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收藏新闻
      分享到:

      一幅油画牵动敦煌三代守护者的记忆

        作者: 2012-08-24 10:49:44 来源:每日甘肃网
        一幅油画牵动敦煌三代守护者的记忆

        作为莫高窟最早的一批“守护者”,常书鸿、段文杰、霍熙亮虽然已经离世,但他们的后代们至今仍然活跃在莫高窟文物保护工作的舞台上。多年来他们义无反顾的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莫高窟的保护事业。在常书鸿先生去世十多年后的今天,他早年在莫高窟工作时的一幅油画习作让他们的后辈回忆起了当年的一幕幕场景。


          历史的交融


          常沙娜在敦煌壁画临摹本集《敦煌觅珍》的序中写到:“我和秀峰、月伯的相知,是敦煌和历史把我们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秀峰的父亲霍熙亮老师和我们家有着历史的渊源关系。霍老师是我父亲常书鸿在国立艺专任教时的学生。1945年抗战胜利,已在敦煌莫高窟的一批画家、学者,相继离开敦煌返回家乡,父亲面对“人去窟空”正值一筹莫展的时候,霍熙亮老师毅然决然随同我父亲从成都到敦煌莫高窟,是当时重振保护和研究敦煌艺术的年轻人之一。从此,他在莫高窟一呆就是半个多世纪,和我的父亲一样,把终身都献给了敦煌,其间的坎坷就不言而喻了。由此,秀峰就出生在莫高窟,长在莫高窟。”


          1949年,前往西安出差的霍熙亮见到了自抗战时期就与之失去联系17年的亲人,由于当时莫高窟的人员紧缺,在常书鸿的邀请下,霍熙亮的父亲与哥哥于1956年来到了莫高窟。从此,这些老一辈敦煌学者的儿女也都渐渐扎根西北,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了莫高窟,融入到了敦煌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之中。


          今年58岁的霍秀峰是霍熙亮的二女儿,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的她1981年跟随父亲的脚步进入敦煌研究院工作,延续着父辈们未完成的继承、保护、研究敦煌世界文化遗产的事业。多年来,她和丈夫李月伯一起投身到莫高窟壁画的临摹工作中,为敦煌艺术的临摹、研究以及敦煌历史文化的传承共同筑起了三代传人的“长城”。


          一幅“习作”描绘三代人记忆


          早年间的敦煌艺术研究所条件非常艰苦,不光是研究和保护工作进行的十分困难,就连吃喝这样的正常生活也常常得不到保障。为了在进行壁画保护工作时能够更好的领会每个年代的风格特征,常书鸿经常带领他的学生和职工们进行深入的艺术交流和素描、绘画练习。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老一辈的艺术家们渐渐离去,他们的许多作品都已不知所踪,甚至有很多都流失到了国外。据常沙娜回忆,他的父亲常书鸿在弥留之际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这些作品回到老家,时常对他们说起:“要让娃儿们回老家”。一句“娃儿们”道出了常书鸿老先生对绘画艺术和其画作的热爱。


          五十多年后的今天,这其中的一幅习作在机缘巧合下被他们的后辈发现,勾起了霍秀峰对于童年时的回忆:“说起来也是巧合,前一段时间我们在一位敦煌书画家那里参观,发现一幅油画看起来很是亲切,虽然常书鸿先生画这幅画的时候我还很小,但是我一眼就认出了画中的是我爷爷,经过五十多年的岁月,这幅画能够保存的如此完好真的很不容易。”


          原来,在常书鸿去世后,他年轻时的许多素描和习作都被遗忘在了不起眼的角落里,后辈们在收拾他的遗物时也没有特别去注意这些,几经周折,这幅常书鸿在年轻时所画的习作才被完好的保存了下来。


          打造“敦煌画派”漫长而艰辛


          采访中,霍秀峰向记者介绍了他们在洞窟中的壁画临摹工作:“在洞窟里的时候,感觉就像是在和古人对话,内心非常的平静,有一种置身于当年开凿洞窟现场的感觉,虽然我现在退休了,但是依然会经常去洞窟里感受这一种境界。”


          8月11日,酒泉市副市长、敦煌市委书记詹顺舟在“敦煌历史文化的价值与文化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东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文化产业发展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又一个春天,甘肃省委、省政府顺时应势,提出了打造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的重大战略,这是敦煌转型跨越发展的千载良机。建设甘肃文化大省、打造华夏文明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示范区,敦煌应当有担当、走前列、树标杆,这既是各级领导对我们的期望,也是敦煌干部群众的共同夙愿。


          记者也就打造“敦煌画派”的问题采访了霍秀峰夫妇。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自1985年就投身到敦煌研究院工作的李月伯,对于“敦煌画派”的打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一个画派的形成需要许多的元素来构成,就我从事莫高窟壁画临摹工作二十多年的经验来看,现在的壁画临摹工作就像复制文物一样,要完全反应壁画的现状,不能带着主观的意愿去随意创作。然而现代画作和壁画在时代特色、线条特色和色彩特色上都有着极大的不同,这就需要艺术家们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虽然现代画作所用的矿石颜料和壁画的材料一样,但是它们从根本的性质上是不同的,壁画是平面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当时的画工都是出于一种虔诚的宗教信仰来作画的,而现在的画作更多的是出于美学的角度,用线条和色彩来勾勒不同的景致。同时这在美学的角度来说也是一个中西结合、古今结合的问题。”每当提到敦煌文化,人们就不由自主的会想到莫高窟,而莫高窟与许许多多像他们这样的文物“保护者”是分不开的。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和他们的后代为莫高窟的保护和文化价值的发掘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也正是他们这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敦煌文化才得以不断传承,莫高窟的保护工作才能更好的继续下去。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3(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