人住院治疗,重症者71人。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全国民众震惊,也引起全球各地的关注,英国BBC新闻网8月13日的报道中称,事故现场图片在微博等网上发布后,推特等社交网站也大量出现Tianjin的标签。网络上也开始流传为天津祈愿的作品。

        灾难之后,艺术何为?

        那些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让人陷入长久的悲痛,艺术家也不例外。无论是马航失联事件、日本海啸,还是再早前的“9·11”恐怖袭击,全球各地的艺术家都以各自的方式,表达他们对遇难者及其家属的祈福及对这些灾难的思考。在他们的创作中,也许能为此刻沉重的心情找到一个出口。

        马航MH370失联事件

        2014年,在马来西亚航空MH370航班失联后18天,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通过他们的创作表达对航班上的乘客及其家属的祈福与哀悼。更多相关报道请见“失联马航MH370中国艺术家全记录”,以及“全球艺术家致MH370”。

        5.12汶川大地震

        2010年5月12日,艾未未在网络上发布大型声音作品《念》。此作品由数千名网友念5196名遇难学生名字的音频剪辑而成,以纪念“5.12汶川大地震”遇难学生。

        2014年8月,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建筑设计师刘家琨为一名在汶川地震中丧生的15岁小女孩胡慧珊建造了一座“胡慧珊纪念馆”。这座纪念馆以灾区最常 见的坡顶救灾帐篷作为原型,采用框架结构及再生砖建造,表面以施以乡村最常见的抹灰,室内采用红砖铺地。室内满眼的粉色,粉色是胡慧珊生前最喜欢的颜色, 墙上挂着她留下的少许遗物——书包、照片、羽毛球拍、笔记本、几件衣服……胡慧珊生前喜欢文学,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相关报道请见“地震之后,艺术能 做什么?”

        日本大地震及海啸

        在2015年威尼斯双年展日本馆中,艺术家盐田千春带来了由密密麻麻的红线串联起的5万把旧钥匙和两艘小木船组成的作品《手中的钥匙》,对盐田千春而言, 在经历了2011年日本的大地震和海啸后,她希望以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也非常熟悉的钥匙以及象征着生命与血脉的红线来强调人们如何与当下共存,并同时“让 我们打开未知的门和未知的世界。”

        奈良美智笔下的小女孩以叛逆、倔强的形象而被人们所喜爱,然而在经历了2011年日本大地震这样的大灾难和父亲的离世后,奈良美智的画风也发生了改变,其 笔下小女孩的眼神也变得温柔起来。这幅名为《无常人生》的作品,中间描绘了一位手捧骷髅头的小女孩,她盯着骷髅头的双眼显得若有所思,而身上象征生命的红 色又与灰暗的骷髅头形成对比。小女孩两旁错落展开的红色文字“LIFEISONLYONE!”直抒艺术家的胸臆,简单却有力量。

        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知名日本漫画家也创作了众多各种描绘震灾题材的漫画,其中社会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漫画艺术家井上雄彦的《Smile》系列。在震 灾发生的数小时后、井上便使用iPad将他本在Twitter上连载的记录日常随手涂鸦的《Smile》系列风格一转,从第34幅《祈祷》(祈る)开始, 接连创作出了数十幅速写漫画,《Smile》系列至今仍在网络广泛传播,鼓舞了众多深受地震创伤的日本灾民。

        2014年11月10日至2015年1月17日,日本艺术家村上隆在纽约高古轩画廊举办的展览“在亡者之地,踏上彩虹的尾巴”所显示出的压抑元素,集中地反映出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给村上隆带来的影响。详情请查看“村上隆:暂别幼稚力”

        “9·11”事件

        2014年9月,在“9·11”事件发生13年后,美国“9·11”国家纪念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建筑师卡尔·克雷布斯(CarlKrebs)与戴维斯· 布罗迪·邦德建筑事务所的史蒂芬·戴维斯(StevenDavis)一起设计了该博物馆。进入博物馆的参观者首先要通过一个由斯诺赫塔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亭 子,再沿着一段长600英尺的斜坡向下,最后到达建筑地基的基岩层。在整个过程中,参观者可以逐步了解双子塔留下的巨大遗迹。详情请查看“9·11博物 馆:一座神殿,一个寄托哀思的地方”

        亲历了“9·11”恐怖袭击的艺术家徐冰的装置作品《何处惹尘埃》,由他从灾难现场收集来的灰尘所构成。这件作品首展于2004年的英国威尔士国家博物 馆,艺术家用一天的时间将“9·11之尘”吹到展厅中,尘埃落定后,地板上事先设定的留白显示出了六祖慧能的禅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以东方智慧 寄托对灾难的哀悼与反思。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0(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3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