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众艺术家集体悼念徐悲鸿夫人廖静文

        作者:未知2015-06-18 09:02:53 来源:新华网

          (1/3)廖静文(1923.4——2015.6)

          (2/3)1943年,徐悲鸿与廖静文摄于四川青城山

          (3/3)1948年,徐悲鸿与夫人廖静文、儿子徐庆平、女儿芳芳合影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2015年6月16日晚,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在北京溘然长逝,享年92岁。自1953年徐悲鸿先生骤然离世后,6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廖静文始终致力于守护徐悲鸿的艺术遗产、延续徐悲鸿的艺术生命。她的离世,引发艺术圈的集体悼念。多位艺术家借由新华网的平台,表达了对廖静文先生的怀缅之情。

        艺术评论家 刘曦林:

        乙未之夏,可染、石鲁、悲鸿家三位师母相继去世,真是难过,中国美术事业深受损失。师母对弟子辈尤其关爱,令后学没齿难忘。

        1979年我为了写蒋兆和先生,曾访问廖先生,请她谈谈蒋先生与徐先生的关系,廖先生说:“悲鸿认为他完全脱离了古人的窠臼,是对人物画的发展和革新。就这一点来说,悲鸿对兆和特别欣赏,他说:‘兆和在人物画上突破了好多人了。’蒋兆和很有知识分子的特点,不搞拉关系那一套,是个做学问的人,钻研艺术的人,不然不会有这样的成就。悲鸿赞赏他,鼓励他,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艺术,谈教学,感叹人物画家太少,强调写生人物画的教学。”徐、蒋关系在现代中国美术史上是很有意义的一章。这些话成为我研究徐蒋关系的重要参照。廖先生走好,永远怀念你!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陈履生:

        接二连三,美术界的噩耗不断,刚送走邹佩珠先生和闵力生先生,2015年6月16日晚,廖静文先生又阖然长逝,享年92岁。沉痛悼念。

        廖静文先生积极支持国博的各项工作,为国博西大厅“愚公移山”巨型浮雕的建设给予支持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新馆开馆后,2011年3月26日上午出席了潘天寿、李可染、黄胄三大家的展览开幕式,2014年8月20日又出席了徐悲鸿先生的学生任梦璋的展览开幕式,这是他最后一次来国博。谨此悼念廖静文先生。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高洪:

        我到中央美院工作两年多,每年春节前都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和全校师生给廖先生拜年。她一直很关心学校发展,学校把徐悲鸿先生教诲学生常用的‘尽精微、致广大’作为中央美院的校训,她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她希望学校继续抓好素描教学,把学生的造型基础打牢。她期待到2018年出席中央美院建校100周年校庆活动。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她不顾92岁高龄和天气寒冷,执意要送我到门外并要看着我上车,怎么劝都不肯回。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范迪安:

        廖静文先生对中国美术事业十分关心。我在中国美术馆工作期间,每有重要美术展览,她都前往参加,对先贤充分评价,对后学倍加鼓励,对中国美术新的发展高度肯定,满怀期待,体现了一位长者炽热的情感。她对悲鸿有着惊人的真切记忆,除了著书撰文,每次接受采访和出席讲座,她都饱含深情,娓娓道来,为弘扬徐悲鸿艺术精神不遗余力,为记述徐悲鸿与20世纪中国美术这个重要篇章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她慈祥亲切的容貌和充满文化关切的情怀让人永远铭记。

        中国美协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靳尚谊:

        廖静文先生很了不起,我们以沉重的精神怀念廖先生,继承廖先生和徐先生的事业,促进我们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 杨先让:

        太突然了,没想到,这几天我和山东老家烟台的朋友到她家里商量举办《侯一民永远的徐悲鸿——徐悲鸿师生展》的事情,有说有笑的,怎么就突然走了……

        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侯一民:

        廖静文先生一直坚持不懈地传播徐悲鸿的艺术精神与教育思想,不顾高龄一直坚持在一线工作,为国家坚守徐悲鸿的艺术财富,为中国美术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永远是我尊敬的师母。

        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靳之林:

        因为是徐悲鸿先生的学生,我们和廖先生在北平艺专时期就有接触。徐悲鸿先生事务繁忙,有时候与先生关于教学、创作的事情都是由廖先生传达。徐悲鸿先生去世后,廖先生继承了他的遗志,一直关注着中国美术界,支持后辈坚持徐悲鸿先生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有廖先生在就等于有徐先生在,她是我们感情最深厚的老师。希望大家能够继续继承徐悲鸿先生、廖静文先生遗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作。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油画系主任 马路:  

        廖先生是极慈祥的人,文雅、高贵,和她见过有限的几面,大都在冬季,她总戴着一顶暖红色的贝雷帽,吃饭时也不摘。这帽子戴着精神,有朝气,却是一顶磨出许多洞的旧帽子了。我问她的家人:为什么不换一顶?市场有卖的。她说就喜欢这顶,她倔着呢!我问过是不是徐悲鸿先生送的,家里人说是她自己后来去巴黎买的,也是几十年了。我明白她的心思,有些事是埋在心里的,做就是了,哪怕历史无法更改。

        文化学者 吕立新:

        深夜十分,闻听廖静文先生谢世,悲欣交集。悲的是中国艺坛痛失一位德艺双馨的大家。欣的是徐悲鸿廖静文夫妇天人永隔62年后在天国团聚。想来廖先生心下定是一片安详,她用一生的坚守对他们的真爱做岀了最深情的诠释。

        2011年夏天,我在央视“百家讲坛”录制七集《写实徐悲鸿》,节目播出后,廖先生专门致电称赞讲得好。在这之前的节目首映礼和新书发布会上,廖先生在徐庆平老师的陪伴下总是很早就来到活动现场,捧场助威。在首映礼那天,廖先生非常动情,用很长时间娓娓讲述了她和徐悲鸿的往事,特别是最后她隔空对话徐悲鸿说:“悲鸿,你就放心吧,我没有辜负你的希望,孩子们我都带大成人了,也都有了自己的事业。”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后来,我找到廖先生,请她在我的新书上签名,以备送朋友之用。先生每一本都签得工工整整,并且还完整的落上年月日。我见先生签得辛苦,便劝先生省去日期,先生笑着说:“这个有纪念意义。”从这一点小事上可以看出先生的严谨认真。

        大家都知道,徐悲鸿先生去世后,廖先生将徐悲鸿作品一千二百多件及悲鸿大师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历代名画一千二百多件全部捐给了国家,总价值几百亿人民币。后来,国家修建了徐悲鸿纪念馆,廖先生任馆长,她几十年与徐悲鸿大师作品相伴,做了一生的守候。一介女子,冲破俗世观念,三年苦恋,七年婚姻,半个多世纪的守望。从两情相悦的小爱到民族艺术的大义,一辈子一个人,精神上须臾不与徐悲鸿大师稍离。廖静文先生,永远当得起世人景仰。

        最近几年,由于工作关系,我与廖先生接触很多,包括我自己的一些社会活动先生也是有请必到,老人家给予了我很大的鼓励和支持。近一年,廖先生身体明显不如以前硬朗了,耳朵听力也不太好,但她思维敏捷谈吐从容,每次讲话都很有份量。每当看到廖先生我就觉得徐悲鸿大师的气质已经完全融入到她的身体里了,她是为悲鸿大师而生的。

        我曾与廖先生就徐悲鸿大师及其作品鉴定做过一次对话,这段话是研究悲鸿大师的第一手资料,今天奉献给大家,也是对廖先生的纪念。愿天国中的徐悲鸿廖静文先生安乐!

        附录 - 吕立新对话廖静文

        吕立新:徐悲鸿先生的作品存世量有多少?经您鉴定过的散落在民间的作品又有多少幅呢?鉴定为真迹的概率大吗?

        廖静文:悲鸿一生大概画了2000~3000幅作品,除了馆里的,新加坡也有不少。我鉴定过的大概有几百幅,假的不少,假的大概有20%~30%,就算是真的,也是一般画,没有什么精品。

        吕立新:新加坡大概有多少幅?是在私人手里,还是在博物馆呢?

        廖静文:这个不好估计,很多作品都是在拍卖会上看到的,不知来自哪里。《放下你的鞭子》拍了7000多万,这些都是在拍卖会上看到的。至于保存在哪里,不知道。《总统像》也是在拍卖会上见到的,现在在谁手里也不知道。

        吕立新:徐悲鸿大师的作品您认为谁可以鉴定呢?

        廖静文:我来鉴定。有些人鉴定的时候就看钱。现在的鉴定家有的道德不好,不能鉴定悲鸿的作品,悲鸿学生里面也没有鉴定悲鸿的画的。

        吕立新:那鉴定徐悲鸿先生的作品就只有您和徐庆平先生两位?

        廖静文:庆平也可以,但悲鸿去世的时候他还小,没有像我看悲鸿画画多,我看了10年,每次都为他磨墨、抻纸,看他画了10年,所以我能看出作品的真假。

        收藏家 李志远:

        惊悉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先生昨天安详离世,悲痛之余又感欣慰,因为她安静的走了,终于如愿去陪徐悲鸿先生了。

        我和廖静文先生认识是在2003年在深圳举办的一次画展,邹佩珠先生向廖静文先生介绍我的收藏。廖先生耳朵有些背,但她还是看着我的嘴唇,努力想听清我讲的每一句话。廖先生当年是拿一张徐悲鸿画的素描毛主席像参展的,在画前廖先生还对我讲了徐悲鸿已经拟好了赞颂毛主席的对联的词句,因徐先生突然逝世没有写成的往事。

        廖静文先生正象她自己所说,是为徐悲鸿活着,我认为她更是为徐悲鸿的艺术活着,为徐悲鸿的民族精神活着。艺术大师的生前留下狠多艺术作品可谓价值连城如若金山,廖先生把这金山全部捐给了国家,可谓大功大德!亦可称伟大!必名垂青史!

        一生宿愿寄悲鸿,半世孤影舒静文。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156(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